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提升教學能力:關注兒童發展的應有之義

讓幼兒學數學, 旨在使其初步理解數量關係、形狀與空間關係, 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作為一名幼稚教育工作者, 當你看到你眼前的孩子學習數學時是那麼迷茫、枯燥無味、完全在進行一種被動式的接受學習時, 你的內心定會被深深觸動了, 不由自主地自然生長出某些“憂慮”;再進一步思考, 或許會感歎教師教學能力是幼兒能力發展的重要影響源, 直接影響著幼兒數學認知能力的發展。

那天是一節大班“點數50以內的數”活動課, 張老師在活動的第二環節裡, 通過數蛋、出示1到50數位掛圖、條形積木、圓形圖片讓幼兒反復地從1數到50。

Advertisiment
一節活動課就在周而復始的數數中結束了。 我問張老師, 孩子們有沒有學過按群計數, 張老師回答說學過了。 那麼, 本節課為什麼不用上按群計數的知識來點數50以內的數呢?而張老師認為本節課的目標上沒有要求按群計數, 點數50以內的數就是這樣一個一個地去數。 她根本就沒有體會到課的重點部分是在哪裡, 相反認為讓幼兒反反復複地從1數到50是理所當然的。

在這個問題上, 我與張老師的認識與理解發生了分歧。 我和她一起探討本次活動主要問題所在:課前可能沒有深入領會數學教案中的第二環節“問題解決”中的第三部分:教師利用條形積木和單個的古氏積木圖卡出題,

Advertisiment
讓幼兒點數, 並進行集體唱數練習。 這個環節到底代表了什麼意思?由於活動前沒有真正領會透徹, 因而在教學中把這個環節曲解了, 出示了完整的5條條形積木, 讓幼兒看著這條形積木圖從1數到50, 然後又出示了打亂的單個古氏積木圖, 又讓幼兒從1數到50。 出示的教具形式完全不是數學教案中所要表達的意思。 通過探討、分析, 才真正明白了本節課的教學思路, 理解了本節課的重點所在, 明白了在這個教學環節中, 老師應該把條形積木和單個古氏積木結合起來出示, 正確出示條形和單個古氏積木如圖:

□□□□□□□□□□

□□□□□□□□□□

□□□□□□□□□□

□□□□

然後問孩子們這裡有多少個積木?孩子們一看就能很快說出總數。 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 多種形式引導幼兒進行數數競賽活動。

Advertisiment
下午在同軌班級重新上“點數50以內的數”, 當教師出示上圖圖例時, 幼兒自然而然用上了按群計數的方法, 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孩子們的數數能力得到了鞏固與發展。

一節簡單的數學課, 老師的理解有了些偏差, 讓我的內心有點不平靜, 為此我經常深入班級, 隨時地去瞭解老師們的數學活動課, 發現她們共性的問題是:教學觀念和現在有一點點脫節, 目標理解上還不夠透徹, 重難點有時突不出, 活動中追求結果而不太關注過程等等。 針對老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領悟到, 只有採取各種途徑, 不斷提升教師的數學教學能力, 才能使孩子們在數學認知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在學習中充實,
Advertisiment
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

首先利用業務學習時間,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有關數學認知部分內容, 觀看專家有關這方面的解讀視頻, 傾聽專家有關數學教學的講座, 一起分享教育雜誌上有關探討數學教學的文章, 通過一系列的理論學習, 使她們在觀念上有所轉變, 教學理念上有所更新, 在思想上, 更好地領悟幼兒的數學學習應注重在生活和遊戲中感知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在數學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等。

二、在實踐中探索, 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師是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提升教學能力進而獲得成功喜悅的。 我們為此開展了“每週一課”數學研討活動, 每週有一位老師面向全園老師上一節數學活動課,

Advertisiment
上完後先由執教老師反思自己的課, 然後大家一起評析。 這裡, 以一節大班活動課“區域計數”為例。 活動到最後, 孩子們還是沒搞清計數的區域範圍。 研討過程中, 執教老師也反思不出本節課的問題所在, 聽課老師評析時也點不到位。

