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今年六歲了。 有一天, 媽媽問好好:"現在給讀你一首古詩, 10分鐘後能背下來嗎?"好好回答:"我覺得肯定不行的, 時間太短拉!"好好對媽媽的回答, 表現出了對自己行為結果的一種預期, 也就是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 是美國學者班杜拉於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這一概念。 他指出自我效能是對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為的預期。 當問孩子是否能在10分鐘內背一首古詩, 孩子在沒有背誦前的回答, 就是自我效能。 對自己的預期越肯定, 自我效能感就越高。
也許有的媽媽會說, 這不就是自信嘛!是的,
Advertisiment
培養一個自我效能感高的、自信滿滿的寶寶, 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讓孩子有許多成功的體驗。
給孩子一些難度逐漸增高的任務,
並以適當的方式贊許孩子(注意:不要每次都是誇“你真棒”);
增加孩子的替代性成功經驗。
給孩子看年齡差不多的同伴順利做成某件事情(如彈鋼琴曲或),
並對他說,
你也可以,
或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
給他一些能力相近孩子成功完成某件事的例子,
Advertisiment
注意權威對孩子的評價。
孩子自我評價在3歲的時候,
往往不加考慮地輕信權威他人尤其是成人對自己的評價。
4歲兒童開始能夠進行同伴互評;5歲兒童開始能夠將外在評價標準內化形成自己獨立的評價,
但仍處於較低水準。
父母在這個時期,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話語,
但也不是說毫無選擇的誇獎。
要真誠地給孩子指出,
通過什麼樣的努力可以獲得成功,
不要字剛剛開始的時候就否定孩子,
造成對自己能力的否定。
調整孩子的情緒和生理狀態
在有重要的考試或者評價前,
幫孩子調整到一個好的情緒狀態,
並保證生理的一切正常,
比如,
緊張、焦慮,
饑餓等容易降低人們在特定情景中對自己效能的判斷。
Advertisiment
在生活中, 應對一些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事情時, 自我效能就起到了一個關鍵的作用。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 父母可以直接指導, 但是, 在孩子長大以後, 面對中考高考找工作的關鍵時刻, 只有自我效能感伴著他一路前行了。
給孩子一種神奇的力量吧, 讓他在大多數情況下都相信, 通過自己的努力, “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