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女發給我一句英文,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成為美麗, 就意味著你成為你自己, 你不必得到別人的接納, 你只需要接納你自己。
我深以為然, 但同時知道, 這句話容易讓我們進入陷阱, 它很容易變成我們放縱自己, 遠離真我的擋箭牌。
你需要成為你自己, 你不必得到別人的接納, 你只需要接納自己。
是否接納自己意味著不必去改變自己, 而是完全保持自己現有的一切狀態?
你真的能成為你自己嗎?你知道真實的自己是怎樣的?你真的無所謂別人對自己的接納與否嗎?你真的能夠坦然地接納自己的一切嗎?
Advertisiment
絕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他們只是用這句話安慰自己罷了。 很多人面對自己的缺點, 滋生了不自信和抱怨的情緒, 也有人會一邊接納, 一邊改變, 但還有人會用這句話作為擋箭牌, 我行我素, 藐視別人對自己的一切評價和意見, 與周圍產生對立——這是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嗎?
社會是二元化的, 我們生活在二元社會裡, 需要遵守社會規則, 需要尊重別人, 尊重長輩, 也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幫助, 這是不爭的事實。 假如我們只用大腦來理解這句話, 引發的只能是自己與別人的對立。
我們忘記了這個世界是合一的, 這個世界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我們和周圍的一切都無法分割。 這就是佛教中所說的“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Advertisiment
做自己, 自然需要保持自己的個性化, 保有自己的特點、特色, 但假如我們發現自己身上有了某些會讓我們自己或身邊人生活得不夠舒服的特點, 例如懶惰, 例如自私, 例如貪婪, 例如膽小, 例如暴躁, 例如猜忌, 例如愛鑽牛角尖……等等, 我們還應該堅持這些特點嗎?我們還要堅持這些帶給自己不自在生活的個性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所以這句話說“你要接納你自己, 不需要別人接納你”, 它並不是說“你要堅持永遠不去改變你自己”。
接納和改變不矛盾。 事實上, 唯有接納, 才能更好地改變。
有人不喜歡和別人坦誠交流, 有什麼問題都喜歡憋在心裡。 如果有人希望和他交流意見, 他往往會拒絕, 同時為了讓自己安心,
Advertisiment
接納是一個過程, 你應該把它當作一個修行的過程, 你需要勇敢地面對自己, 承認自己的所有一切, 並且接納它們。 接下來, 該是改變的時候了!
接納是一種正能量, 這股能量會推動你繼續前進, 讓自己越來越回歸自性, 讓自己進入覺察, 遠離迷茫。
唯有接納, 才能真正改變。
每個人都有多面性, 我們都會戴著自己都不知道的各種面具生活在社會上, 我們迷失了真我, 真正的自我是真、善、美的呈現, 和本性的自然流露, 是充滿了愛和光明的外在,
Advertisiment
外在的我會在不安、糾結、擔心以及各種恐懼中產生變化, 原來的那個真我, 早已被掩蓋了。 我們無法知道, 哪個才是真的自己, 我們往往會把任性、矯情、執拗、愛抱怨、自私、愛發脾氣、膽小、貪婪……的那個“我”, 當成真的我, 並且還振振有辭的說:我成為自己才是最美的, 我不需要別人的接納, 我只要自己的接納就足矣。
真是這樣嗎?
這是一個很具有誘惑力的想法, 它讓我們輕易擺脫了自己的真實, 它讓我們認同於外在的那個“我”, 並且堅持做一個假我。 成為自己並非是固守現有的自我狀態, 接納自己也並非是不讓自己發生改變。
舉個例子, 如果一個妻子特別愛嘮叨, 她身邊的人都無法忍受,
Advertisiment
假如我們從不改變自己, 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一個極端自我的人, 會成為最美麗的人嗎?假如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再也不去管別人的感受, 再也不去思索自己的行為會不會給別人帶來不便或者傷害, 而只要“做自己, 接納自己的一切”就足夠了, 絕對不改變自己, 這樣真的會讓我們活得輕鬆自在嗎?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 我們會呈現出各種品質, 各種外在的形式,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內向,有的人仔細,有的人粗心,有的人愛唱歌,有的人愛研究古玩,有的人愛寫作,有的人愛吟詩,有的人愛熱鬧,有的人愛冷清……這世界才如此精彩和廣博,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個性,特質,接納並且保持毫無問題。
你其實完全不知道你呈現出來的那個人並非自己的本我,你以為你在做自己,其實完全不是。成為自己,並非成為一個固化的,一成不變的自己,並非成為外表呈現出來的小我的自己。
如果一個人對別人不妥協、固執、任性、不耐煩、歇斯底里、蠻橫、暴力,已經深深的傷害了別人,他不但沒有成為真正的自己,反而離真正的自己越來越遠了。更別說,這個人一定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產生厭煩和不滿,否則不會表現出各種對立。所以,他雖然號稱接納了自己的一切,實際上完全沒有做到,事實上,他根本無法接納自己,從而更無法接納別人。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做到真正接納了自己,你首先覺察你有沒有真正接納別人,接納周圍的一切。其次覺察自己有沒有改變。
