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指導語在幼稚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運用

語言指導是幼稚園美術活動中最常運用的主要指導形式。 如果在實踐中教師的指導語用得好、用得巧, 那將成為幼兒美術創造活動的“魔術棒”、“催化劑”, 從而能有效地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下面就如何運用指導語這一方式, 淺談個人的幾點體會。

一、以生動有趣的語言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富於童趣的語言易讓幼兒產生輕鬆、愉悅的心理, 能使他們更加樂於參與活動, 更能放鬆、大膽地表達意願。 因此, 教師除了要將口頭語言表達的直觀形象外, 還可結合各種體態語言進行形象生動地講解和描述,

Advertisiment
使之成為發展幼兒形象思維能力的有力手段。

在美術活動的準備和開始階段, 教師要善於從幼兒的角度去捕捉和表達周圍世界充滿情趣的“點”, 與幼兒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進而用富於童趣的語言自然地激發幼兒活動的欲望。 如, 在帶幼兒外出寫生時, 可帶領幼兒與花兒談心:“花兒花兒, 你覺得你哪兒最美?想不想讓我們給你畫張像?”或在畫各種動態的小兔時, 撿棵青菜逗逗小兔:“小兔, 站直點!坐坐好!讓大家瞧瞧你的背面, 讓小朋友給你照張像(示意幼兒用手模仿照相機拍攝)!” 這些充滿童趣的指導語在無意之中往往能使幼兒油然產生作畫的欲望。

二、用欣賞鼓勵的語言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開始,

Advertisiment
也是幼稚園美術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 而教師欣賞、鼓勵的語言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 因此, 教師一是要細心發現每一位幼兒的點滴進步, 多說幾句“真棒!”、“有進步!”、“太好了!”;二是要明確具體地指出幼兒活動過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揚和學習的地方, 如“這幾片葉子顏色塗得最好!”、“這幅畫背景處理得好!”、“畫得真細心!”;三是要因勢利導, 鼓勵幼兒堅持完成作品, 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師在運用欣賞鼓勵的指導語時, 還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方式、方法和時機, 把握分寸與火候, 而不是無原則地濫用表揚語, 否則只能滋長幼兒或驕傲、自滿, 或漠然、無所謂的心理。
Advertisiment

三、用恰當適時的語言引導幼兒展現個性、完善作品

1. 準確預見大多數幼兒可能出現的問題, 在幼兒開始活動前以最簡明扼要的語言提出並設法解決。 集體的問題集體解決能節省幼兒、教師大量的“聽”和“講”的時間, 並能讓幼兒互相幫助、指點。 如, 要求幼兒“把圖形畫大方”, 寫生時“眼睛要勤看”, 畫線描畫時要“注意保持畫面乾淨”, 等等。

2.瞭解每個幼兒的操作習慣, 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提出的指導語應有明確的指向性, 如, 有的幼兒畫畫很細心, 但速度很慢, 教師就可提醒他們先畫出整體的圖形, 再畫細節部分等。

3. 引導幼兒大膽表現, 使幼兒的作品凸顯個性。 教師要想發現幼兒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稚拙的個性特徵, 就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指導,

Advertisiment
鼓勵幼兒採用與別人不同的表現方法。 如, 有的幼兒作畫時“線條流暢”、“大膽可愛”, 有的幼兒畫得或“工整”或“有創意”等, 教師都可及時從不同的審美角度給予口頭上的肯定, 從而使幼兒從最初相互的學習、自我欣賞, 至逐漸在作品中體現出較穩定的的獨特風格。

四、用啟發開放的語言為幼兒的想像和創造留下空間

美術活動中, 正確使用富於啟發而開放的指導語, 可以讓幼兒體會到許多作品之中甚至作品之外的審美意蘊, 促進幼兒自主、創造性的發展。 要使教師的指導語更具啟發性, 教師除應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 能正確把握幼兒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疑難點並適時予以指導外,

Advertisiment
更須不斷地充實自已, 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鑒賞水準。 如, 在畫石頭時, 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石頭:“這樣擺, 石頭像什麼?”鼓勵幼兒說出更多的看法, 指導幼兒用恰當的色調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在欣賞活動中, 更需要教師設計富有啟發而開放的指導語, 循序漸進地帶領幼兒進入更高層次的藝術天地, 教師可從色調、線條、構圖、畫面內容等不同角度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作品中的藝術蘊意。 有了豐富的感性經驗, 幼兒就能更大膽、自如地去創造和表現。

不同特點的指導語在美術活動中應是融會貫通、靈活滲透於美術活動的各環節中的, 這樣才能使教師用最少的語言發揮最大的指導作用, 才能讓幼兒在指導語這支“魔術棒”下, 變幻出絢麗的藝術之花。

變幻出絢麗的藝術之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