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遭遇挫折, 孩子會有哪些反應
不同孩子面對挫折的反應亦不相同, 所以認識孩子的各種反應很重要, 同一套處理模式, 不見得適用于每個孩子, “因材施教”才是關鍵, 爸爸媽媽要仔細觀察, 針對孩子的特性, 給予適合的幫忙。
爭強好勝型
有較強的競爭意識, 對於勝負特別執著。 結果不盡如人意時, 比一般人更難承認自己的失敗, 認為失敗的原因不在自己, 而是其他問題造成的。
害羞膽怯型
除了本身就害羞的孩子, 一連串的挫折會使原本外向的孩子也變得膽怯, 面對挑戰會逃避, 沒有嘗試便放棄,
Advertisiment
悶不吭聲型
比較懂事或年齡稍長的孩子, 面對挫折可能傾向於自我反省, 他知道吵鬧無濟於事, 或擔心別人覺得他不夠優秀, 又怕造成別人的負擔。
爭相推過型
和爭強好勝型有些相似, 鬼靈精怪的他們失敗時, 喜歡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 借此擺脫責任, 免於被責怪, 不努力尋求解決, 缺乏正面思考。
【正方】需要
川川媽:很多父母會擔心如果孩子遇到了挫折, 對他的自信心是否會有影響?但是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孩子的挫折是他成長過程中所必經的。 孩子是需要鼓勵, 可是如果鼓勵過頭就沒有動力了, 這不就是物極必反了嗎?所以我一般不回避孩子的挫折,
Advertisiment
其實在川川成長的過程中, 挫折是很多的, 比如滿1歲剛開始自己吃飯的時候, 勺子總是喂不到嘴裡, 但是我們沒有因此而阻止他自己吃飯, 而是讓他自己去探索。 雖然在初期他會掉很多飯粒在衣服上、地上, 甚至有時候因為勺子送進嘴裡的方法不正確, 而把碗給扔了。 但是慢慢的, 他就會自己吃了, 不需要我們幫他, 他也能很好地把勺子喂進嘴裡。
孩子自己體驗到的比我們大人手把手教給他的可能要寶貴得多, 但我們要注意保護好孩子的自信, 挫折不能太多, 適當就可以了。 如果挫折過多, 孩子就真的變成沒有自信了。
袁園長:從小接受挫折教育是小朋友認同自我的途徑之一,
Advertisiment
在家中, 家長不忍心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但在幼稚園, 小朋友是過群體生活的, 這就涉及到公平競爭, 老師會在不知不覺間給小朋友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 讓孩子接受輸贏的觀念。
【反方】 沒必要
李伯伯(孫子3歲):我們就這麼一個孫子, 我們一直帶他, 直到現在上幼稚園還有些捨不得。 我們覺得他在幼稚園可能會有不高興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劉女士(女兒4歲):我和丈夫的工作都必須經常出差, 沒什麼時間陪孩子, 基本上都是外公外婆幫忙帶的。 所以平常在家, 我們都以陪孩子為主, 她要玩什麼、要買什麼也就隨她, 可以說也是我們經常不在家的一種補償吧。 孩子只有一個, 做父母的都想給她最好的。
女兒參加幼稚園裡的比賽, 回來說拿不到第一名, 拿不到自己想要的獎品, 哭著要我們買那玩具給她,
Advertisiment
C挫折教育按年齡段進行
【0-1歲】 培養責任感
家長無條件地保護孩子, 會讓孩子覺得他在家庭中是第一位的, 這對於以後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非常不利。 應該讓孩子感受到他與其他的家庭成員是平等的, 慢慢培養一種家庭責任感。
【1-3歲】 培養自理能力
當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 不要總是抱著或者幫他邁步等, 動作發展的同時也是心理的不斷發展完善。 孩子稍大後, 讓他試著料理自己的生活,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並遷移到以後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3-5歲】 培養心理獨立性
平時我們總會主動幫助孩子做些事情, 然而有些事情是需要孩子獨立完成的,此時給予過多幫助的話,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只要是孩子有興趣的事情就應該鼓勵他獨立去做。
【5-6歲】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造挫折情境是挫折教育的一種方法,但是屢屢的挫折又會讓孩子失去自信,所以,重要的是,還要正確引導孩子如何去面對挫折,培養孩子受挫後的恢復能力和自信心。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當面對挫折時,能泰然處之,永遠樂觀。
