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推拿治療小兒肌性斜頸

斜頸是指以頭向患側斜、前傾及面部變形為特點。 少數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頸, 視力障礙的代償姿勢性及頸部肌麻痹導致的神經性斜頸外, 一般指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造成的肌性斜頸。

小兒肌性斜頸, 又稱小兒先天性胸鎖乳突肌攣縮性斜頸。 由於頭傾向肌肉攣縮的一側, 下頦轉向對側, 久之可致面部變形。 也有極少數患兒為脊柱畸型引起的骨性斜頸;視力障礙的代償性姿勢性斜頸;頸部肌麻痹導致的神經性斜頸和習慣性斜頸, 在這裡不討論。

病因病機

主要是患側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性攣縮,

Advertisiment
初起可見纖維細胞增生和肌纖維變性, 最終全部被結締組織所代替。 其病因尚未完全肯定, 目前有許多說法, 多數認為與損傷有關;分娩時一側胸鎖乳突肌因受產道或產鉗擠壓受傷出血, 血腫機化形成攣縮。 也有認為分娩時期胎兒頭位不正, 阻礙一側胸鎖乳突肌血運供給, 引起該肌缺血性改變所致。 另外一種說法為由於胎兒在子宮內頭部向一側偏斜所致, 且與生產過程無關。 中醫認為本病是由於先天胎位不正或後天損傷導致氣滯血瘀或氣虛血瘀而發, 屬“項痹”範疇。

推拿治療小兒肌性斜頸

推拿治療

1、治療原則:該病的治療原則為軟堅散結, 理筋整複氣滯血瘀者輔以活血化瘀;氣虛血瘀者佐以益氣補血,

Advertisiment
活血化痰。

2、基本操作

(1)患兒取仰臥位:用拇、示、中三指或示、中二指夾住患側腫塊部位或整個胸鎖乳突肌, 施以柔和有力的雙指揉或三指揉3分鐘;拿或捏患側胸鎖乳突肌(橋弓穴)3分鐘。

(2)患兒取仰臥位或家長抱坐位:用輕柔的拿、揉法作用于斜方肌等頸項部相關肌群及健側肌群3分鐘。

(3)患兒仰臥位:用拇指指腹自上而下再次按揉胸鎖乳突肌3~5遍;用輕柔的拿法自上而下再次作用於患側胸鎖乳突肌3~5遍;用纏法或振法作用於患側胸鎖乳突肌起、止點及腫塊部位約一分鐘;按揉風池、翳風、天柱、肩井、缺盆穴, 每穴約半分鐘。

(4)患兒仰臥位:雙手扶患兒頭顳側, 兩手同時用力沿頸椎縱軸方向拔伸, 持續約1~3分鐘, 順勢做頸項部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及旋轉的被動運動,

Advertisiment
每側約3~5次;一手置患側肩部, 另一手扶患側頭部, 兩手向相反方向用力儘量向健側扳動, 以患兒能忍受為度;每次持續1~3分鐘, 連續做3~5次。

3、辨證施治

(1)氣滯血瘀:在基本操作的基礎上, 延長腫塊部位的按、揉、拿、捏時間, 並在腫塊部位施以較重的纏法和振法。

(2)氣虛血瘀:在基本操作的基礎上, 延長拿、揉頸項部健側相關肌群的時間;捏脊3~5遍, 自上而下依次按揉頸胸段華佗夾脊及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的背俞穴3~5遍。 年長兒可配合適當的矯形固定法。

適宜技術

1、頸肌藥物熱敷:取伸筋草、透骨草、茜草、五加皮、樟木片15克, 乳香、沒藥、當歸、赤芍、紅花、澤蘭、威靈仙各10克, 水兩升。 文火煎至一升後, 稍涼, 用毛巾浸藥後擰乾敷於患處,

Advertisiment
注意勿燙傷皮膚。

2、手術療法:適用於6個月到12歲採用非手術療法失敗或斜頸明顯的患兒。 常用的手術是直視下切斷胸鎖乳突肌在鎖骨和胸骨部的肌腱。

注意事項

1、推拿治療小兒肌性斜頸有較好的療效, 其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復該肌的功能, 故在治療過程中, 該肌起止點的治療及被動運動極為重要。 年齡越小, 治療效果越好。 治療期間若能配合中藥熱敷和家庭按摩, 則療效更好(中藥熱敷:桂枝、老柴草、伸筋草、路路通、當歸、川芎等活血化瘀的中藥煎水外敷患側胸鎖乳突肌部位, 每日兩次, 每次約15分鐘。 家庭按摩:家長可在患兒頸項部用示、中、無名指螺紋面施以輕柔的揉法和摩法, 以腫塊處為主, 同時結合頭頸部的被動屈伸和旋轉運動)。

Advertisiment

2、當與骨性斜頸、姿勢性斜頸、神經性斜頸相鑒別。

3、及時發現, 治療越早, 效果越好。 一般在一歲內治療。 當腫塊消失後, 應繼續推拿, 直至頸部活動正常為止。

小編總結:先天性斜頸如果一歲以後仍然無法恢復, 就需要手術了, 如果超過8歲仍然沒有手術, 面部發育畸形及斜視就無法校正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