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將“做什麼”視為愛, 但很多時候, 父母“不做什麼”才是愛。 太多的時候, 做父母的需要提醒自己, 控制住自己干預孩子行為的衝動如果說, 孩子是天使, 那麼父母不是上帝, 而只是天使的守護者和陪伴著。
其實, 失敗是孩子成長和成熟的必要過程。 幫助孩子避免了失敗帶來的痛苦, 也就同時剝奪了他寶貴的成長機會, 也剝奪了他對自己的認知和克服逆境的信心。 孩子缺乏面對挫敗的彈性和積極心態, 會延遲他的成人過程, 持續依賴長輩, 難以為家庭、為社會承擔責任。 因此, 做父母的需要鼓勵孩子勇敢冒險,
Advertisiment
問題來了需要的是陪伴和同理。 有了這些, 孩子就能鼓起勇氣面對, 而不是“怎麼這麼……, 這一點小事都這樣……” 。 因為人生中最難受的不是挫折, 而是在挫折中沒有人陪伴或理解。 因此, 無論我們生命中遇到什麼樣的失敗和挫折, 只要身邊有愛我們、陪伴我們一起走過的人。
我們作為家長需要做的是既要有工具, 方法, 還有足夠內心的信心和樂觀來面對挫折, 跌倒後爬起來, 拍拍屁股再來, 而不是跌倒以後責備他的失敗再罵一頓。
Advertisiment
最後貼一段格林的話共勉:教育者一定要有“守”, 守住自己的情緒和內心的寧靜。 決定孩子學習興趣和品質的是情緒。 處於“悲觀”、“驚恐”之中的孩子不可能學得好。 教育者的“焦躁”、“憂憤”決定孩子的“悲觀”、“驚恐”。 教育的一切力量都在於教育者的自我修行, 歸於內心的平靜與氣度。 所以說堅守就是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