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我兩歲識字, 三歲多就認識三百多漢字了
▼
蘭鵝,
不知何時,
話鋒一轉, 現在的觀點是這樣的:
識字早的孩子,
容易在上小學一年級分心開小差
▼
容易讓二年級孩子遇到挫折而氣餒
▼
容易出現“三年級效應”,
即一二年級重複學習使孩子走神、分心,
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
到了三年級跟不上班了, 成績下滑而導致厭學
▼
我每次考試第一名,
老師、同學也都很喜歡我,
▼
所以我很喜歡上學
▼
拿到新書後,
我很期待的把新書一頁一頁的看完,
對上面的插畫津津有味。
▼
其實, 除了識字,
學校還有數學課,
畫畫課, 音樂課,
Advertisiment
這些都很有趣
▼
我媽說我五點就起來上學,
甚至忘了週末到了
▼
我最喜歡的就是上作文課,
如果老師取消了作文課,
我就非常失望。
▼
然而, 這並不能證明,
我的興趣就是來源於提前識字,
因為我的算術也是提前學的, 我就不怎麼愛。
(但小學時成績也能考滿分)
▼
所以, 對識字這事, 一開始
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
▼
孩子四歲那年, 我去到一個朋友家裡
▼
她不到五歲的女兒, 和上小學四年級的哥哥,
都已經完全可以獨立閱讀, 並且非常的熱愛
▼
那麼是怎麼做到認識這麼多字的呢?
用無圖識字卡, 畫格子的方式,
學會了就填到格子裡去。
▼
識字給孩子帶來信心,
這個理由值得一試!
堅持了一個多月, 效果是有的。
但當我嘗試讓孩子自己閱讀,
Advertisiment
問題又來了
▼
我發現了孩子閱讀的吃力,
逐字的閱讀, 並沒讓閱讀更有興趣,
反而因為閱讀吃力, 而忽略了畫面的美好,
早識字和好的閱讀習慣很難劃上等號。
逐漸的認識到,
親子共讀依然是最好的閱讀方法,
是早期閱讀習慣培養的最佳途徑。
▼
慢慢的, 孩子五歲多了,
有一天, 在醫院
▼
《少年特種兵》是他喜歡的書,
“像”字是猜的, 這在閱讀理解中也是鼓勵的, 模糊閱讀, 可以讓孩子去猜測。
從醫院回家路上, 我指著各種看板, 各種路牌, 80%的字都認識, 不認識的也能猜出一二, 並能告訴我他從哪本書裡看到的。 這的確出乎我意料!
▼
▼
孩子竟然在不知不覺中就認識了這麼多的字,
又如何去看待呢?
Advertisiment
說到底, 學習真正的問題是興趣!
如何不要讓孩子在學習中失去興趣,
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牛媽心語
其實對於識字, 兩類極端的父母, 我都遇到過, 身邊還不少!
一類是對識字教育狂熱, 孩子還才一歲, 喝奶之前都要先看字!家裡所有的東西上都寫了各種各樣的字!孩子果然識字很早, 這種做法的確有效果, 然而, 問題是我們是否真的需要花這麼多時間在孩子“識字”上。
一類是對孩子識字非常抗拒, 認為孩子就什麼都不需要學, 學齡之前就應該痛痛快快的玩耍, 啥也不要幹。 直到全班同學都識字了, 他的孩子連自己名字都不認識。
或許, 我們可以完全更淡定的去面對這個問題, 讓孩子在一種有趣的環境下, 開始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