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掌握了”嬰語大全”,新手爸媽也能輕鬆育兒

“嬰語”, 即嬰兒的語言, 不足一歲的小嬰兒還說不成話, 所以他們的語言通常是用行為、表情、聲音表達出來的, 這就是小baby們跟爸爸媽媽交流的方式啦。 不過, 身為父母, 你能聽懂寶寶“說”的話嗎?

很多新手爸媽, 在寶寶的嬰語面前, 就甘拜下風了。 也有很多二胎爸媽, 雖然有了一次經驗, 但也沒能完全掌握“嬰語”這門語言。 面對小寶寶的“風吹草動”, 爸媽們最常見的對話可能是下面這種調調。

寶爸

孩子又哭了, 你快去看看?是不是拉了?

寶媽

剛不是拉了嘛, 怎麼又哭了, 會不會是心情不好了……

寶爸

你快去看看, 孩子吐奶了,

Advertisiment
是不是吃多了?

寶媽

不會吧, 這頓吃的還沒上頓多, 難道他不喜歡這個口味的?

鑒於爸媽們對“嬰語”這門語言的瞭解不深, 巧媽專門為大家搜集了一份“嬰語大全”。 將嬰兒可能用到的詞語匯總, 讓新手爸媽也可以輕鬆育兒, 讓爸媽都能聽懂嬰兒“說”的話。

嬰語詞典

1、溢奶

嬰兒吐奶, 是不喜歡奶的口味了麼?NO!

一般所說的吐奶, 應該指的是溢奶。

吐奶、溢奶, 這兩者的含意不同, 原因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 吐奶的量比較多, 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 或半小時以後, 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 溢奶則量少, 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 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溢奶主要是因為寶寶掌管食道與胃部的連接關卡——賁門的肌肉尚未發育完全,

Advertisiment
無法緊密的阻擋奶水逆流回食道, 或是寶寶在吮奶時吸入過多的空氣進入胃部, 在打嗝時, 就容易帶出奶水, 造成溢奶。 媽媽應該在每次餵奶後把寶寶豎起來放在肩上輕輕拍背, 直到寶寶打嗝以後才能躺下, 這樣就可以減少溢奶。

2、濕疹

寶寶起了紅色的疹子, 是不是痱子?不一定!

嬰兒臉上最先起的疹子, 很可能是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和寶寶過敏性皮膚病。 多發生於剛出生到2歲的寶寶。 大多在頭面部、頸背和四肢, 出現米粒樣大小的紅色丘疹或斑疹。 濕疹與遺傳因素有關, 有些寶寶天生就是過敏體質, 多數含蛋白質的食物經常可以引起這類寶寶皮膚過敏而發生濕疹, 如牛奶、雞蛋、魚、肉、蝦米、螃蟹等。

Advertisiment

濕疹的寶寶皮膚本來就非常敏感, 因此不要讓寶寶太幹、太熱、太曬, 這些都可能刺激濕疹加重。 此外每天要給寶寶洗澡, 但儘量少用化學洗浴用品。 濕疹密集成片或癢得厲害時, 要及時帶寶寶看皮膚科醫生, 塗濕疹膏緩解不適。

3、唇幹

寶寶口乾舌燥, 是不是口渴了?答對了!

嬰兒成長過程中, 需要補充的水分也會變多。

寶寶生長發育快, 需要要水分明顯比成人多, 而寶寶腎功能尚不完善, 水分消耗也較快。 一般情況下每千克體重需水量:0-1歲為120-160毫升, 1-2歲為120-150毫升, 2-3歲為110-140毫升。

每天寶寶攝取水分的方式是多方面的, 一是直接從飲用水中獲得, 二是從飲食中獲得。 應該從小培養寶寶喝白開水的好習慣, 剛開始喂水時可用水果或蔬菜煮成果水或菜水,

Advertisiment
不必添加任何東西, 維持原味。

需要提醒媽媽們, 夏天應適當增加水量。 感冒、發燒及嘔吐或腹瀉脫水時更應頻繁飲水。 此外, 白開水就是白開水, 水果和果汁不能代替水。

4、夜啼

半夜睡著覺, 突然就哭起來。 難道是作噩夢了?NO!

