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捏背孩子好體質

不少家長喜歡給孩子捏脊, 就是讓孩子趴在床上, 用手沿孩子的脊柱, 從近臀部處向頸部滾動地捏上去。 因為這是督脈所在, 每天捏捏, 能增強孩子體質;甚至有書直稱捏脊能治百病。 網上有家長稱此法反正是按摩, 有益無害。

果真如此神奇? 捏脊, 好處的確不少 從中醫的經絡學來看, 背部有兩條很重要的經脈, 那就是督脈和膀胱經。 刺激這兩條經脈上的俞穴, 可以調和臟腑功能, 調整陰陽平衡, 從而起到治療和保健作用。

現代醫學也發現, 捏脊療法能借助複雜的神經、體液因素, 整體、雙向的調整內臟功能,

Advertisiment
從而達到增強體質、治病保健的目的。

因此, 小孩如有脾胃疾病如食欲不振、厭食、腹瀉、便秘、肺系疾病如反復感冒、咳嗽, 神經系統疾病如夜啼、睡眠不安、愛哭鬧等, 捏脊療法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其中, 因在治療小兒食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方面療效尤為突出, 故捏脊療法又有“捏積”之稱。 而成人若感冒、失眠、神經衰弱、胃腸功能紊亂, 以及女性患某些婦科病等, 也可進行捏脊療法。

捏脊對老年性便秘、厭食也很有效。 不過, 老年人的脊背常伴有變形、駝背或者皮膚比較乾燥, 捏拿時要注意保護皮膚。 痛的地方, 多提幾下 通常捏脊時, 兩手沿脊柱兩旁, 由上而下連續的夾提皮膚, 邊捏邊向上推進, 自尾骶部開始, 一直捏到項枕部為止。

Advertisiment

頭面部症狀嚴重者, 可捏之後正中線髮際上一寸的風府穴。 重複3~5遍後, 再按揉腎俞穴2~3次。 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 6次為一個療程。 力度以小朋友感覺適宜為准, 皮膚微紅即可。

其實, 捏脊不僅僅是捏, 它包括兩種手法:捏法和提法。 在捏的過程中, 用力拎起皮膚, 則為提法。 每捏三次提一下, 稱“捏三提一法”; 每捏五次提一下, 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

其中, 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刺激最強。 一般情況下, 提是為了對某一部位加強刺激, 可根據具體需要來操作。 如消化不良者, 可在捏到脾俞、胃俞時提一下;

感冒者, 可在肺俞、風門穴處提一下;等等。 若在捏提的過程中, 某一段特別疼(同樣的力度和手法), 中醫稱之為陽性反應點,

Advertisiment
表示這個位置對應的臟腑可能功能失調(不一定有實質的病變)。 此處可以多提幾下, 以增強刺激, 加大治療作用。

加點介質, 效果更好 捏脊時還可以塗抹一些介質, 如散寒氣的蔥姜水, 活血的酒精(乙醇)、紅花油等。 應用介質可加強手法的作用, 在提高療效的同時, 還能潤滑和保護皮膚, 且介質滲入內裡, 對疾病本身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捏脊療法易學易懂易操作, 非常適合自家保健, 但是需注意: 1、捏療法一般在空腹時進行, 睡前。 晨起效果更好。 飯後不宜立即捏拿, 宜休息兩個小時後再進行。

2、室內的溫度要適中, 防止受涼;手法輕柔。

3、俯臥位夥伴俯臥位, 以背部平坦鬆弛為目的。

4、對嬰幼兒及年老體弱者, 捏提不宜太重,

Advertisiment
時間也不宜太長, 3~5分鐘即可。

5、脊柱皮膚破損、或患有癤腫、皮膚病的小兒, 不可使用本療法。 伴有高熱、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