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提升寶寶智能的遊戲捉迷藏

首先, 嬰兒期的捉迷藏遊戲能夠讓寶寶逐漸認識到, 那些暫時不在視線範圍內的人和物其實並沒有消失, 從而開始掌握“客體永久性”的概念。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 他們會從遊戲中慢慢學會自己去找那些要找的東西, 並獲得有關各種方位的概念。 4-5歲的兒童已經開始能和小夥伴一起玩有更多規則的捉迷藏遊戲, 並在遊戲中學會觀察周圍的環境。

提升寶寶智能的遊戲捉迷藏

1、4個月左右的寶寶

遊戲一:, 爸爸媽媽讓寶寶躺著或者靠著被子坐著, 讓寶寶看著自己的臉。 然後, 用雙手蒙住自己的臉, 嘴裡一邊說:“喵——,

Advertisiment
喵——”, 一邊露出臉來。 寶寶會高興的手舞足蹈。 當爸爸媽媽蒙住自己的臉時, 一定要發出聲音讓寶寶知道你在身邊, 因為寶寶最怕看不到媽媽會因此而大哭起來。

遊戲二:玩過遊戲一後, 可以換個方式, 把乾淨的手帕輕輕蒙在在寶寶臉上。 寶寶第一次被蒙住臉可能會不知所措, 這時媽媽就握住寶寶的手幫他把手帕拿開, 並說:“喵——, 喵——”。 多次練習以後, 寶寶就逐漸學會自己拿下手帕了, 並且會樂此不彼。

小貼示:躲貓貓遊戲使寶寶發現, 爸爸媽媽的臉雖然看不見了, 但爸爸媽媽並沒有消失, 並使寶寶學會去尋找, 拉開手帕探索, 引導他主動發掘身邊的事物。

2、10個月左右的寶寶

遊戲一:將寶寶喜歡的玩具藏起來, 但要留下讓孩子尋找的線索。

Advertisiment
比如, 露出玩具的一小角, 平整的床單鼓起來了等等。 引導寶寶自己爬過去尋找。 當整個玩具如寶寶所料出現在眼前, 會給寶寶帶來很大的快感。

遊戲二:可以先讓寶寶熟悉鬧鐘或手機的音樂聲, 然後將它們藏起來, 但仍然發出聲音。 讓寶寶學會循聲去尋找。

小貼示:讓寶寶學會根據線索尋找物體的遊戲可以發展寶寶因果推理的能力, 並且能夠學會理解事物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3、2歲左右的寶寶

遊戲:爸爸媽媽可以用指偶和寶寶玩遊戲。 用幾塊淺色的小布縫手指大小的十個指套, 在十個指套上分別畫五種小動物, 例如兩個大拇指畫小狗, 兩個食指畫小牛, 兩個中指畫小貓, 兩個無名指畫鳥, 兩個小拇指畫小鴨子(也可以是其他動物,

Advertisiment
還可以變換指偶, 用家庭成員、水果等指偶圖像來進行表演), 然後把它們套在媽媽十個手指頭上, 開始表演:

兩隻小狗, 藏到哪裡去了?(把兩個大拇指藏在手心裡)

汪-汪-汪, 我在這裡。 (分別伸出兩個大拇指)

你好嗎?見到你很高興!(一個大拇指做鞠躬的樣子)

你好!見到你我也很高興!(另一個大拇指做鞠躬的樣子)

再見!再見!(兩個大拇指再次藏在手心裡)

其他手指的遊戲與此類似。 熟悉後試著讓寶寶練習表演

小貼示:這個遊戲可以讓寶寶熟悉各種常見的人物和物品, 並鍛煉寶寶手指的靈活性, 發展語言能力。

4、3歲左右的寶寶

遊戲:爸爸媽媽可以輪流和寶寶藏玩具, 請對方尋找, 比比看誰厲害。

Advertisiment
找到玩具後必須說:“我是在……找到的。 ”如果對方找不到, 藏玩具的一方就要給予提示:“我把它藏在……了。 ”這裡, 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理解和使用過一些方位名詞, 如理解“下面”、“上邊”、“背後”、“前面”、“後面”等詞彙字面及字面背後的真正含義。

小貼示: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對於“左”、“右”的概念還不清楚, 爸爸媽媽不必急著做要求。

5、4歲左右的寶寶

遊戲:邀請家庭成員甚至鄰居的小朋友一起玩集體遊戲。 先請一個人當“貓”, 在“哨所”閉上眼睛, 背對其他人, 並數到30。 在“貓”數數時其他人要趕緊找最適當的地方躲起來。 數數結束後, “貓”去找人。 更難一點的還可以要求找到人後比賽誰先跑回哨所報導才算贏。

小貼示:這個遊戲可以發展兒童的數數能力,

Advertisiment
訓練孩子觀察並利用周圍的環境。 但爸爸媽媽要注意遊戲前先規定那些地方不能躲, 以免讓孩子躲到密閉的, 或隱藏著危險的空間。

小編總結:隨著寶寶漸漸長大, 他們會從遊戲中慢慢學會自己去找那些要找的東西, 並獲得有關各種方位的概念。 捉迷藏能引導寶寶主動發掘身邊的事物, 發展寶寶因果推理的能力, 並且能夠學會理解事物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鍛煉寶寶手指的靈活性, 發展語言能力, 發展兒童的數數能力, 訓練孩子觀察並利用周圍的環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