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經常出現在小孩子身上的幾種情況, 你有沒有遇到過?
在幼稚園(或學校), 到了吃飯時間就乖乖地吃飯, 而且飯量還不錯;到了睡覺時間自己就去睡覺;用過的東西能夠主動放回原處;會自覺把垃圾扔進紙簍而不是地上。
在家, 平時零食不離口, 一上飯桌就閉嘴, 好像得了“厭食症”;該睡覺了反倒更興奮, 總得讓人連催帶趕才能上床;用過的東西到處亂放;果皮廢紙桌上地上哪兒都扔。
為什麼同是一個孩子, 在幼稚園(或學校)和家裡卻判若兩人?為什麼一個老師能輕輕鬆松管好幾十個孩子, 兩位家長(有時還不止兩位)反倒會被一個孩子折騰得團團轉?理由其實很簡單:在幼稚園(或學校)有規矩在管孩子,
Advertisiment
細數生活中的細節小事, 不難發現:人管孩子, 事倍功半;規矩管孩子, 事半功倍。 規矩就像一根無形的指揮棒, 時刻告訴孩子不該做什麼、該做什麼、怎麼做, 規矩管孩子最見效。 一旦有了這根指揮棒, 家長就不必整天焦頭爛額、苦口婆心、勞心勞神, 更不必為了孩子失去自我、不得抽身。 一位母親對此深有感觸, 她說:“在兒子剛剛懂事的時候, 我就給他立了很多規矩, 比如不許要陌生人的東西, 不能自己過馬路, 出去玩兒時不能離開父母的視線, 飯要自己吃並且不許剩, 等等。 一開始, 這些規矩不僅沒有讓我變得輕鬆,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無巧不成書, 有一位爺爺從幼稚園接走4歲的小孫女, 回家路上, 爺爺要去一下公共衛生間, 就讓孫女獨自一人在喧鬧的街道上等他。 碰巧孩子的一位老師經過, 見此情景驚詫地問爺爺:“您放心把她一個人丟在外面?”爺爺自信地回答:“沒關係, 她兩歲時, 我們就給她立了很多自我保護的規矩, 所以這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能力都非常強。 ”
如果你是那種為了孩子總操不完心的家長, 也許就無法體會上述兩位家長借助規矩管孩子、帶孩子的那種輕鬆和得意。 不管你是否懷疑這根無形指揮棒的作用, 也暫且排除一些不可預料的未知因素, 事實證明, 那位媽媽和爺爺的確是受益於“規矩”的家長。 筆者剛好曾經是那兩個孩子的老師,
Advertisiment
當然, 從規矩中受益的不只是家長, 還有孩子, 並且, 孩子是規矩最大的受益者。
受到規矩約束的孩子, 首先是健康安全的。 例如, “飯前便後要洗手”的規矩能夠保證孩子不把細菌帶到肚子裡, 不生病;“睡覺前要刷牙”的規矩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牙齒生病的幾率;“乘車時要系好安全帶”的規矩能最大限度地確保孩子在乘車時的安全, 等等。
其次, 有了規矩, 孩子是獨立能幹的。 例如, “自己的東西要自己收好”“衣服要自己穿”“被子要自己疊”“書包要自己裝”……這些規矩都有利於孩子養成自理、自立的好習慣,
Advertisiment
規矩還能令孩子惹人喜愛。 “見了長輩要問好”“不許說髒話”“做錯事要說‘對不起’”“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果皮垃圾不能隨地亂扔”……它們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彬彬有禮、文明儒雅的人, 這樣的孩子一定是人見人愛的。
另外, 有頭腦和先見之明的家長還會為孩子制訂一些勵志的規矩, 這無疑能敦促孩子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下面這位成功人士(美國白宮發言人)講述的小時候母親為他們兄弟幾人分蘋果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分蘋果的故事②
那位白宮發言人是這樣講的:
小時候, 有一天媽媽為我們兄弟3人拿來了幾個紅紅綠綠、大大小小的蘋果。 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其中一個最紅最大的。媽媽於是將那個最紅最大的蘋果高高舉起,對我們說:“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3塊,你們每人負責修剪一塊,誰幹得最快最好,這個蘋果就歸誰!”
接下來,我們3人開始比賽修草坪,結果,我贏得了那個蘋果。
從那以後,我們家便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無論想要什麼好東西,都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也很實在,你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就必須對此付出相應的努力。
我非常感謝我的母親,可以說我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於她使我明白的那個簡單、樸素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要力爭第一!
還記得《分蘋果的故事①》(詳見本書第88頁之“駿馬需要韁繩還是鎖鏈”)嗎?同樣都是給孩子分蘋果,不同的母親採取了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帶來了不同的結果:一個使孩子從中受害,一個使孩子從中受益。可見,以偏概全、不講方法地強加道德規範和立下恰當的規矩、引入公平競爭機制所產生的教育結果真是具有天壤之別。
人管孩子,事倍功半;規矩管孩子,事半功倍。規矩就像一根無形的指揮棒,時刻告訴孩子不該做什麼、該做什麼、怎麼做,規矩管孩子最見效。
受到規矩約束的孩子,首先是健康安全的。
有了規矩,孩子是獨立能幹的。
規矩還能令孩子惹人喜愛。
有頭腦和先見之明的家長還會為孩子制訂一些勵志的規矩,這無疑能敦促孩子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其中一個最紅最大的。媽媽於是將那個最紅最大的蘋果高高舉起,對我們說:“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3塊,你們每人負責修剪一塊,誰幹得最快最好,這個蘋果就歸誰!”接下來,我們3人開始比賽修草坪,結果,我贏得了那個蘋果。
從那以後,我們家便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無論想要什麼好東西,都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也很實在,你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就必須對此付出相應的努力。
我非常感謝我的母親,可以說我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於她使我明白的那個簡單、樸素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要力爭第一!
還記得《分蘋果的故事①》(詳見本書第88頁之“駿馬需要韁繩還是鎖鏈”)嗎?同樣都是給孩子分蘋果,不同的母親採取了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帶來了不同的結果:一個使孩子從中受害,一個使孩子從中受益。可見,以偏概全、不講方法地強加道德規範和立下恰當的規矩、引入公平競爭機制所產生的教育結果真是具有天壤之別。
人管孩子,事倍功半;規矩管孩子,事半功倍。規矩就像一根無形的指揮棒,時刻告訴孩子不該做什麼、該做什麼、怎麼做,規矩管孩子最見效。
受到規矩約束的孩子,首先是健康安全的。
有了規矩,孩子是獨立能幹的。
規矩還能令孩子惹人喜愛。
有頭腦和先見之明的家長還會為孩子制訂一些勵志的規矩,這無疑能敦促孩子積極進取、奮發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