這種情況考慮嬰兒是不是缺鈣。

缺鈣的寶寶夜間往往哭鬧。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下寶寶是不是缺鈣:常表現為多汗, 與溫度無關, 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出汗, 使寶寶頭顱不斷磨擦枕頭, 久之顱後可見枕禿圈。 精神煩躁, 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 有時家長發現寶寶不如以往活潑。 夜驚, 夜間常突然驚醒, 啼哭不止。

媽媽們可以定期帶寶寶到醫院保健科做個檢查。 如果寶寶真的是缺鈣,

Advertisiment
家長就要為寶寶補魚肝油和鈣劑, 並讓寶寶多曬太陽, 1個月以上的寶寶, 最好每天有2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

5、鬧覺

該睡覺不睡覺, 難道寶寶也失眠?NO!

寶寶這是在鬧覺呢。

寶寶出現鬧覺, 家長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查找原因:一, 不正確的睡眠姿勢, 如蒙頭睡覺、趴著睡覺、或者兩手壓著前胸, 這幾種睡姿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 容易引起夜驚。 二, 白天或臨睡前過度興奮, 如白天休息少, 在戶外玩耍或受到驚嚇, 大腦過度興奮, 晚上睡覺時就容易發生夜驚。

糾正的方法是白天減少寶寶的睡眠時間, 多逗寶寶, 晚上寶寶睡眠會有所改善, 經過一段時間後, 寶寶的生活有了規律, 就會白天興奮晚上安眠的。

6、咳嗽

寶寶咳嗽, 趕緊做霧化?NO!

寶寶的咳嗽一般是寶寶的機體自我保護。

寶寶咳嗽是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異物而做出的一種機體防禦反射動作。也就是說,咳嗽是寶寶的一種保護性生理現象。但是如果咳得過於劇烈,影響了飲食、睡眠和休息,那它就失去了保護意義。

有些寶寶白天咳嗽不明顯,而晚上較嚴重,這可能是晚上較涼引起,也可能是室內空氣乾燥造成,可以給寶寶喝溫開水緩解,或吃些止咳的藥。

出現咳嗽的寶寶在飲食上禁忌比較多。冷飲等寒涼食物就是寶寶的大忌。此外,由於寶寶多數脾胃虛弱,過多吃寒涼食物,還會造成脾胃功能下降,更會導致咳嗽痰多。少量多次飲水,吃些梨、桃等水果,有助於緩解寶寶的不適症狀,減輕咳嗽

7、腸絞痛

也吃奶了,也換了紙尿褲,也抱了,為什麼寶寶還哭?

這很可能是腸絞痛在作怪。

寶寶不會說話,因此有需求時就會用哭鬧的方式告訴媽媽,如餓了、尿了、熱了等等,這是很容易分辨的。但有一種哭鬧,總是傍晚或淩晨哭鬧,而且不容易哄,這往往是腸膠痛造成的。

在嬰兒未滿4個月之前,其腸壁神經發育還不成熟,腸道蠕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糾結在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據統計,嬰兒腸絞痛的發作時間有2個高峰,分別是下午4點至8點和淩晨零點前後。腸絞痛發作時,寶寶多以高分貝的哭聲和握拳踢腿的動作來表達。媽媽可發抱著寶寶安撫他,或是輕揉寶寶的腹部,緩和腸痙攣。

8、大便

剛拉完又拉,是吃多了嗎?不一定!

嬰兒的大便問題,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

便秘多見於人工餵養寶寶,多為飲食不當、飲水少所致。寶寶排大便困難,大便很幹,可呈顆粒狀,往往幾天才大便一次,寶寶還可出現腹脹、不安等表現。對於便秘的寶寶,人工餵養的寶寶可喂寶寶含益生菌成分的配方奶,可緩解便秘,此外,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每天吃些蘋果泥、香蕉泥等。

腹瀉多見於秋季,多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寶寶大便次數多在每天10次以上,呈水樣,量較多。由於小孩丟失水分多,常常出現脫水表現如口唇乾燥、眼窩凹陷、眼淚少或無眼淚、小便少或無、皮膚彈性差等,寶寶還可出現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表現,應及早就診,並應注意嬰兒用具如橡皮乳☆禁☆頭等的消毒。

10、發熱

嬰兒臉紅紅的,是害羞了嗎?NO!

