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探究寶寶“壞”習慣:重複

月月今年快3歲了, 特別聰明乖巧, 可有一個“壞”習慣讓媽媽非常擔心, 就是月月非常喜歡重複做某件事情, 比如:重複地看某一個動畫片, 聽同一本童話書的故事。 月月的爸爸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月月帶不同的動畫片, 可媽媽卻發現, 月月只對一盤叫《櫻桃小丸子》的動畫片感興趣, 可以說是百看不厭, 而其它的動畫片, 都被她扔在一邊。 每天晚上, 媽媽都會在月月睡覺前讀童話故事給她聽, 可月月卻讓媽媽反復念那本童話書, 不准媽媽換。 媽媽只好聽從月月的“命令”, 重複講著同樣的故事。

月月這種“一成不變”的行為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此重複下去會不會阻礙孩子的發展?媽媽應該幫著月月改變嗎?

Advertisiment

專家分析:

嬰幼兒喜愛“重複”的行為是他們的特性, 這與“固執”或“一成不變”全然不同。

一般, 來說孩子“喜愛重複”有著自己的用意:

·為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愛而“喜歡重複”, 這種原因, 在很多家庭裡都會發生。 一些孩子一天到晚拿著同一本書讓父母念給他聽, 其實他們並不乎書中是什麼內容, 他們想要表達的真正意圖是:“請你時刻注意我, 愛我!”

嬰幼兒從重複行為中獲得關注, 爸媽也在孩子的這種重複要求中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 因為在一讀再讀的親子互動裡, 充滿著愛和關注!

·在重複中不斷地以自己的速度學習

Advertisiment

有時候, 孩子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較差, 他們想在重複中不斷地以自己地速度學習。 較細心或替孩子做成長記錄的父母可以發現:嬰幼兒的重複行為總會在持續一段時間後的某天, 出現了學習上的躍進。 也許他突然會抓住物體、會唱出哪首歌了, 或者不知道什麼時候他會翻身了……

在親子共讀中, 這種“突然”發生的學習躍進, 也會在他不斷地要求成人重複閱讀的行為後出現。 可以說, 在重複共讀的環境裡, 大人所提供的, 如蓋房子所使用的框架, 嬰幼兒可順著這框架, 不斷地以自己的速度添砌不同的土和磚, 並在發展成熟之際展現出來。 所以, 他們一定會在重複共讀中, 以行動或語言來表示他已獲得或學會的某些東西,

Advertisiment
或許父母在重複一段時間後, 就會驚喜地發現孩子已學會這一整段兒歌了。

雖然嬰幼兒喜歡讓父母一再地讀一本書給他聽, 但父母真要不厭其煩地照做, 卻也不是件容易事。 因此, 當你在某天、某時, 真的不想再念下去, 但又不忍孩子遭受被拒絕的挫折時, 可以利用一些小方法。

·你只須慢慢地、一頁頁地翻書中圖片給孩子看, 對孩子的問題則簡短答腔。 只要一會兒功夫, 嬰幼兒通常就會失去往下再看的興趣, 但卻不會失去明天再讀的興趣。

·當你察覺到孩子還想要求再讀, 可在念完書時, 趕緊轉移他的注意力。

·反問孩子:“你從書上看見了什麼?”或請他們自己“念”給你聽。 有經驗的爸媽都知道, 孩子可以自己嘟噥嘟噥、煞有其事般地念起書來。

Advertisiment
把被重複要求的對象轉回到孩子身上, 他們大可在一讀再讀後

, 自行決定結束該次的閱讀。

·直接、坦誠地告訴孩子:“媽媽累了, 現在不想再念了。 ”大人誠實地向孩子坦白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是尊重孩子的一種表現。 坦誠不只是一種美德, 也是一個習慣。 孩子從小獲得大人坦誠的對待, 就有機會學習坦誠的方法和態度。 父母對孩子坦誠, 往往會很驚訝地發現, 即使是1歲多的孩子, 也常常能尊重你坦誠相告下的決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