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排卵期什麼時候 白帶告訴你

每位婦女都知道白帶, 幾乎天天都有, 但你有沒有發現白帶時多時少、時稠時稀的規律呢?或許, 有些人留心到另外一種現象——下身(陰部)有時乾燥, 有時潮濕,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排卵期什麼時候 白帶告訴你

原來白帶也受著卵巢分泌的激素的控制, 特別是宮頸腺體所分泌的液體——宮頸粘液, 在月經週期的不同時期有著量和質的週期變化。 月經週期的前半期, 即排卵前期, 卵巢主要分泌雌激素, 分泌量逐漸增多, 在它的作用下, 宮頸粘液量也漸漸增加, 且越來越稀薄、透亮。 使月經後一直較乾燥的下身會逐漸變得潮濕。

Advertisiment
到達排卵期, 雌激素分泌達高峰, 宮頸粘液量也最多, 韌性也最大, 常常有帶狀的清亮粘液流出, 有時可拉得很長, 此時婦女下身最潮濕。

當上述帶狀白帶流出時, 會有一種滑膩感。 它不同于陰☆禁☆道炎和宮頸糜爛引起的白帶增多。 前者清澈透亮, 沒有氣味, 其中95%以上為水分;後者黃色濃性或乾酪塊狀, 並使陰部奇難受, 還常有臭味。 排卵期宮頸粘液大量分泌持續約2-3天, 也就是下身最感潮濕的時間。 排卵期後, 卵巢分泌激素孕酮, 它阻止宮頸粘液大量分泌, 所以白帶減少, 下身也就乾燥多了, 約經10天左右, 月經就來潮了。 有時在月經來前1-2天, 白帶又稍許增多, 這主要是陰☆禁☆道的脫落上皮, 宮腔分泌物和細菌, 而不是粘性的宮頸粘液。

Advertisiment
患有陰☆禁☆道炎的婦女, 常不能分辨清楚這種幹與濕的感覺。

因此, 當自己下身持續潮濕, 尤其伴有搔癢時, 就應去醫院檢查。 患了陰☆禁☆道炎常常妨礙受孕。

宮頸粘液的這種週期性變化, 對受孕有什麼意義呢?婦女在排卵期, 生殖系統作好一切準備, 迎接精子的到來, 宮頸口是精子進入子宮、到達輸卵管的門戶, 宮頸粘液好比“衛士”, 守衛在宮頸口周圍。 排卵期, 宮頸粘液稀薄含水多, 好比衛士敞開大門, 加上此時宮口微開, 精子就能毫不費力、大搖大擺地游進宮口。 錯過排卵期, 宮頸粘液就變得粘稠, “衛士”關閉大門, 精子就難以穿過。 所以若能掌握宮頸粘液的這種幹與濕的週期性變化, 則對受孕和避孕都有指導性作用。

Advertisiment

或許有些婦女忙於工作、學習和家務, 對自己下身的這些變化並未覺察, 但如果因不孕去醫院檢查時, 醫生會定期地從你宮頸口取出粘液, 來觀察它的量、性狀、韌性、酸鹼度, 並置於載玻片上, 在顯微鏡下進一步檢查, 從而間接推測有無排卵情況。 排卵期, 在顯微鏡下見到的宮頸粘液呈典型的羊齒狀結晶;排卵後, 則主要為類似白細胞樣的細胞, 稱為橢圓體。

由婦女自己感覺外☆禁☆陰部幹與濕來間接推測卵巢的排卵功能, 這種方法簡單易行, 但較為粗略。 況且雌激素分泌正常, 並不意味著一定排卵;有了排卵, 也不一定說明激素分泌就正常, 就一定都能正常懷孕。 它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