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接種疫苗為孩子健康打基礎

春季是兒童打預防針比較集中的時期, 給孩子按一定的程式注射預防針, 可提高其免疫力, 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

每年全球有200多萬名兒童死于一些原本可以預防的疾病。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顯示, 每投入一元接種成本, 大約可節省3-4元的醫療費開支。 疫苗對抑制醫療費上漲具有明顯作用, 更關鍵的是, 它避免了疾病發生後對人體的損害。 而對於兒童接種疫苗, 是最有效的疾病預防和健康投資。

孩子該接種的疫苗

主要對嬰幼兒和兒童進行免疫接種的叫計畫接種或基礎免疫接種,

Advertisiment
包括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聯疫苗, 卡介苗、脊髓灰質炎、麻疹疫苗等。 新生兒還要接種乙肝疫苗, 並根據當地流行病資料接種相應的疫苗。

如果你的孩子在10-19歲, 應給他(她)加強接種白喉、乙肝疫苗、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質炎、結核病等疫苗。

家長疑惑一:

接種多種疫苗, 會否傷害人體免疫系統?

由於疫苗越來越多, 家長們常會提出質疑, 接種這麼多疫苗會不會對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傷害?小兒的身體是否能夠承受呢?

華僑醫院兒科主任柳國勝認為, 免疫系統每天都在面對不同的外來抗原, 比如在進食時都會將各種細菌引入體內, 讓免疫系統不停接受各種抗原刺激, 加上現在不斷有抗藥性細菌出現, 破壞了人體的防護網。 而據有關研究表明,

Advertisiment
嬰幼兒的免疫系統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弱, 足以安全有效地應付疫苗對免疫系統構成的挑戰。 疫苗不會削弱嬰幼兒的免疫系統, 反而會增強嬰幼兒防範嚴重疾病的能力。 從總體上看, 大規模的接種確實發揮了防範效果。 家長不要以為健康投資就是給孩子買所謂的健康食品, 在兒科醫師眼中, 給孩子最有效的健康投資就是接種可免於病痛的疫苗。

家長疑惑二:

打了預防針就百分百保險嗎?

那是不是打預防針越多越好呢?回答是否定的。 疫苗是用病菌、病毒及其產生的毒素製成的, 雖然經過殺滅和減毒等特殊處理, 但仍會有一定毒性, 接種後可能發生一些過敏反應, 輕者出現皮疹, 重者發生休克。

Advertisiment
這種過敏反應的發生往往隨著打針次數的增加而增多。

柳醫師認為, 目前沒有一種疫苗是百分之百有效的, 絕大多數疫苗的有效率在95%以上, 但支氣管肺炎疫苗的有效率較低, 大約為70-80%。

疫苗是對抗嚴重感染症的重要手段,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接種某些疫苗, 像水痘疫苗只適用於沒有得過水痘而年齡大於1歲的兒童及成人, 如果在接種前2-3星期曾接觸過水痘病人, 此時再接種水痘疫苗, 仍有可能長水痘, 但可能長得較輕微。

接種後的反應

兒童打疫苗後出現低熱、針孔處紅腫和硬結等現象是正常的, 這些症狀可通過熱敷或自行在一天內消失。 比如麻疹預防疫苗, 大部分的接種者不會有特殊的反應, 一部分的人會有1-2天的局部腫痛,

Advertisiment
約5%的兒童接種後1-2周, 會產生紅疹, 5-10%的兒童在接種4-10天后發燒, 但通常只持續1-2天。

柳醫師特別提醒, 到正規醫療單位打疫苗, 其安全性是有保證的。 一方面正規醫院醫務人員有安全注射的意識, 另一方面, 對兒童免疫接種過程做到一人一針一管。 另外, 大部分疫苗是需要恒溫保存, 在不正規的醫療單位很難保證疫苗的保存品質。 因此, 給小孩接種疫苗, 一定要到政府指定的醫療單位。

何時不宜打預防針

孩子在下面的情況下不宜打預防針:

1、患傳染病後正處於恢復期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過檢疫期的兒童不宜打預防針。 若此時打預防針容易發生不良反應, 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2、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種疾病引起發熱的小兒,

Advertisiment
若打預防針, 會使體溫升高, 誘發或加重疾病。

3、有哮喘、濕疹、蕁麻疹及過敏性體質的小兒, 打預防針後易發生過敏反應, 特別是打麻疹活疫苗, 或白、百、破混合製劑等致敏原較強的預防針, 更易產生過敏反應;對有癲癇和驚厥史的患兒打預防針, 尤其是打乙腦或百白破混合製劑的, 易使兒童發生暈厥、抽風和休克等;有嚴重佝僂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兒麻痹糖丸疫苗。

4、患急慢性腎臟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化膿性皮膚病、化膿性中耳炎的小兒, 打預防針後可出現各種不良反應, 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響病兒的康復。 但需要指出的是, 小兒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只要心臟功能好, 照樣可以打預防針。

5、預防接種期間,若小兒正處於不舒服,有嘔吐、腹瀉和咳嗽等症狀時,在征得醫生的同意後,可暫時不打預防針,待症狀好轉後再補打。

5、預防接種期間,若小兒正處於不舒服,有嘔吐、腹瀉和咳嗽等症狀時,在征得醫生的同意後,可暫時不打預防針,待症狀好轉後再補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