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排便訓練不當 或會影響寶寶人格發展

寶寶到了一定年齡後, 就要開始進行排便訓練了, 在這其中, 方法一定要正確、避開誤區, 因為錯誤的如廁訓練不僅沒有效果, 還會影響寶寶人格的發展。

前些天, 收到一位家長的郵件:


寶寶排便訓練有誤區

有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了, 就是關於孩子的尿床問題, 想請教一下。 白天孩子自己就能上廁所, 可是到了晚上就沒法了。 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求孩子尿一泡, 有的時候他聽話去尿, 有的時候說“沒有, 不尿”, 但是睡前尿了晚上也可能尿床, 睡前不尿也可能晚上不尿床。

從孩子小的時候起, 我們就沒有養成晚上把尿的習慣(不過一歲不用紙尿褲以後,

Advertisiment
只是偶爾尿床, 好像從上幼稚園 這兩個月開始尿床增多了), 所以現在晚上叫他起來尿成功的次數很有限, 更多的時候是他閉著眼睛說“沒有”, 然後一會兒就尿床。 要是強行把孩子抱起來尿的話, 他就會打挺哭鬧……孩子一周總有四五個晚上尿床, 很無奈, 又不能跟他發火。 開始時, 早上起來給他看他畫的地圖, 他也挺不好意思, 看得次數多了, 他好像疲遝了, 有時候還笑嘻嘻地跟大人開玩笑說“還畫個更大的……”, 真是讓我們哭笑不得。

看到這位家長的郵件, 有點兒感同身受。 桐桐大約3歲以前, 也經常會尿床, 就像這個小朋友一樣, 雖然不是天天尿, 但一周總會尿幾次, 而且由於從小沒有養成把尿的習慣,

Advertisiment
夜裡叫她起床非常困難。 雖然有朋友給我出了很有操作性的把尿的主意, 但我懶得折騰, 沒有照辦, 為此心裡還一度猶疑著會不會慣得孩子尿床到很大……好在, 隨著年齡的增長, 大約3歲半之後, 桐桐就自然而然地不尿床了。 而且, 排便行為也自覺了很多, 通常睡前會主動小便, 即使忘記了, 我們一提醒, 她也會很配合地小便。 當然, 因為這個轉變, 我也沒少表揚她, 久而久之, 小傢伙就在表揚和自覺小便行為之間形成了良性迴圈……

於是, 我跟這位家長分享了桐桐的成長經歷:

孩子和桐桐的情況差不多, 桐桐尿床也尿到很大, 大約也是跟小時候沒有養成把尿的習慣有關, 孩子沒有建立躺著就尿不出來的條件反射。

Advertisiment


家長應慢慢讓孩子形成習慣

當然, 考慮到案例中的孩子剛剛入園, 我也提醒這位家長:

孩子剛入園時, 還處於焦慮期, 可能會出現行為習慣方面的倒退, 這種尿床的現象也可能是一過性的, 如果是這種情況, 等到孩子的入園焦慮消除了, 尿床行為也就自然緩解了。

跟這位元家長就上述兩種情況進行溝通, 目的是讓家長放寬心。 很多時候, 時間會解決很多的問題, 我相信, 即使這位家長不就此給孩子建立把尿的習慣, 孩子的尿床也不會拖到多大年齡的。 但對於這位家長最後提到的早晨起來給孩子看地圖的情況, 我卻相對重視, 因為既有的心理學知識告訴我, 這樣嘲弄孩子的做法, 哪怕是善意的, 也很容易傷孩子的自尊,

Advertisiment
給孩子造成焦慮的感受, 壓力之下, 孩子更不容易自主地控制排便行為。 當然, 就像案例中所說的, 這樣取笑孩子的時間長了, 孩子也很容易疲遝……想到這裡, 我就對這位家長說:

孩子尿了床, 最好不要給他看, 這樣並不會阻止孩子尿床, 還可能傷孩子自尊。

無獨有偶, 給這位家長上述回復之後, 通過網路聽西南師範大學陳安濤老師講授精神分析課程, 陳老師談到肛欲期孩子的排便訓練問題時, 才知道如何對待孩子的排便行為, 並非只有是否會給孩子現實的情緒壓力那麼簡單。 從長遠來看, 父母對孩子排便行為的反應還會影響其今後的人格發展, 因為經典精神分析有這樣的理論。


適當的鼓勵是必要的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在肛欲期受到的排便訓練過於嚴格, 比如, 一尿床就遭到責備和訓斥, 或者對時間、衛生要求過於嚴格, 就可能形成肛門滯留型人格。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循規蹈矩、對時間算計得比較厲害、吝惜金錢、喜歡收集沒用的東西等問題。

反之, 如果孩子在排便訓練時經常受到表揚, 比如, 父母看到孩子排便就誇獎他, 有點兒進步就及時表揚, 則容易形成肛門排出型人格。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待人接物比較慷慨大方、樂善好施、博愛……

陳老師講的這些觀點使我對成人對待孩子尿床態度的影響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同時也對原本困惑的一些現象恍然大悟。 比如, 在我們家, 桐桐爸是個生活習慣保守、什麼東西都不捨得丟的人。 結婚之後,這些行為習慣多次讓我抓狂,我總認為這個人不懂得生活,為此多次跟他爭吵……聽了陳老師的課程,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桐桐爸會成為這樣一個人,從而對他多了一分理解……也許,是早期的排便訓練對他的行為產生了這樣的影響吧!

看來,在幼小的孩子尿床時,家長的態度真是太重要了,如果能夠採取積極的干預方式,比如定時把孩子叫起來小便,讓他建立躺著就尿不出來的條件反射,當然很好,但如果懶得半夜起來折騰,順其自然也無妨。只是,無論是積極干預還是消極應對,都應該注意不要過分苛刻孩子,也不要責駡孩子,多點兒寬容與耐心,以免孩子形成肛門滯留型人格。

小編總結:不少的家長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導致寶寶的排便訓練進入誤區,影響寶寶人格發展。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態度對寶寶來說很重要,適當的鼓勵是寶寶最大的成長動力。

結婚之後,這些行為習慣多次讓我抓狂,我總認為這個人不懂得生活,為此多次跟他爭吵……聽了陳老師的課程,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桐桐爸會成為這樣一個人,從而對他多了一分理解……也許,是早期的排便訓練對他的行為產生了這樣的影響吧!

看來,在幼小的孩子尿床時,家長的態度真是太重要了,如果能夠採取積極的干預方式,比如定時把孩子叫起來小便,讓他建立躺著就尿不出來的條件反射,當然很好,但如果懶得半夜起來折騰,順其自然也無妨。只是,無論是積極干預還是消極應對,都應該注意不要過分苛刻孩子,也不要責駡孩子,多點兒寬容與耐心,以免孩子形成肛門滯留型人格。

小編總結:不少的家長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導致寶寶的排便訓練進入誤區,影響寶寶人格發展。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態度對寶寶來說很重要,適當的鼓勵是寶寶最大的成長動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