只要接納自己的一切,你會發現你自然會接納別人的一切;成為真正的自己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會讓對方舒適、安心、自在,因為你會讓對方也成為他的樣子——不過這並不代表你不會善意地指出對方的“錯誤”。
接納是改變的前奏,假如我們真正接納了自己,改變會自然而然發生。固化從不意味著接納的發生,充其量只不過是大腦給自己玩兒的一個遊戲罷了。
事實上,當一個人接納自己,會發現他並不需要得到別人的接納,同時他會沒有任何阻礙的改變自己,他會更加輕鬆和真正的自己在一起,而不是整天生活在為別人而活的陰影裡,他不會和周遭產生對立,一點兒也不會。
所以換句話來說,假如你做不到接納別人的一切,就意味著你無法做到接納自己的一切,你所厭惡的,你所排斥的,你所討厭的,都會是你自己內在的投影,呈現出來。你也無從改變自己。
假如你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你將永遠無法成為自己,你只會按圖索驥,你會距離真相越來越遠,你活得並不會越來越輕鬆,你反而進入了不斷的糾結和抱怨——因為你發現,你周圍的人似乎都不想讓你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會說這句話——我接納我自己,我不需要別人的接納,我做我自己,我就會變得很美麗。然而,卻有越來越多的人,變得越來越偏激,越來越孤僻,越來越冷漠,越來越和周圍格格不入,越來越不自在,越來越不會接納自己的原因。
當我們想要逃避外界評判的時候,這句話往往會讓我們好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樣舒適,然而不久你就會發現,這句話你並沒有真正的理解,你用它來掩蓋了真相,你把自己封閉了,是因為你把自己和外在對立了。
“要想成為美麗的,意味著你要成為你自己,你不必得到別人的接納,你需要接納你自己。”這句話是真理,但千萬別從字面上理解,你要進入它,領悟它,你才會真正知道它在說什麼。
各種外在的形式,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內向,有的人仔細,有的人粗心,有的人愛唱歌,有的人愛研究古玩,有的人愛寫作,有的人愛吟詩,有的人愛熱鬧,有的人愛冷清……這世界才如此精彩和廣博,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個性,特質,接納並且保持毫無問題。你其實完全不知道你呈現出來的那個人並非自己的本我,你以為你在做自己,其實完全不是。成為自己,並非成為一個固化的,一成不變的自己,並非成為外表呈現出來的小我的自己。
如果一個人對別人不妥協、固執、任性、不耐煩、歇斯底里、蠻橫、暴力,已經深深的傷害了別人,他不但沒有成為真正的自己,反而離真正的自己越來越遠了。更別說,這個人一定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產生厭煩和不滿,否則不會表現出各種對立。所以,他雖然號稱接納了自己的一切,實際上完全沒有做到,事實上,他根本無法接納自己,從而更無法接納別人。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做到真正接納了自己,你首先覺察你有沒有真正接納別人,接納周圍的一切。其次覺察自己有沒有改變。
只要接納自己的一切,你會發現你自然會接納別人的一切;成為真正的自己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會讓對方舒適、安心、自在,因為你會讓對方也成為他的樣子——不過這並不代表你不會善意地指出對方的“錯誤”。
接納是改變的前奏,假如我們真正接納了自己,改變會自然而然發生。固化從不意味著接納的發生,充其量只不過是大腦給自己玩兒的一個遊戲罷了。
事實上,當一個人接納自己,會發現他並不需要得到別人的接納,同時他會沒有任何阻礙的改變自己,他會更加輕鬆和真正的自己在一起,而不是整天生活在為別人而活的陰影裡,他不會和周遭產生對立,一點兒也不會。
所以換句話來說,假如你做不到接納別人的一切,就意味著你無法做到接納自己的一切,你所厭惡的,你所排斥的,你所討厭的,都會是你自己內在的投影,呈現出來。你也無從改變自己。
假如你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你將永遠無法成為自己,你只會按圖索驥,你會距離真相越來越遠,你活得並不會越來越輕鬆,你反而進入了不斷的糾結和抱怨——因為你發現,你周圍的人似乎都不想讓你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會說這句話——我接納我自己,我不需要別人的接納,我做我自己,我就會變得很美麗。然而,卻有越來越多的人,變得越來越偏激,越來越孤僻,越來越冷漠,越來越和周圍格格不入,越來越不自在,越來越不會接納自己的原因。
當我們想要逃避外界評判的時候,這句話往往會讓我們好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樣舒適,然而不久你就會發現,這句話你並沒有真正的理解,你用它來掩蓋了真相,你把自己封閉了,是因為你把自己和外在對立了。
“要想成為美麗的,意味著你要成為你自己,你不必得到別人的接納,你需要接納你自己。”這句話是真理,但千萬別從字面上理解,你要進入它,領悟它,你才會真正知道它在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