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尿床一般分為器質性尿床和功能性尿床。
器質性尿床:指寶寶因腦膜炎、癲癇病、腦外傷、脊柱外傷等疾病引起的膀胱括約肌開閉功能失調所導致的遺尿。 建議爸爸媽媽及時帶寶寶到醫院診治。
功能性尿床:指寶寶因疲勞睡眠過度, 或精神過分緊張, 大腦中樞與膀胱尿意神經反射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尿床。 功能性尿床比較常見, 在中醫上可采用按摩、針灸等方法治療。
浙江省針灸推拿醫院推拿科許麗副教授教爸爸媽媽們一套簡易的按摩推拿操, 經常做操, 對改善寶寶的功能性尿床病癥很有幫助。
Advertisiment
怎樣的尿床是不正常的?
有遺尿癥的寶寶, 在尿床前, 常常睡眠昏沉難叫醒, 被爸爸媽媽強拉下床后, 他們常這兒轉轉, 那兒站站, 或者抓身撓頭, 神志迷糊。 叫他們撒尿時, 又常常尿不出或尿不盡, 但隨后上床睡一會, 卻尿床了。 而寶寶在白天尿尿的時候, 小便很細, 尿量也比較少。
專家解說
寶寶已經3周歲以上, 尿床次數持續達到一周兩次以上, 可懷疑寶寶可能患了遺尿癥。 一般寶寶至4歲時僅20%有遺尿癥狀, 10歲時5%有遺尿癥狀, 有少數患者遺尿癥狀持續到成年期。 寶寶偶爾的尿床, 爸爸媽媽用不著過多擔心。
寶寶遺尿的癥狀因人而異, 輕重不一。 輕者連續性的一周一次, 或一月一次;重者每日一次,
Advertisiment
尿床后寶寶由于受濕受凍, 因此晚上睡不好覺, 白天活動比較容易疲勞, 學習沒精神, 有時還會受到家人的責備、朋友的嘲笑。 久而久之, 內心受到嚴重傷害, 也許會使原本活潑愛動愛說話的寶寶變得性格內向, 做事縮手縮腳, 不愿與他人交流。 時間長了, 將影響寶寶的睡眠、學習生活, 以及大腦智力發展等不良后果。
爸爸媽媽中有一人有遺尿史,
寶寶發生遺傳性遺尿的幾率約44%;若爸爸媽媽皆有遺尿史,
則遺傳幾率約75%。
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男寶寶中。
因此,
爸爸媽媽不要責難和打罵寶寶,
應給予鼓勵,
使寶寶有治好遺尿的決心。
Advertisiment
建議調整寶寶的飲食, 在每天下午4點以后應少飲水, 晚飯最好少吃液質, 宜吃得偏咸或偏干些。 臨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 少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 以減少夜間膀胱的貯尿量。
同時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 避免寶寶過度疲勞及精神緊張。 堅持讓寶寶睡午覺, 以免夜間睡得太熟, 不易被大人喚醒起床小便。 上床前要讓寶寶把小便排干凈。 白天的時候可督促寶寶多飲水, 盡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 促使每次的尿量增多。 鼓勵寶寶在排尿過程中, 中斷排尿, 從1數到10, 然后再把尿排盡, 以提高膠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
溫馨小提示
從開始治療起, 要求爸爸媽媽每天在寶寶夜晚經常發生尿床的時間前半小時, 將寶寶及時喚醒,
Advertisiment
以下情況是爸爸媽媽們應避免的。 有的媽媽給寶寶使用一次性紙尿褲的時間過長, 以至于不能讓寶寶養成自己控制排尿的習慣和半夜醒來撒尿的習慣。 而另一種情況是:媽媽晚上把寶寶叫醒后, 讓他們坐在便盆上, 邊玩邊撒尿, 而這時寶寶們只是坐在便盆上玩, 并沒有小便, 這樣寶寶就不容易把排尿與坐便盆聯系起來形成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