【準備篇】
適當吃點苦
要在孩子玩得最高興的時候,或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吃苦教育不可過分,應該是孩子努努力就可以承受的。對於父母來說,一方面不能表現出心疼和不高興,另一方面也不能後悔自己的行為。要捨得讓孩子吃苦。
學會等待
從孩子七八個月開始,就需要讓孩子學會在有要求時要“等待”,如喝奶要等涼了才喝;吃糖要自己耐心剝皮等。學會等待是對付逆境的一大能力。要訓練寶寶的忍耐力,在等待中學習克制。
不輕易滿足要求
不要因為孩子委屈、哭鬧,而心疼得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要讓孩子明白,想得到一個東西,必須自己付出。只有經過自己努力獲得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最值得珍惜的。
樂觀向上最重要
面對挫折應該是一種痛並快樂的狀態,讓孩子以樂觀情緒堅強地挑戰挫折,不消極地看問題。當孩子不能面對挫折時,父母應以樂觀的情緒感染孩子。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性格,用愛激發寶寶樂觀本質。
【挑戰篇】
正面失敗
孩子因失敗而沮喪時,父母不要說“我認為你是最好的”,孩子會認為自己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把失敗歸在裁判或他人身上。這時應積極引導孩子正視失敗,告訴他“找到失敗的原因並繼續努力,也許下一次就會成功的”。教孩子能夠正確的對待失敗。
欣賞勝利者
不要為了安慰孩子而貶低其他孩子,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對方取勝的原因,教孩子從內心欣賞對方。這樣,當孩子長大後才能在競爭中從容面對,並欣賞對手,這也是人格完善、個人魅力的體現。
提高自己
遇到挫折,應該根據孩子的狀況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弱點,讓孩子知道今後該如何提高自己。在鍛煉孩子競爭意識的同時,能夠在競爭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並且加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爭取下次勝利
鼓勵和信任是孩子在經歷挫折之後最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東西,孩子在競爭中即便失敗,也得到了大人對他所付出努力的讚賞,要讓孩子從心底裡願意再接受下一次的挑戰,爭取下一次的勝利。
E包辦代替
父母希望給孩子鋪一條平坦的路,這是不現實的。不要孩子受了點委屈,就千方百計地哄他或忙著幫他解決困難,應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不幫孩子總結敗因
孩子輸了比賽哭是種自然發洩,也是要求上進的表現,家長不能說“輸就輸吧,沒關係”,否則會助長他無所謂的心態,而應幫他分析失敗原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嘲笑孩子
孩子缺乏經驗,遭遇挫折是難免的。大人不應嘲笑孩子,或責怪孩子這錯那錯,而是應該平時多注意培養孩子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品質,並在克服困難方面為孩子樹立榜樣。
過度預期孩子的能力
不要說“你肯定是第一名”、“我最喜歡你考一百分”等,不要讓他覺得只有第一名,爸媽才會喜歡,如果做不到,就不喜歡他了,這會使他不願意面對挫折和失敗。
針尖對麥芒
挫折教育不是針尖對麥芒,必須注意適度和適量,過度的挫折感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孩子產生嚴重的挫折感、恐懼感,最後喪失興趣和信心。
剝奪孩子嘗試的機會
不要因為怕寶寶失敗,就不讓他試,小時候的失敗經驗能讓寶寶瞭解失敗沒什麼大不了,否則長大後,小挫折也可能會變成大石頭,讓寶寶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移開。
