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記得有一次因為有事, 晚到幼稚園了。 本來以為女兒肯定是最後一個了, 結果看到另一個小朋友也在等著家長接, 眼圈紅紅的, 看著怪心疼。
一問老師才知道, 這個孩子總是最後一個被接走的。 不過平常都能忍著不哭, 今天哭是因為尿褲子了。
原來, 小男生實在太盼望爸媽快點來接了, 心思又單純倔強, 以至於害怕自己眨下眼的功夫, 就跟爸媽錯過了, 於是一直憋著尿尿, 也沒告訴任何人, 結果實在沒忍住就尿了。
粒粒在心酸的同時, 不禁想起之前看到的心理學研究:孩子放學早接還是晚接,
Advertisiment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研究, 結果顯示:
在同一個班裡, 經常被最早接走的孩子, 自信程度和自尊感往往比其他孩子更高;而那些總是被最後接走的孩子, 則往往更內向、自我價值感更低。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 在我們眼裡“早接”“晚接”的差別也許不大, 但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代表的卻是:爸爸媽媽對我的關心程度。
當孩子一放學, 就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 心裡就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看!我爸爸/媽媽是第一個來接我的!”
他會覺得爸爸媽媽特別重視自己, 從而更加肯定自己的價值, 性格也就不知不覺自信起來。 在學校裡的表現, 通常也更積極向上。
相反, 如果孩子總是最晚被接走的一個,
Advertisiment
長期被這種孤獨、無助感籠罩, 孩子很難不懷疑一下下: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久而久之,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會越來越低, 變得更加自卑。
當然, 這並不代表偶爾1、2次晚接, 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更不代表我們要每次都要最早接走孩子——這不僅不現實, 而且如果孩子每次都是第一個被接走, 自豪感過度了, 很容易就會形成虛榮心。
並且, 當你有一天有事不能第一個來的時候, 他會很失望甚至抱怨你, 因為他已經把“第一個接走”當成了炫耀的資本。
所以說, 孩子早接還是晚接, 並不存在哪種選擇“絕對更好”, 關鍵是要把握好“度”:沒必要總是第一個接,
Advertisiment
如果有事不能按平時時間接送孩子, 一定要在送孩子到幼稚園之前, 就跟他說明“爸爸/媽媽今天有事, 可能會晚點接你”, 讓他有心理準備, 才不會產生“爸媽不喜歡/不要我了”的錯覺。
如果是臨時有事、實在沒法提前通知孩子, 那麼事後也要跟孩子解釋清楚, 不然他會很受傷!
另外, 如果孩子平時都是老人接送的, 父母最好也能做到:一周至少親自接送1次!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
“雖然平時都是爺爺奶奶送我, 爸爸媽媽總是很忙;但我知道, 只要爸爸媽媽有時間, 他們是一定會來接我的!”
寶爸寶媽平時接送孩子, 是屬於“早接派”還是“晚接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