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捕捉孩子敏感期

具體來講, 一個人

秩序敏感期(0—3歲)是第一個;

運動敏感期(1—4歲)是第二個;

語言敏感期(0—3歲)是第三個;

一種對細小事物的敏感期(1歲)是第四個;

社會生活禮儀的敏感期(2歲半開始)是第五個;

感官敏感期, 也就是視覺、觸覺、嗅覺、味覺、聽覺這五個感覺器官的敏感期(0—5歲)是第六個;

數學敏感期(4歲開始)是第七個;

藝術敏感期(4歲開始)是第八個……

井深大則——日本早期潛能教育權威專家認為, 早期教育最關鍵的是抓著孩子的每個敏感區, 在不同的敏感區選擇適合的教育方式, 孩子最關鍵的發育時段如下:嬰兒學習咀嚼和餵食物的關鍵時段是出生後六個月;分辨多少、大小是出生後九個月至一歲開始的;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年齡是兩、三歲;教孩子做到有規矩的關鍵年齡是在兩歲半至三歲半,

Advertisiment
應使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遵守作息制度的習慣;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年齡是四歲以前;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時期是四至五歲開始的;掌握數學概念的關鍵年齡是五歲左右, 也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時期;掌握語言詞彙能力的關鍵時期則是在五至六歲。

三歲前兒童對大人的行為非常敏感, 天天帶他的人怎麼做、做了些什麼在發育的方向和速度上取決定性作用。 所以, 一定要遵循孩子的發育規律、掌握孩子的發育特點。

Advertisiment
愛心、耐心和恒心是帶養人必須具有的, 這樣才能使嬰幼兒處於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中, 而不能一勞永逸, 更不能一曝十寒。 舉個例子:據我的觀察, 木木最初建立“秩序感”, 是從一件小事開始的:木木好比一隻清晨早起的小鳥, 總是率先飛到禾禾的屋裡探聽虛實。 突然有一天, 他發現一個小被子出現在禾禾的床, 而這是他屋裡的東西。 於是, 他搖了搖頭, “不對, 不對。 ”自言自語地說, 然後, 他把這被子拿走了。 發展幼兒想像力和創造性的條件常常需要充足的時間和適當的空間。 然而, 嬰兒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很敏感, 這會讓他感覺破壞了身邊的秩序;而當自己覺得舒服的秩序一旦變成了不舒服的秩序時, 幼兒便會表現出極大的反感來,
Advertisiment
乃至無緣無故地啼哭、食欲不振或者發燒生病。 於是, 同樣敏感的我及時地抓住機會, 從超市里買了套杯和積木開始教他們拼接各種圖形。 儘管禾禾、木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最大的樂趣還是停留在將積木搭高的程度上, 但“管道”、“齒輪”、“螺絲”、“鋸子”、“剪刀”等工具我仍然堅持不懈地提供出來。 禾禾很快就開始琢磨這些小玩意兒了。 再比如誤打誤撞的“乘坐電梯”遊戲。 有一次帶寶寶們去商場, 上樓的時候坐了扶梯, 下樓時坐了直梯。 回到家後, 禾禾、木木對這個很好奇就自發地編了這個遊戲。 一左一右分別坐在我的大腿上, 然後讓我把雙腳合攏。 兩個小人兒假裝摁一個按鈕兒, 嘴裡還說著:電梯開了, “1、2、3、4、5……”這就形成了數字的概念,
Advertisiment
典型的“寓教於樂”。 越大的孩子越不好教育;只有給孩子創造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文化, 產生碰撞、產生交叉, 刺激孩子的敏感區, 才是一種樂趣、一種成長。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其實, 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小寶寶, 完美無暇、沒有缺點!但要家長們要選擇孩子們最敏感的方式去引導教育他, 這樣孩子才能變得更加聰明伶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