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排名是不可避免的 壓力也是不可避免的

人類有一種本能, 什麼東西能使他更易於生存, 他就會對那個東西表現出強烈的傾向性。

我們的家長為什麼都對考試成績趨之若鶩?肯定有它的合理性, 分數在現代社會的生存競爭中確實佔有重要地位, 所以否定分數就行不通。

現在, 很多專家反對學校以考試成績給學生排名次, 一些地方的教委還公開處理給學生排名次的學校, 甚至校長都因此降職。

但無論在哪個學校, 每次考試以後, 大部分家長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問孩子:“你考了多少分?你排在第幾名?”哪怕學校不公佈排名, 但人人心裡都有數。

Advertisiment

排名是客觀存在的。 一場考試下來, 老師心裡清楚每個學生在班上的位置, 清楚自己班在全年級的位置, 如果是重要考試, 還要比較自己學校在全區、全市中的位置。 而這一切, 都建立在每個孩子的考試成績上。 既然考試成績是考核教師工作的重要指標, 成績的名次影響著老師的前途, 老師就不可能不重視成績, 不可能不在心中建立一張學生成績名次表。

家長也必然會關心孩子的名次, 可以說, 孩子一生中每一道重要關口, 名次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考重點學校, 人家是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 考大學更是一分之差, 天壤之別。

正因為老師和家長都關心名次, 學生就不可能不把名次當回事。 即使不是老師和家長的壓力,

Advertisiment
孩子自己也會很在乎分數, 因為這是一種評價方式。 學習了半天, 總要體現出成就, 由什麼來體現呢?分數。 我們的社會並沒有給孩子提供多少實踐的機會, 孩子們不可能隨時將所學的知識用在生活中, 他要自我評價、自我肯定, 只能通過這種無所不包的考試制度。 我們整個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從來就是傾向于精英教育, 最正統的成才之路就是考學, 孩子身處這個社會中, 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其實, 客觀地看, 這也不是什麼可怕的事。 運動員參加每一場比賽, 都要排名, 金牌就是金牌, 銀牌就是銀牌, 哪怕只慢半步, 結果就是不同。 因而讓孩子有排名的意識, 並非沒有好處。

我們的專家往往有一種傾向, 就是生怕孩子受傷。

Advertisiment
我想了一下原因, 恐怕和專家的生存環境比較好有關。 既已成為專家, 就已經躋身精英之列, 生存是不成問題的, 自己孩子的前途也不必過分操心。 孩子在智力上有一定的遺傳優勢, 專家再給他環境薰陶, 輔以科學的教育方法, 這些孩子即使達不到優秀, 也很少會進入糟糕之列。

生存的競爭在專家眼裡並不可怕, 但在普通百姓眼裡就是很大的問題。 人都是這樣, 自己不足的, 往往會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補償, 很多強烈希望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的父母, 自己都不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 相反, 擁有名牌大學文憑卻鬱鬱不得志的人, 很可能有反對應試教育的傾向, 希望孩子在綜合素質和社會經驗上出類拔萃。

Advertisiment

對自己人生的反省, 會影響教育策略的選擇。 專家和百姓的立足點, 往往是不一致的, 因而思想觀念上也常常存在很大分歧。 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

平民百姓沒有雄厚的資源, 往往就只有用笨辦法,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其實, 習慣了這種壓力, 也是一件好事。 因為壓力原本就是生活的組成部分, 現在不壓, 將來也會壓, 從小適應壓力沒准還是一件好事。 孩子的適應性往往是超出我們想像的, 孩子有他自己的辦法, 來應付這些壓力。

排名次本身沒有什麼了不起, 關鍵是我們對排名的態度。 我們對孩子的評價隨時隨地都在進行, 排名次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而已。 關鍵是不以名次來絕對地肯定一個孩子或者否定一個孩子,

Advertisiment
要看到名次背後的問題, 是什麼造成了名次的變化, 怎樣培養孩子的健康心態, 既要上進, 又要平和, 勝不驕, 敗不餒, 讓孩子在一個壓力重重的社會中, 仍然能成長為堅強而快樂的人。 承認排名存在的合理性, 並不等於贊成分數至上。 生存競爭所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分數只是其中之一, 僅有分數, 並不能保證孩子在生存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以這樣的心態去看待排名, 應該會平和一些。

專家的話未必可信。 看見一篇報導, 一群教育專家參加一個討論會, 大家都侃侃而談, 研討了很多理論。 但是在會後吃飯的時候, 談起自己的孩子, 沒有一個專家是完全按自己說的理論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專家也有很多無奈, 也有很多妥協,但他們並不把自己的無奈和妥協表現在公眾面前,他們的理論實際上是自己也無法實踐的理論,那還有什麼用呢?(來源:魯稚的陽臺)

也有很多妥協,但他們並不把自己的無奈和妥協表現在公眾面前,他們的理論實際上是自己也無法實踐的理論,那還有什麼用呢?(來源:魯稚的陽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