嬰兒臉發紅,要注意是不是穿多了,或者是發燒了。

嬰兒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大體可分為:一、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二、內在因素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三、其他因素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退燒方面,6個月以上的嬰兒才能“考慮”用退燒藥。一般情況下,退燒藥也是要體溫到38.5℃以上才用,低燒不用使用。

11、抓耳朵

寶寶老抓耳朵,是在模仿孫悟空嗎?NO!

寶寶抓耳朵,要注意是不是耳朵裡進了液體。

當眼淚或是奶汁流進寶寶耳朵時,可能造成耳朵感染,患上中耳炎。此時,寶寶耳朵疼痛,啼哭不止,並經常用手抓耳,伴發熱、拒奶等症狀。

母乳餵養的嬰兒,特別在夜間餵奶時,應儘量抱起嬰兒,防止因嬰兒頭部位置過低,其口含的剩餘奶汁在熟睡後流入咽鼓管內而引起炎症。人工哺養的嬰兒,尤其是3個月以內的嬰兒,要採取正確的餵奶姿勢。若用奶瓶餵奶,不能讓嬰兒平躺仰臥,應該先把嬰兒抱起來放在膝上,然後將其頭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著奶瓶餵奶。

12、流口水

寶寶流口水,難道是饞肉吃了麼?NO!

寶寶流口水,是在長牙。

6個月左右寶寶開始長第一顆牙齒。乳牙萌出時,小牙頂出牙齦向外長,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從而刺激了牙齦上的神經,導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寶寶的口腔小而淺,吞咽功能還不健全,不會用吞咽動作來協調口水,所以當唾液分泌稍多,可能就會流出口腔。

寶寶口水流得較多時,媽媽注意護理好寶寶口腔周圍的皮膚,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兩遍。讓寶寶的臉部、頸部保持乾爽,避免患上濕疹。為防止口水將頸前、胸上部衣服弄濕,可以給寶寶掛個全棉的小圍嘴,柔軟、略厚、吸水性較強的布料是圍嘴的首選。

“嬰語”達人測驗

以下試卷內容為單選題,每題10分,滿分100分。

正確答案:1.c 2.c 3.c 4.b 5.c 6.b 7.a 8.a 9.c 10.b

寶爸寶媽們,快對照答案,算算你的得分吧!

0-60分不及格——真擔心你家的寶寶。

60-79分勉勉強強——寶寶的“嬰”語,你都是猜來的吧!

80-89分還不錯哦——你的寶寶還挺幸運,至少你能懂點“嬰”語。

90-99分嬰語高手——你家太厲害啦,你家寶寶很開心哦。

100分太棒啦——你的寶寶太幸福啦,你“嬰語”奔“專八”了。

提示:

由於寶寶的個體差異及養育差異,嬰語詞典可以作為一個養育參考,但也不能排除差異性,還需要大人從多方面來仔細觀察和解讀嬰兒的反應。對於病理上的反應,如腸絞痛、中耳炎等,應該到醫院進行科學的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反而給嬰兒的健康帶來影響。

寶寶咳嗽是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異物而做出的一種機體防禦反射動作。也就是說,咳嗽是寶寶的一種保護性生理現象。但是如果咳得過於劇烈,影響了飲食、睡眠和休息,那它就失去了保護意義。

有些寶寶白天咳嗽不明顯,而晚上較嚴重,這可能是晚上較涼引起,也可能是室內空氣乾燥造成,可以給寶寶喝溫開水緩解,或吃些止咳的藥。

出現咳嗽的寶寶在飲食上禁忌比較多。冷飲等寒涼食物就是寶寶的大忌。此外,由於寶寶多數脾胃虛弱,過多吃寒涼食物,還會造成脾胃功能下降,更會導致咳嗽痰多。少量多次飲水,吃些梨、桃等水果,有助於緩解寶寶的不適症狀,減輕咳嗽

7、腸絞痛

也吃奶了,也換了紙尿褲,也抱了,為什麼寶寶還哭?

這很可能是腸絞痛在作怪。

寶寶不會說話,因此有需求時就會用哭鬧的方式告訴媽媽,如餓了、尿了、熱了等等,這是很容易分辨的。但有一種哭鬧,總是傍晚或淩晨哭鬧,而且不容易哄,這往往是腸膠痛造成的。

在嬰兒未滿4個月之前,其腸壁神經發育還不成熟,腸道蠕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糾結在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據統計,嬰兒腸絞痛的發作時間有2個高峰,分別是下午4點至8點和淩晨零點前後。腸絞痛發作時,寶寶多以高分貝的哭聲和握拳踢腿的動作來表達。媽媽可發抱著寶寶安撫他,或是輕揉寶寶的腹部,緩和腸痙攣。

8、大便

剛拉完又拉,是吃多了嗎?不一定!

