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挫折情境屬於挫折教育的一種方法, 但是屢屢的挫折只會讓孩子失去自信。 所以挫折教育重要的是孩子在受挫後是否有恢復能力, 是否有無所畏懼的自信心。
挫折教育要培養孩子尋找幸福的能力, 這樣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處之, 永遠樂觀。
症狀一
家長不幫孩子總結敗因
粘先生:在社區舉行的寶寶才藝比賽中, 最終只有三個小朋友獲獎, 他們在臺上喜笑顏開。 台下沒有得獎的孩子默默無語、表情嚴肅, 我們當家長的也是如此。 後來有個女孩扁著嘴小聲抽泣, 接著所有沒得獎的孩子也都哭了。
Advertisiment
診斷:
孩子為比賽輸了而哭並非壞事, 既是情緒的自然發洩, 也是一種爭強好勝、要求上進的表現。 此時家長不能告訴孩子“輸就輸吧, 沒關係”, 否則會助長他無所謂的心態, 而是應該幫助他分析失敗原因, 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才能讓孩子有收穫。
症狀二
家長把想法強加給孩子
馮女士:在幼稚園舉行的公開課上, 很多孩子並不想發言, 小手偶爾抬起一點又立刻放下, 再扭頭看看媽媽的臉色。 不少媽媽都拉著臉、緊皺眉頭, 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儘快發言, 於是孩子不得不勉強舉手。
診斷:
家長首先必須改變自己的觀念, 不要把想當然的想法強加在孩子頭上,
Advertisiment
療程解析
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家長們應該分為四個療程循序漸進地對孩子進行“治療”。
第一“療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適用年齡:0~1歲, 低幼階段。
療法: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後就應該開始。 很多家長無條件地保護孩子, 無意中會讓孩子覺得他在家庭中是第一位的, 這對於以後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家長應該讓孩子感受到他與其他的成員都是平等的, 慢慢培養一種家庭責任感, 學會獨立去面對、解決問題。
第二“療程”: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適用年齡:1~3歲, 幼兒階段。
療法:當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
Advertisiment
第三“療程”:培養孩子心理的獨立性。 適用年齡:3~5歲, 幼稚園階段。
療法:平時我們總會教育孩子要助人為樂, 並且也在身體力行地幫助孩子。 然而有時候需要孩子獨立完成的事情, 卻給予過多幫助的話, 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 只要是孩子有興趣的事情就鼓勵他獨立去做。
第四“療程”: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適用年齡:5~6歲, 學前階段。
療法:孩子步入課堂後,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