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實施免疫規劃30周年, 衛生部決定在4月25日前后在全國開展為期一周的預防接種宣傳活動, 主題是“預防接種, 健康的保障”, 旨在讓廣大人民群眾, 進一步認識到做好計劃免疫工作的重要性, 積極支持并參與計劃免疫工作, 保障兒童健康。 那么, 在日常生活中, 老百姓該了解哪些預防接種常識呢?
接種疫苗為什么能預防傳染病預防接種(俗稱打預防針)是利用人工制備的抗原或抗體(疫苗)通過適宜的途徑進入人體, 使機體獲得對某種傳染病的特異免疫力, 以提高個體或群體的免疫水平,
Advertisiment
我國規定的計劃免疫疫苗有哪些我國計劃免疫工作起始于1978年, 計劃免疫工作的內容是“五苗七病”, 即對1周歲以內的兒童進行卡介苗、脊髓灰質炎三價糖丸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劑和麻疹疫苗的基礎免疫, 以及以后實施的加強免疫, 使兒童獲得對結核、脊髓灰質炎、乙型肝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和麻疹的免疫。
除規定的計劃免疫疫苗外, 還有哪些疫苗能預防相應傳染病除國家規定的計劃免疫疫苗外, 各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
Advertisiment
哪些兒童不能接種疫苗各種疫苗生產出來都是經過嚴格檢驗“安全有效”的, 但由于各人的體質不盡相同, 接種疫苗后出現的反應輕重也有所不同。 為減少或減輕接種反應, 在接種前掌握兒童體質情況, 如發現兒童有過敏史, 有癲癇等腦病史, 或有免疫缺陷癥(疫苗接種后體內不能產生免疫力)等“禁忌癥”, 就不能接種。 如兒童患有濕疹、疥瘡等皮膚病,
Advertisiment
預防接種常見反應的處理預防接種疫苗雖然能預防疾病, 但是, 各種生物制品對人體來說, 畢竟是一種異物, 接種后機體在產生有益反應的同時, 也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
1、一般反應的處理接種部位出現紅、腫、熱、痛炎癥反應, 紅腫直徑0.5—2.5厘米為弱反應, 2.6—5厘米為中反應, 大于5厘米或超過5.1厘米, 伴有淋巴腺或淋巴管炎者為強反應。 全身反應主要為發熱, 體溫在37—37.5℃為弱反應, 37.6—38.5℃為中反應, 38.5℃以上為強反應。 對一般反應不需特殊處理。 中反應以上局部可給予熱敷, 口服解熱鎮靜藥或臥床休息。
2、特殊反應⑴暈厥:平臥、注意保暖、喝些熱水或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