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推拿預防小兒手足口病

又到了手足口病流行的季節,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直是媽媽們最關心的。 中醫認為, 手足口病實則為脾胃濕熱, 清熱利濕就能預防和治療這種疾病。

手足口病屬於脾胃濕熱

中醫裡沒有手足口病這個名稱, 但我們從症狀來觀察, 就能解析出病因。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狀就是在手、腳、口唇等部位出現水皰,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 出現水皰是身體有濕的表現。 而手足口病的寶寶, 會伴隨有發熱、皰疹周圍發紅、咽痛、苔膩、大便幹結等症狀, 這都顯示出體內有熱。 因此, 手足口病的病邪主要為濕和熱。 再看看發疹部位,

Advertisiment
按照中醫的理論, 與手、足、口唇部位相關的臟腑是脾胃。 所以, 手足口病的起因實則為脾胃濕熱。

飲食調養注意清熱利濕

手足口病多發於6~7月, 此時氣溫高、濕度大, 而病的起因正是濕熱淤積於脾胃造成的, 所以, 給生病寶寶的飲食調養原則是, “清熱利濕、芳香健脾、養陰生津、健脾化濕”。

清熱可用蘆根、菊花、苦瓜一起煮水給寶寶喝。 芳香有化濕的作用, 所以, 選用的食物可以以清淡為主, 如蓮子、山藥、生薑、茯苓、藿香。 發熱會傷津耗氣, 給寶寶吃些養陰生津的食物, 病症會痊癒得更快。 用葛根、蘆根、薏米仁各30g, 一起熬水給寶寶喝, 能起到“養陰生津、健脾化濕”的作用。

小兒推拿輔助治療

一些小兒推拿的方法可以作為手足口病的輔助療法。

Advertisiment

清熱可使用清天河水5~10分鐘, 清肺經、肝經各5分鐘。 便秘加清大腸3分鐘, 小便黃加清小腸3分鐘。

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前臂內側正中, 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或一條直線。 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 自寶寶的手腕處, 沿天河水穴位, 推向肘部。 用力要柔和均勻, 推動時要有節律, 頻率每分鐘3~4次。

清肺經:肺經位於無名指末節螺紋面。 用拇指側面或指肚, 從寶寶指尖向指根方向, 做直線推動。 推動時要有節律, 頻率每秒鐘3~4次。

清肝經:肝經位於食指末節螺紋面。 用拇指側面或指肚, 從寶寶指尖向指節方向做直線推動。 推動時要有節律, 頻率每秒鐘3~4次。

清大腸經:大腸經位於食指橈側, 就是食指靠近拇指的那一側面。 用拇指側面或指肚,

Advertisiment
從寶寶指根到指尖方向做直線推動。 推動時要有節律, 頻率每秒鐘3~4次。

清小腸經:小腸經位於小拇指外側邊緣, 用拇指側面或指肚, 從寶寶指根向指尖方向做直線推動。 推動時要有節律, 頻率每秒鐘3~4次。

補脾經3~5分鐘, 可助溫化濕氣。

補脾經:脾經位於拇指末節螺紋面。 用拇指側面或指肚, 沿著寶寶拇指的側面, 從指尖一直推到指根。 用力宜柔和均勻, 推動時要有節律, 頻率每秒3~4次。

喉嚨痛, 點刺少商血放血, 可以瀉除咽喉部邪熱, 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少商穴位於拇指外側, 距離指甲角0.1寸的地方。 用拇指在寶寶拇指外側推拿幾下, 讓血液充分湧向拇指指尖, 給三棱針消毒, 在少商穴點刺—下, 輕推寶寶拇指外側, 讓血流出來即可。 建議每天做1~3次。

Advertisiment

做個香囊來預防

手足口病的核心是濕和熱, 所以要預防這種疾病, 關鍵的就是要將濕和熱散開。 濕和熱不能相合為病, 自然也就不發生。

中醫認為芳香化濕, 香氣可以化解濕氣, 用帶有香氣的藥物, 比如白芷、藿香、佩蘭等做個香囊, 給寶寶隨時戴著, 或是掛在房間裡, 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薏米有化濕的作用, 扁豆也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的功效。 用生薏米10克扁豆10克, 加冰糖熬成粥, 給寶寶調服, 也有預防手足口病的功效, 尤其適合原本就脾胃虛弱的寶寶。 不過, 這個食譜只適合預防, 真的患上手足口病, 效果就不明顯了。

