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掌握解題技巧遠離“題海”戰術

一道習題, 我們會解, 能解, 並且已經解出來了, 其實只是挖掘或利用了習題的部分價值和意義, 在其中我們所做的工作是遠遠不夠的, 正是這些工作的缺失或低品質的操作, 才使得我們大多數人不得不陷入‘‘題海”中, 靠大量地接觸具體事例(習題)來獲得對公式、原理的深刻認識和變通性的把握, 這實在是不得已的“笨”辦法。 如果我們在解題中和解題後再增加一些特定的加工操作, 再“想”得更寬泛、更廣闊一些, 再以更大的視角和更深厚的背景審視評價一道具體的習題, 我們就會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

Advertisiment
這樣的話, 我們便可能做一道題勝過做十道題, 會一道題通一類題。

下面, 我們就對解題中需要採取的一些加工手段和思維策略做一下闡述, 使我們在實際的解題過程巾能夠有意識地使用它們, 以擴大和深化解題的效能和收穫。

(l)注意收集習題, 找全習題, 要把各種類型、各個知識點都覆蓋到。

(2)會對習題進行基礎、提高、綜合三種類型的劃分。

(3)會選擇習題, 從良莠混雜的眾多習題中選擇各種重點題, 難點題, 有代表意義的題, 特殊技巧的題, 易混點、易錯點的題等高品質的習題D

(4)對某一內容的各色習題, 進行綜合考察與審視, 然後, 嘗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分類。

(5)對某一道題進行從組織結構到解題思路的抽象和提煉,

Advertisiment
以便於形成類, 便於移植和推廣。

(6)分析習題所涉及的各個知識點, 聯想相關的基礎知識, 做到言必有矩, 同時適當地對相關的基礎知識進行複習。

(7)對習題進行多角度的聯想, 看看以前做過哪些與之有關, 與之類似的題型, 並盡可能多的借助于以往的解題經驗。

(8)把對習題的內部分析、思考過程, 明朗化, 條理化, 書面化, 以豐富我們關於解題的第一手資料, 防止一些有價值的思路、經驗的迅速流失, 以使它們得到重複使用, 或作為進一步分析、研究和擴展的資料。

(9)審查出題人的意圖, 出題的格式、技巧, 例如, 要考察哪些知識點, 要繞什麼彎子, 製造什麼假像, 採取了怎樣的方式?等等。

(10)變題。 對題中的條件或所求進行變化, 增減條件,

Advertisiment
擴展延伸, 這樣往往可以把一道題變成若干道題, 或者把若干道題精簡為一道題。

(11)記題。 一些典型的和有代表意義的習題, 必須從整個題目到解答的過程, 甚至思考的過程, 都應該盡可能清晰地記下來, 儘量達到再現的程度。

(12)對做錯的題, 不會做的題, 犯難犯卡的題, 進行重點分析, 查找原因, 補充所缺, 建立檔案。

(13)對一些開放性的題, 要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 並進行各種解題方法的比較。

(14)對有些習題要重做, 反復做。 有些題, 做一次很難真正弄懂它, 很難真正發掘出其全部的內涵, 為了盡可能從該題中獲得更多的東西, 就需要重複做。

(15)即便有些題能夠做對, 也不要輕易結案, 因為, 有些題儘管做對了, 可能學的並不扎實,

Advertisiment
還潛藏著出錯的各種危機和隱患, 應該進行假設做錯或走偏的多種預演, 以便在與這些可能的錯誤的對比中, 強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 避免被局部的或偶然的正確遮蔽了我們的缺陷與不足。

從上面的列數中, 我們不難發現, 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 這些必要的加工手段和策略, 我們只使用了其中的一部分, 有些該做的工作沒有做, 有些工作雖然也做了但做得粗糙潦草, 這其中有些是由於我們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和價值, 因而沒有去做, 有些雖然知道, 但嫌麻煩而懶於做。 但是, 不管是什麼原因, 只要缺少一種操作, 或者某一操作做的不符合要求, 就會帶來一定的損失和產生不良的後果, 這就像是製作一件工藝品,

Advertisiment
缺少任何一道工序, 或某一工序的操作技術不達標, 或加工的火候不夠, 都會影響產品的品質。 因此, 要想在解題中以少勝多, 要想充分發揮每一道習題的功能作用, 必須拓展和豐富我們在解題過程中的認知思考, 把該展開的聯想, 該使用的操作, 一一做到位, 這不僅對解題這一學習的環節至關重要, 對整個學習效能的提高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