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項大工程, 也是一項大難題。 作為家長, 沒有一點文字功底怎麼行呢, 如果你還在苦惱不知如何下手, 那麼現在就好好學學吧。
寫外貌不用“有”
孩子的作文裡總會看到這樣的句子:某某可漂亮了!她有一頭卷卷的黃頭髮, 有一雙烏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 有一個高高的鼻子, 還有一張櫻桃小嘴。
試著去掉文中的“有”, 把文字重新串聯一遍, 作文會順很多:某某可漂亮啦。 一頭卷卷的黃頭髮自然地披在肩上。 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 烏黑烏黑葡萄一般。 高高的鼻子, 和櫻桃小嘴配合起來,
Advertisiment
寫說不用“說”
讓孩子比較以下三句話。
張三說:……
張三無可奈何地說:……
張三攤了攤手, 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讓人物說話有多種方式, 寫語言不出現“說”, 而是在語言前面加上動作和神態, 會讓作文生動得多。
寫想不用“想”
描寫心理活動時, 這樣的句子已經寫濫:我腦子裡跳出兩個小人, 一個小人……另一個小人……還有, 最常用的是“我心想”。 如孩子寫:數學老師出了道難題要帶回家寫。 我心想:天哪!這該怎麼辦呢?
去掉:“我心想”三個字如何?數學老師出了道難題要帶回家寫。 天哪!這該怎麼辦呢?是不是更簡潔精練?
少用成語
作文為什麼寫不長?都是成語惹的禍!不是說多用成語才顯得有文采嗎?其實不然:作文中只會按照套路使用成語時,
Advertisiment
如寫春天別用“風和日麗”, 這樣寫:風兒拂過林梢, 原本平靜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漣漪, 湖邊的柳樹輕搖著身姿, 我也忍不住張開雙臂, 任風撫過我的每一寸肌膚, 暖暖的, 癢癢的。
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遇到“很”和“非常”這幾個字時, 停下來想一想, 是不是非要出現這個字?比如寫熱, 別寫“很熱”, 學會用其它描寫來體現熱:驕陽似火, 沒有一絲風, 樹葉低垂毫無生氣……
環境裡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級, 孩子都要學習環境描寫。
Advertisiment
能用環境襯托心情首先要表揚。 但很多孩子只要一寫環境, 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點頭、小鳥歌唱、小雨哭泣, 成了套路, 難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鳥、小花嗎?為什麼不能寫身邊更真實的東西呢?雲、霧、桌子, 哪怕是電線杆都可以寫, 不僅要讓人活在環境裡, 還要讓人活在真實的環境裡。
要動連著動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 寫不出一波三折的內容, 可以學會一波三折地使用動詞。 如某學生寫一場乒乓球賽:他發了一個旋轉球, 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如果改成:只見他高高地將球拋起, 眼睛死死盯著, 球接觸球板的一瞬間,
Advertisiment
一個動詞轉瞬變成六七個, 文字即刻靈動豐富起來。
一秒鐘的事寫三百字
試著用三百字來描寫一秒鐘內發生的事, 能把文章寫長。 如關於破校運會跳高紀錄瞬間的描寫原本只有幾十字:只見某某縱身一跳, 一下子飛過橫杆, 新的校運會紀錄誕生了!
怎麼變成三百字?可以有條理地加上動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聯想:往屆校運會有人挑戰失敗, 平時如何一次次練習等等;還可以加上細節來充實, 起跳前如何與同學進行眼神交流, 成功後同學如何向他祝賀……
多找些一秒鐘的素材讓孩子練習, 還怕考試寫不出四五百字?
一段話裡至少出現6個標點
Advertisiment
很多孩子不會用標點, 作文中常只有逗號句號, 甚至逗號都沒有, 把人讀斷氣。 試著讓孩子運用各種標點, 經過幾次訓練後, 你會發現孩子驚人的變化:意味深長的句子會寫了, 人物語言會加進去了, 心理活動結合進去了, 還會用反問句了, 這些句子加進去後, 文章當然生動起來。
長句變短句
孩子容易寫長句, 而長句寫不好就變成病句。 很多作家以寫短句見長, 像沈從文、汪曾祺。 建議把十幾個字的長句改成只有三四五個字的短句, 這樣的作文有語感, 會舒服很多。
如原文:高高的綠綠的草散發著誘人的清香, 一根一根都看得那麼清楚, 很挺拔的樣子。 改成:草綠了, 高了, 散發著清香, 一根一根, 看得清清楚楚, 很挺拔的樣子。是不是很有節奏感?
孩子學習寫作一般要走過4個階段:寫作並不神秘;寫作需要技巧;寫作強調個性;寫作就是生活。一些孩子在大量讀寫中,會順利走到第三階段,甚至第四階段;但也有很大一批孩子無法跨越第二階段。這些技巧是針對這部分孩子。家長可以在家裡運用以上技巧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對於那些已經走到第三、四階段的孩子,爸爸媽媽需要做的就是保證他們大量的閱讀,鼓勵他們的個性創作。
很挺拔的樣子。是不是很有節奏感?孩子學習寫作一般要走過4個階段:寫作並不神秘;寫作需要技巧;寫作強調個性;寫作就是生活。一些孩子在大量讀寫中,會順利走到第三階段,甚至第四階段;但也有很大一批孩子無法跨越第二階段。這些技巧是針對這部分孩子。家長可以在家裡運用以上技巧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對於那些已經走到第三、四階段的孩子,爸爸媽媽需要做的就是保證他們大量的閱讀,鼓勵他們的個性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