中藥治療標本兼治

西醫的理論裡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沒有特效藥。 中醫則是針對濕熱病邪.給予適當的用藥來治療。

Advertisiment
中醫認為, 濕為陰邪, 非溫不化。 所以治療此症必須要“溫化水濕”, 用溫性的藥來化解濕氣, 如茯苓、生薑、厚樸、蒼術等。 其次是清熱, 一般可以用金銀花、連翹、生石膏等, 若是高燒則需要重用藥量。 手足口病屬於溫病, 溫病多有熱傷陰。 所以, 可以用葛根、甘草等甘涼, 養陰生津、止咳的藥物。

推薦一個治療手足口病的小藥方:滑石、薏仁、葛根各12g, 藿香(後下)、茵陳、茯苓各9g, 厚樸、炒梔子、連翹、生甘草各6g。 如果伴隨有咽喉痛, 再加射干、玄參各, 12g。

除了藿香, 將所有藥物下鍋煎煮, 開鍋後小火煎煮15分鐘後, 再放藿香, 接著煎煮5分鐘。

這個配方的量適合6歲以上寶寶。 3~6歲的寶寶減半, 1~3歲以下用1/3的量。

綠豆湯不是煮得越久越好

很多人會把綠豆湯煮到豆子爛熟為止, 其實,要發揮綠豆清熱解毒的最佳作用,並不需要煮這麼久。在湯煮沸後5~10分鐘,以清澈的綠湯為佳。煮綠豆湯的時候,最好不要用鐵鍋,沙鍋最好,煮時蓋好蓋子。

煮綠豆湯時,綠豆皮會自然脫落,有些人會把綠豆皮撇出來扔掉,這樣做實在可借。綠豆皮,性寒味甘,清熱解毒功效比綠豆仁強。

肚肚受寒貼肚臍

天氣轉熱,穿衣或吃東西不注意,很容易腹部受涼,引起肚子痛。判別寶寶是不是因為受涼而肚子痛,媽媽可以摸摸寶寶的肚子,肚子應該是柔軟的,寶寶也願意讓人給揉一揉。

受涼腹痛的寶寶,通常大便也稀薄。

丁桂兒臍貼,是專門針對寶寶受寒腹痛、腹瀉的藥,貼在肚臍處即可,非常方便。還有一個偏方——炒椒鹽熱敷,在鹽裡放少許花椒,炒熱至40~50℃,用厚布袋裝好,敷在寶寶肚臍處即可。注意隔著衣服敷,以免燙傷。

其實,要發揮綠豆清熱解毒的最佳作用,並不需要煮這麼久。在湯煮沸後5~10分鐘,以清澈的綠湯為佳。煮綠豆湯的時候,最好不要用鐵鍋,沙鍋最好,煮時蓋好蓋子。

煮綠豆湯時,綠豆皮會自然脫落,有些人會把綠豆皮撇出來扔掉,這樣做實在可借。綠豆皮,性寒味甘,清熱解毒功效比綠豆仁強。

肚肚受寒貼肚臍

天氣轉熱,穿衣或吃東西不注意,很容易腹部受涼,引起肚子痛。判別寶寶是不是因為受涼而肚子痛,媽媽可以摸摸寶寶的肚子,肚子應該是柔軟的,寶寶也願意讓人給揉一揉。

受涼腹痛的寶寶,通常大便也稀薄。

丁桂兒臍貼,是專門針對寶寶受寒腹痛、腹瀉的藥,貼在肚臍處即可,非常方便。還有一個偏方——炒椒鹽熱敷,在鹽裡放少許花椒,炒熱至40~50℃,用厚布袋裝好,敷在寶寶肚臍處即可。注意隔著衣服敷,以免燙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