嬰兒的大便問題,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

便秘多見於人工餵養寶寶,多為飲食不當、飲水少所致。寶寶排大便困難,大便很幹,可呈顆粒狀,往往幾天才大便一次,寶寶還可出現腹脹、不安等表現。對於便秘的寶寶,人工餵養的寶寶可喂寶寶含益生菌成分的配方奶,可緩解便秘,此外,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每天吃些蘋果泥、香蕉泥等。

腹瀉多見於秋季,多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寶寶大便次數多在每天10次以上,呈水樣,量較多。由於小孩丟失水分多,常常出現脫水表現如口唇乾燥、眼窩凹陷、眼淚少或無眼淚、小便少或無、皮膚彈性差等,寶寶還可出現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表現,應及早就診,並應注意嬰兒用具如橡皮乳☆禁☆頭等的消毒。

10、發熱

嬰兒臉紅紅的,是害羞了嗎?NO!

嬰兒臉發紅,要注意是不是穿多了,或者是發燒了。

嬰兒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大體可分為:一、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二、內在因素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三、其他因素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退燒方面,6個月以上的嬰兒才能“考慮”用退燒藥。一般情況下,退燒藥也是要體溫到38.5℃以上才用,低燒不用使用。

11、抓耳朵

寶寶老抓耳朵,是在模仿孫悟空嗎?NO!

寶寶抓耳朵,要注意是不是耳朵裡進了液體。

當眼淚或是奶汁流進寶寶耳朵時,可能造成耳朵感染,患上中耳炎。此時,寶寶耳朵疼痛,啼哭不止,並經常用手抓耳,伴發熱、拒奶等症狀。

母乳餵養的嬰兒,特別在夜間餵奶時,應儘量抱起嬰兒,防止因嬰兒頭部位置過低,其口含的剩餘奶汁在熟睡後流入咽鼓管內而引起炎症。人工哺養的嬰兒,尤其是3個月以內的嬰兒,要採取正確的餵奶姿勢。若用奶瓶餵奶,不能讓嬰兒平躺仰臥,應該先把嬰兒抱起來放在膝上,然後將其頭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著奶瓶餵奶。

12、流口水

寶寶流口水,難道是饞肉吃了麼?NO!

寶寶流口水,是在長牙。

6個月左右寶寶開始長第一顆牙齒。乳牙萌出時,小牙頂出牙齦向外長,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從而刺激了牙齦上的神經,導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寶寶的口腔小而淺,吞咽功能還不健全,不會用吞咽動作來協調口水,所以當唾液分泌稍多,可能就會流出口腔。

寶寶口水流得較多時,媽媽注意護理好寶寶口腔周圍的皮膚,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兩遍。讓寶寶的臉部、頸部保持乾爽,避免患上濕疹。為防止口水將頸前、胸上部衣服弄濕,可以給寶寶掛個全棉的小圍嘴,柔軟、略厚、吸水性較強的布料是圍嘴的首選。

“嬰語”達人測驗

以下試卷內容為單選題,每題10分,滿分100分。

正確答案:1.c 2.c 3.c 4.b 5.c 6.b 7.a 8.a 9.c 10.b

寶爸寶媽們,快對照答案,算算你的得分吧!

0-60分不及格——真擔心你家的寶寶。

60-79分勉勉強強——寶寶的“嬰”語,你都是猜來的吧!

80-89分還不錯哦——你的寶寶還挺幸運,至少你能懂點“嬰”語。

90-99分嬰語高手——你家太厲害啦,你家寶寶很開心哦。

100分太棒啦——你的寶寶太幸福啦,你“嬰語”奔“專八”了。

提示:

由於寶寶的個體差異及養育差異,嬰語詞典可以作為一個養育參考,但也不能排除差異性,還需要大人從多方面來仔細觀察和解讀嬰兒的反應。對於病理上的反應,如腸絞痛、中耳炎等,應該到醫院進行科學的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反而給嬰兒的健康帶來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