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排便間隔久≠便秘 緩解不能只靠藥物

排便不僅僅是排出廢物, 還有排毒的作用。 排便次數和習慣因人不同,一般每日1次,早飯後排便。 也有的3~5日或更長排1次,卻不感排便困難。 排便後有舒適愉快的感覺。 因此,不能只按排便次數多少確定便秘、腹瀉或排便的規律改變,應按各人的排便習慣來確定。  

寶寶便秘了怎麼辦?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食用緩解便秘的藥物, 如開塞露等。 和睦家藥師冀連梅曾在博客中分享了一個案例, 一位媽媽要給兩歲的寶寶買30支開塞露, 因為寶寶便秘, 需要每天用一支。 寶寶便秘真的只能依靠藥物解決嗎?

冀連梅表示,

Advertisiment
寶寶便秘通常是飲食不合理、沒受到科學排便訓練或者是某些心理因素造成的, 所以要根治寶寶的便秘問題, 應從導致寶寶便秘的原因入手, 而不是依靠藥物。

1.調整飲食, 緩解便秘

寶寶如果沒有吃母乳而是吃奶粉, 比較容易出現便秘症狀, 究其原因可能是奶粉調配的濃度過濃, 也可能是奶粉中蛋白質含量過高。 要想消除這種原因造成的寶寶便秘, 家長可以調整奶粉的配比水量, 或者嘗試更換奶粉的品牌。

寶寶如果實在添加輔食後出現便秘症狀, 主要考慮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對某些食物過敏引起的便秘, 牛奶、雞蛋、魚蝦、堅果、芒果等, 要改善這種原因導致的寶寶便秘, 家長可以暫停給寶寶添加輔食, 或者將寶寶的輔食簡單化,

Advertisiment
儘量不要讓寶寶進食會引發過敏的輔食;

二是輔食中膳食纖維不夠豐富, 要改善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的便秘, 只要給寶寶添加豐富的膳食纖維就行了, 像薯類(如紅薯、土豆等)、瓜類(如南瓜)、蔬菜類(如竹筍、空心菜等)、菌類(如木耳)、藻類(如海帶), 以及新鮮水果(如梨、李子、蘋果等)都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如果寶寶因為挑食, 不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而引起便秘, 則家長應該想盡辦法讓寶寶養成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 此外, 寶寶吃的主食不能太精細, 不能老用精白麵做, 可以考慮用全麥的。

2.正確訓練寶寶排便

有的家長按照傳統習慣, 早早的開始給寶寶把屎把尿, 在寶寶沒有尿意或便意的情況下, 讓他努力排便,

Advertisiment
這也是容易造成寶寶便秘的原因之一。

冀連梅建議, 為了避免寶寶出現便秘症狀, 最好等寶寶長到18個月大以後再對其進行科學的排便訓練:為寶寶準備兒童馬桶, 或者在成人馬桶上安裝兒童坐便套, 或在他腳下放上穩定的腳凳, 以便寶寶用力排便時腳下有支撐, 不要直接讓他使用成人馬桶。 每日在固定的時間對其進行排便訓練, 比如早飯後要求寶寶坐在馬桶上, 接受至少5分鐘的排便訓練, 以便使其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

寶寶便秘如何選擇藥物

如果寶寶便秘情況嚴重, 且通過調理後依然不能緩解, 可以考慮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使用藥物, 以緩解便秘症狀。 目前最常使用的此類藥物是開塞露和乳果糖。

Advertisiment

開塞露的有效成分是甘油, 屬於刺激型瀉藥, 是通過肛門插入給藥。 藥物潤滑腸道並且刺激腸道進行排便反射, 激發腸道蠕動而排便。 短期使用相對安全, 長期使用很可能會使寶寶對其產生依賴性, 形成沒有強烈刺激就不肯排便的習慣。 因此開塞露只能偶爾使用來緩解宿便。

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不吸收性雙糖, 是口服劑型。 服用後在腸道內不被吸收, 但具有雙糖的高滲透活性, 可以使水、電解質保留在腸道而產生高滲效果, 從而軟化糞便使其利於排出, 因此它是一種滲透性瀉藥。 由於對腸壁沒有刺激性, 常用於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