然而有些事情是需要孩子獨立完成的,此時給予過多幫助的話,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只要是孩子有興趣的事情就應該鼓勵他獨立去做。【5-6歲】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造挫折情境是挫折教育的一種方法,但是屢屢的挫折又會讓孩子失去自信,所以,重要的是,還要正確引導孩子如何去面對挫折,培養孩子受挫後的恢復能力和自信心。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當面對挫折時,能泰然處之,永遠樂觀。
【準備篇】
適當吃點苦
要在孩子玩得最高興的時候,或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吃苦教育不可過分,應該是孩子努努力就可以承受的。對於父母來說,一方面不能表現出心疼和不高興,另一方面也不能後悔自己的行為。要捨得讓孩子吃苦。
學會等待
從孩子七八個月開始,就需要讓孩子學會在有要求時要“等待”,如喝奶要等涼了才喝;吃糖要自己耐心剝皮等。學會等待是對付逆境的一大能力。要訓練寶寶的忍耐力,在等待中學習克制。
不輕易滿足要求
不要因為孩子委屈、哭鬧,而心疼得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要讓孩子明白,想得到一個東西,必須自己付出。只有經過自己努力獲得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最值得珍惜的。
樂觀向上最重要
面對挫折應該是一種痛並快樂的狀態,讓孩子以樂觀情緒堅強地挑戰挫折,不消極地看問題。當孩子不能面對挫折時,父母應以樂觀的情緒感染孩子。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性格,用愛激發寶寶樂觀本質。
【挑戰篇】
正面失敗
孩子因失敗而沮喪時,父母不要說“我認為你是最好的”,孩子會認為自己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把失敗歸在裁判或他人身上。這時應積極引導孩子正視失敗,告訴他“找到失敗的原因並繼續努力,也許下一次就會成功的”。教孩子能夠正確的對待失敗。
欣賞勝利者
不要為了安慰孩子而貶低其他孩子,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對方取勝的原因,教孩子從內心欣賞對方。這樣,當孩子長大後才能在競爭中從容面對,並欣賞對手,這也是人格完善、個人魅力的體現。
提高自己
遇到挫折,應該根據孩子的狀況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弱點,讓孩子知道今後該如何提高自己。在鍛煉孩子競爭意識的同時,能夠在競爭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並且加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爭取下次勝利
鼓勵和信任是孩子在經歷挫折之後最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東西,孩子在競爭中即便失敗,也得到了大人對他所付出努力的讚賞,要讓孩子從心底裡願意再接受下一次的挑戰,爭取下一次的勝利。
E包辦代替
父母希望給孩子鋪一條平坦的路,這是不現實的。不要孩子受了點委屈,就千方百計地哄他或忙著幫他解決困難,應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不幫孩子總結敗因
孩子輸了比賽哭是種自然發洩,也是要求上進的表現,家長不能說“輸就輸吧,沒關係”,否則會助長他無所謂的心態,而應幫他分析失敗原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嘲笑孩子
孩子缺乏經驗,遭遇挫折是難免的。大人不應嘲笑孩子,或責怪孩子這錯那錯,而是應該平時多注意培養孩子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品質,並在克服困難方面為孩子樹立榜樣。
過度預期孩子的能力
不要說“你肯定是第一名”、“我最喜歡你考一百分”等,不要讓他覺得只有第一名,爸媽才會喜歡,如果做不到,就不喜歡他了,這會使他不願意面對挫折和失敗。
針尖對麥芒
挫折教育不是針尖對麥芒,必須注意適度和適量,過度的挫折感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孩子產生嚴重的挫折感、恐懼感,最後喪失興趣和信心。
剝奪孩子嘗試的機會
不要因為怕寶寶失敗,就不讓他試,小時候的失敗經驗能讓寶寶瞭解失敗沒什麼大不了,否則長大後,小挫折也可能會變成大石頭,讓寶寶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