孟母誡子
戰國時期, 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孟子(孟軻)小的時候, 母親送他到學堂讀書。 剛開始孟軻還懂得用功, 後來就漸漸學會偷懶、貪玩, 不肯用功讀書了。 有一天, 他竟然翹課回家。
母親此時正在家中織布, 一看見他翹課回來, 就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織了一半的線剪斷了。 孟軻很惶恐地跪下, 問母親為何要把線剪斷。
母親責備說:“求學跟織布的道理是一樣的, 必須一絲絲不斷積累, 才能織成有用的布料。 如果中途把它剪斷了, 那就會前功盡棄, 成為一堆廢料。 求學更是要不斷地用功,
Advertisiment
孟軻聽了母親這番話, 非常慚愧, 立刻向母親認錯, 從此發憤向學。 經過長年累月的不懈努力, 終於成就了自己的道德學問。 (《菜根譚典故》)
樂羊子妻
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 回家交給妻子。
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飲‘盜泉’之水, 不受嗟來之食, 何況拾取別人丟失的東西謀求私利而玷污自己的品德呢?”
樂羊子非常慚愧, 把金子扔到野外, 到很遠的地方求師學道去了。
過了一年, 樂羊子回來了。 妻子問他回來的緣故。 樂羊子說:“只是出門久了, 想家, 沒別的事情。 ”
妻子拿刀走到織機跟前說:“這綢布是蠶兒吐出來的絲, 經過織布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
Advertisiment
樂羊子被她的話感動了, 回去修完了學業。 ([南朝]範曄《後漢書》)
磨杵成針
李白小的時候非常貪玩, 不用功讀書。 有一天, 他到野外遊玩, 見到河邊有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 手裡拿著一根大鐵棒, 在石頭上用力磨著。 李白很奇怪, 就上前問道:“老婆婆, 您這是在幹什麼呀?”
老婆婆一邊磨鐵棒, 一邊回答說:“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 ”
李白被老婆婆的行為所感動, 向她深深行了個禮, 回家發奮讀書去了。 ([南宋]祝穆《方輿勝覽》、[明]陳仁錫《潛確類書》)
Advertisiment
七口大水缸
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八歲的時候就跟父親學習書法, 他聰明好學, 每天都要伏案練字。 可是, 時間一長, 王獻之有點兒沉不住氣了, 感到厭煩, 想走捷徑, 就問父親學書法有什麼秘訣。
王羲之指著家裡的七口大水缸說:“秘訣就在這七口缸裡, 你把這七口缸裡的水寫完了, 自然就知道其中的秘訣了。 ”
王獻之從此苦練基本功, 真的寫完了七口大缸裡的水, 終於成為與父親齊名的大書法家。
2 持之以恆的材料
【注音】chí zhī yǐ héng
【出處】宋·樓鑰《攻媿集·雷雨應詔封事》:“凡應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誠;持之以久。 ”
【解釋】持:堅持;恒:恒心。 長久堅持下去。
【用法】作謂語、狀語;表示長久不變;褒義詞。
【近義詞】鍥而不捨、孜孜不倦、堅持不懈
Advertisiment
【反義詞】一曝十寒、半途而廢、朝三暮四、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
【例句】鍛煉身體必須~, 不然收效甚微。
3 持之以恆的點評
成功的路上從來都不是鮮花遍佈, 而是滿山荊棘。 沒有一個人是能輕輕鬆松成功的, 朝著你設定的目標走是“堅”, 不問結果絕不放棄是“持”。 永不放棄永不言敗可以濃縮為兩個字“堅持”。 成功永遠沒有捷徑可走, 成功在於是否能夠堅持,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擁有持之永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