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指導孩子與嫉妒心理說再見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成長最為關鍵的時期, 也是心理問題凸顯的時期, 青少年往往會因為別人佔有比自己較為優越的條件或者喜歡的東西被別人獲得, 從而心生嫉妒, 卻又不知該如何走出此時的嫉妒心理。

一、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指自己以外的人獲得了比自己更為優越的地位、榮譽, 或是自己寶貴的物, 鍾情的人被別人掠取或將被掠取時而產生的情感 。 由於這種情感深藏於心中, 經過內心的加熱, 發酵或膨脹, 最後會以歪曲的形態爆發出來。 嫉妒是一種包含抱怨、憎恨成份的激烈情感, 是一種想保住自己的優勢 地位而極力排斥、貶低別人的心理傾向。

Advertisiment

二、嫉妒心理的特徵

(1)明顯的對抗性

古希臘斯葛多派的哲學家認為:"嫉妒是對別人幸運的一種煩惱。 "嫉妒心理的對抗特徵具有明顯的攻擊性, 其攻擊目的在於顛倒被攻擊者的形象。 甚至本關關係密切, 由於嫉妒使道德天平傾倒。 往往不看別人的優點、長處, 而總是挑剔別人的毛病, 甚至不惜顛倒黑白, 弄虛作假。

(2)明確的指向性

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往往產生於同一時代、同一部門的同一水準的人中間, 主要是因為嫉妒心理是一種以極端自私為核心的絕對平均主義者。 因為曾經"平起平坐"過, 或是曾經"不如自己"過, 如今成了"能幹"者, 使嫉妒者抵觸和對抗。

(3)不斷發展的發洩性

Advertisiment

一般說來, 除了輕微的嫉妒僅表現為內心的怨恨而不付諸行為外, 極大多數的嫉妒 心理 都伴隨著發洩性行為。 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言語上的冷嘲熱諷, 一種是行為上的冷淡, 疏遠被嫉妒者, 一是具體行為, 或是攻擊性強的行為。

(4)不易察覺的偽裝性

由於社會道德的威力, 嫉妒心理被大多數人所不齒, 使嫉妒心理一般都不願直接地表露出來, 千方百計的偽裝, 企圖使人不易察覺。 如本來是嫉妒某人的某一方面, 卻不敢直言, 故意拐彎抹角地從另一方面進行指責或攻擊。

三、嫉妒心理危害身心健康

嫉妒心理危害很大, 首先表現在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 因為嫉妒是一種病態心理, 有嫉妒心理的人, 心胸比較狹窄,

Advertisiment
不但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 而且在嫉妒別 人的時 候, 自己也痛苦不堪, 往往滋生出嫉恨的無名火, 表現出心情煩躁, 神情沮喪。 同時, 他在良心上也或多或少地受到自責因而陷入苦悶之中而不能自拔。 巴爾扎克曾 經說過:"嫉妒的人比任何不幸的人都痛苦, 因為別人的幸福和自己的不幸, 都將使他痛苦萬分。 "這種長期的精神折磨, 必然影響身心健康。

歡迎收聽“騰訊育兒”官 方微信: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騰訊育兒”(英文ID: baby-qq-com)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成長最為關鍵的時期, 也是心理問題凸顯的時期, 青少年往往會因為別人佔有比自己較為優越的條件或者喜歡的東西被別人獲得, 從而心生嫉妒, 卻又不知該如何走出此時的嫉妒心理。

Advertisiment

四、青少年嫉妒心理的案例

童童, 女, 17歲, 高二年級學生, 曾任班長。

童童學習成績優秀, 工作積極主動。 但為人多疑、愛計較, 同學關係極差, 以致發展到班上沒人理她, 這次班長競選因沒人投她票而落選。 童童認為她的落選 是這次 當選為班長的劉璐搞的鬼, 於是裝病請假回寢室, 把劉璐的一條漂亮的白裙子扔到地上踩踏, 仍覺不解氣, 隨後又用剪刀把裙子剪成一條條的…這件事令許多同學和 老師都感到震驚和不解, 她學習成績優秀、工作能力突出, 怎麼會做這樣的事呢-?

五、解決方案

(1)指出嫉妒的危害, 矯正不良性格。 要引導童童分析了自己的心態, 説明她認識到這件事件包括以前的種種都是嫉妒心在搗鬼。

Advertisiment
若任其發展下去, 就會出現馬娟的悲劇;若能正確認識, 化嫉妒為動力, 則"柳暗花明又一村"。

(2)進行挫折教育, 提高心理承受力。 要讓童童明白, 挫折本來就是生活的組成部分, 既要看到光明, 又要看到黑暗;既要看到順利, 又要看到挫折, 長大後才能迎難而上, 勇往直前。

(3)培養交往能力, 重塑童童人格。 讓她知道人與人交往中最大的美德是寬容, 人與人是平等的, 應該互相尊重;讓她思考當她做了錯事時, 別的同學還依然關心、幫助她, 這是為什麼-。

六、走出嫉妒心理的方法

(1)正確認識法:嫉妒心的產生往往是由於誤解所引起的, 即人家取得了成就, 便誤以為是對自己的否定, 對自己是威脅, 損害了自己的"面子"。 其實, 這只不 過是一種主觀臆想。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別人的幫助,榮譽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們給予他讚美、榮譽,並沒有損害自己。

(2)攻擊嫉妒法:當嫉妒心一經產生,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這種方法,需要靠積極進取,使生活充實起來,以期取得成功,並不亞于競爭對手。培根說過:"每一個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工夫去嫉妒別人的。"

(3)"想開些"消除法:"想開些"即樂觀些。人生總有不如意之事,所謂"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即是此理。當然,做到"想開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但 隨著時間的流逝,是可以改變個人的觀點的。如果正處在憤怒、興奮或消極的情態下,能較平靜、客觀地面對現實,是能達到克服嫉妒的目標的。

(4)正確比較法: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較多地產注于周圍熟悉的年齡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採取正確的比較方法,將人之長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比的方法對了,煩惱情緒就會少了。

(5)自我驅除法:嫉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在這種心理支配下,待人處事常常以我為中心,無論什麼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後果。若出現嫉妒苗頭時,即行自我約束,擺正自身位置,努力驅除妒忌心態,可能就會變得"心底無私天地寬"了。

這只不 過是一種主觀臆想。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別人的幫助,榮譽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們給予他讚美、榮譽,並沒有損害自己。

(2)攻擊嫉妒法:當嫉妒心一經產生,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這種方法,需要靠積極進取,使生活充實起來,以期取得成功,並不亞于競爭對手。培根說過:"每一個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工夫去嫉妒別人的。"

(3)"想開些"消除法:"想開些"即樂觀些。人生總有不如意之事,所謂"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即是此理。當然,做到"想開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但 隨著時間的流逝,是可以改變個人的觀點的。如果正處在憤怒、興奮或消極的情態下,能較平靜、客觀地面對現實,是能達到克服嫉妒的目標的。

(4)正確比較法: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較多地產注于周圍熟悉的年齡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採取正確的比較方法,將人之長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比的方法對了,煩惱情緒就會少了。

(5)自我驅除法:嫉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在這種心理支配下,待人處事常常以我為中心,無論什麼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後果。若出現嫉妒苗頭時,即行自我約束,擺正自身位置,努力驅除妒忌心態,可能就會變得"心底無私天地寬"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