其實, 關鍵的還是老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上不夠準確, 不夠透徹。 目標一:學習分辨交集的區域範圍。 關鍵字是分辨, 怎麼讓孩子去分辨這個交集的區域範圍, 教學中有兩個環節是實施這個目標的, 但教師卻偏離了這個重點, 把計數作為重點了, 從而導致孩子們對交集的區域範圍模模糊糊, 搞不清楚。 目標二:能準確判斷交集區域並進行計數。 這個目標對應的環節就是幼兒操作練習。關鍵是準確判斷交集區域和計數,這是兩個相輔相成的因素——不能準確判斷,又怎能準確計數呢?活動中,執教老師沒能重點深入地引導幼兒去觀察,去判斷,很多時候都是直接告訴孩子計數答案,沒有真正意識到活動中不僅要觀察兒童的學習結果,更要觀察兒童的學習過程,教學理念還沒有完全的轉變。在這樣的情形下,孩子們又能得到怎樣的發展呢?活動後通過深入地研討、分析,老師們對活動目標的理解,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對什麼是重難點、如何化解重難點等有了進一步理解。

在一節節實踐探索課中,研討的氣氛越來越濃了,老師們的觀念在逐步改變,教學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在日常數學教學中,老師們也越來越有意識地關注孩子在活動課中思維能力、數概念等方面是否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開始學會自覺地以研究者的眼光去觀察、思考和解決教育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主動地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三、在反思中前進,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

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這話說得非常實在,其用意是鼓勵教師們珍惜反思,重視反思。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求教師注重兩個階段的反思。

1.課堂反思

指導教師在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反應,觀察幼兒學習狀態是否積極主動,神情是否專注,根據活動中呈現的實際狀態,及時調整自己教學策略,訓練自己的應變能力,促使活動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讓孩子們在原有水準上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2.課後反思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鼓勵老師課後及時進行反思,反思後,及時在教案後寫上一些隨想,記錄下活動中的閃光點,也記錄下該節課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寫出自己對於該節課新的構思。這些在集體備課時進行交流、溝通、切磋,促進共同提高。在反思的基礎上,鼓勵老師在空閒時把這些隨想整理、充實成為教育隨筆、教學論文,使教學素養在多思考、多反思、多練筆中不斷得到提升。

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靠的是教師的基本功,靠的是教師能不斷實踐鑽研,不斷反思總結,靠的是教師的敬業精神,靠的是教育管理的堅持不懈。相信只要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教師整體的教學水準、教學能力會不斷提高,孩子們的發展一定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提升!

這個目標對應的環節就是幼兒操作練習。關鍵是準確判斷交集區域和計數,這是兩個相輔相成的因素——不能準確判斷,又怎能準確計數呢?活動中,執教老師沒能重點深入地引導幼兒去觀察,去判斷,很多時候都是直接告訴孩子計數答案,沒有真正意識到活動中不僅要觀察兒童的學習結果,更要觀察兒童的學習過程,教學理念還沒有完全的轉變。在這樣的情形下,孩子們又能得到怎樣的發展呢?活動後通過深入地研討、分析,老師們對活動目標的理解,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對什麼是重難點、如何化解重難點等有了進一步理解。

在一節節實踐探索課中,研討的氣氛越來越濃了,老師們的觀念在逐步改變,教學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在日常數學教學中,老師們也越來越有意識地關注孩子在活動課中思維能力、數概念等方面是否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開始學會自覺地以研究者的眼光去觀察、思考和解決教育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主動地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三、在反思中前進,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

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這話說得非常實在,其用意是鼓勵教師們珍惜反思,重視反思。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求教師注重兩個階段的反思。

1.課堂反思

指導教師在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反應,觀察幼兒學習狀態是否積極主動,神情是否專注,根據活動中呈現的實際狀態,及時調整自己教學策略,訓練自己的應變能力,促使活動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讓孩子們在原有水準上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2.課後反思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鼓勵老師課後及時進行反思,反思後,及時在教案後寫上一些隨想,記錄下活動中的閃光點,也記錄下該節課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寫出自己對於該節課新的構思。這些在集體備課時進行交流、溝通、切磋,促進共同提高。在反思的基礎上,鼓勵老師在空閒時把這些隨想整理、充實成為教育隨筆、教學論文,使教學素養在多思考、多反思、多練筆中不斷得到提升。

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靠的是教師的基本功,靠的是教師能不斷實踐鑽研,不斷反思總結,靠的是教師的敬業精神,靠的是教育管理的堅持不懈。相信只要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教師整體的教學水準、教學能力會不斷提高,孩子們的發展一定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提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