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排卵日

什麼是排卵日

月經正常的情況下, 女性排卵期是從從月經第一天開始算, 到第14天為排卵日, 排卵日的前5天和後4天加一起成為排卵期。 排卵主要是指排出次級卵母細胞即卵細胞。 這個次級卵母細胞進入輸卵管後, 在輸卵管中進行第二次減數分裂。 這次分裂要在受精之後, 在精子核進入次級卵母細胞之後進行。 分裂的結果, 產生一個有效的大細胞, 即卵細胞, 以及一個不能受精的極體。

如果這個月排出的卵細胞沒有受精, 卵巢中黃體就要退化, 產生的雌激素、孕激素就減少, 子宮內膜得不到雌、孕激素的支持,

Advertisiment
就發生萎縮、塌陷, 內膜中的血管痙攣收縮, 最後破裂出血, 內膜層就從子宮腔剝離脫落, 經陰☆禁☆道排出, 這就是月經。

正常育齡女性每個月來1次月經, 從本次月經來潮開始到下次月經來潮第1天, 稱為1個月經週期。 如從避孕方面考慮, 可以將女性的每個月經週期分為月經期、排卵期和安全期。 女性的排卵日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天左右, 排卵日的前5天和後4天, 連同排卵日在內共10天稱為排卵期。

排卵日症狀

1、基礎體溫下降。 女性在排卵日到來的時候, 女性的體溫在排卵日這天會突然下降, 在第二天的時候會飆升, 然後持續一個高溫階段。 通過基礎體溫女性可以看出排卵日體溫的明顯變化。

2、宮頸粘液分泌增多。

Advertisiment
在月經週期的前半期, 宮頸不分泌黏液, 外☆禁☆陰也十分乾燥。 此後宮頸分泌少量粘稠而不透明的黏液。 在排卵即將發生前, 隨著雌激素的出現, 黃體生成素黃體素分泌達到高峰值, 宮頸黏液變得稀薄、透明、清亮, 量也增多。 排卵日症狀在這一點上較為明顯。

3、排卵痛。 女性在排卵日來的時候, 下腹會有些疼痛, 這點要相對人群而言, 有部分女性是察覺不到排卵痛的, 但有些女性的排卵痛卻非常明顯, 當排卵的時候, 腹部會有較明顯的疼痛感, 非常容易察覺。 女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推斷。

排卵日計算

女性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計算自己的排卵日:

1、宮頸粘液法:女性可以用手指或衛生紙來檢查自己的宮頸粘液。 若不是排卵期的話,

Advertisiment
女性的宮頸粘液一般不清亮也不粘稠。 在排卵日前幾天, 宮頸粘液會開始發生變化, 變得更加清亮、粘滑、像蛋清狀。 女性可以通過觀察宮頸粘液變化來判斷是否到了排卵日。

此外, 女性還可以到醫院進行宮頸粘液檢查來判斷是否排卵。 取宮頸粘液乾燥後於顯微鏡下觀測, 可以看到類似於羊齒狀的結晶。 越接近排卵日, 結晶圖像越大越清晰。

2、唾液檢測法:女性唾液中的雌激素與宮頸粘液是同步變化的, 因此排卵檢測儀檢測唾液中的雌激素即可準確的判斷出排卵日。

3、測尿法:可在醫生指導下B超監測卵泡, 當卵泡達1.8釐米左右時, 測尿黃體生成素, 每2-4小時一次, 出現跌峰時可認為是形成峰值, 排卵在峰值出現後的12-24小時內。

Advertisiment
如果不方便監測卵泡, 可以結合以前的月經週期, 在預計排卵的前兩天, 測尿黃體生成素, 開始間隔的時間可以較大, 當尿黃體生成素值明顯上升時, 可以間隔2-4小時監測一次。

4、基礎體溫法:基礎體溫是指人清晨醒來, 身體保持安靜、心情也處於平靜狀態時的體溫。 在月經週期中, 基礎體溫呈週期性變化。 在月經後及卵泡期基礎體溫較低, 排卵後因卵巢有黃體形成, 產生的孕酮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 使體溫上升0.3—0.5℃, 一直持續到經前1—2日或月經第一日, 體溫又降至原來水準。 女性可以每天記錄自己的基礎體溫, 當發現體溫開始出現變化時, 即說明排卵日即將到來。

5、排卵日疼痛:有的人在兩次月經的中間, 恰好相當於排卵前的時間裡,

Advertisiment
下腹部有疼痛的感覺, 稱為中間痛或排卵痛。 據統計, 約有15%的女性會在排卵前感覺到不同程度的疼痛, 因此, 如果時間吻合的話, 則可以認為24小時內將發生排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