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提醒:早產兒需要特別護理

早產兒

十八分之一的嬰兒都是早產兒。 早產兒是指至少提前3到6周出生的嬰兒。 所有的早產兒都需要特別護理, 但並不一定都需要進入加護病房。

 

如果一個嬰兒出生時還未發育成熟, 很難適應母體子宮以外的環境時, 我們稱之為早產兒。 雖然如今的醫療技術已經大大提高了早產兒的存活率, 但看著自己的寶寶一出生就被送入加護病房畢竟讓人心裡不好受。

瞭解早產兒需要待在加護病房中幾天或幾周的必要性能減輕一些你心中的焦慮。 早產兒的肌肉緊實度很低, 身體幾乎不怎麼動。

Advertisiment
他們通常缺乏鈣、鐵, 血糖濃度也偏低。 他們的眼睛還可能一直閉著。 早產兒的皮膚偏紅, 臉部皺痕較多。 和身體相比, 早產兒的頭部顯得尤其大, 而且顱骨非常柔軟。 他們患黃疸的概率比足月的嬰兒要大很多。

早產兒的特別需要

和足月出生的嬰兒相比, 早產兒需要餵奶的次數更多, 因為他的熱量消耗得更快。 如果你把早產兒想像成一隻蜂鳥, 就不難理解為何需要多次餵奶了:蜂鳥必須不斷地進食以補充新陳代謝消耗的能量, 這樣才能維持正常的體溫。 嬰兒的身體越小, 他所需餵奶的次數越多, 而睡覺的時間也越少。 對於早產兒來說, 在母體子宮以外的環境生存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同時, 由於早產兒長期待在育嬰器裡,

Advertisiment
缺少外界的刺激, 因此除去進食以外, 大部分時間他都在睡覺。

早產兒保育器

早產兒會待在一個封閉的恒溫容器裡以維持體溫。 需要時還會輸入氧氣。 寶寶的體溫和呼吸也一直處在監測中。

呼吸問題

早產兒可能會出現呼吸暫停的症狀, 雖然聽起來很可怕, 但這種情況卻十分常見。 大多數嬰兒在輕拍或輕撫後都可恢復呼吸。 液體流入肺部或缺少表面活化劑(肺部自身分泌的一種物質, 防止肺部向內塌陷)也可能引起呼吸問題。 如果嬰兒的肺部沒有足夠的表面活化劑很可能引起肺部擴張不足, 進而導致肺泡變小, 肺部向內塌陷, 即肺透明膜病, 又稱呼吸窘迫綜合征(RDS)。 這一病症常見於未滿28周就出生的早產兒身上。

Advertisiment

嬰兒若有上述任何病症, 可通過氧氣面罩, 或在氣管中植入輸氣管輸送氧氣, 有時還需用呼吸機幫助嬰兒呼吸。

試管餵食

大多數早產兒沒有足夠的力氣從乳☆禁☆頭或奶嘴吸奶, 而且腸胃也無法消化食物。 下面介紹的是3種可替代的餵食法:

·靜脈進食用於身體極為虛弱、無法吞咽或消化食物的早產兒。 這種進食方法可能會維持數周, 然後用鼻飼進食替代。

·鼻飼進食是用一根導管穿過嬰兒的鼻腔進入胃部或腸道餵食。 這種導管非常柔軟舒適, 你的寶寶甚至不會覺察到它的存在, 這也是一種餵食的好辦法。

·當寶寶稍大時, 應該同時用母乳、奶瓶和試管進食法;嬰兒盡可能地從母乳和奶瓶那兒進食, 剩下不足的部分再用試管餵食。

Advertisiment
當嬰兒的覓食和吸吮反射形成後(見22頁), 便可以採用這種混合餵食方法了, 一直到嬰兒可以獨立地依靠母乳和奶瓶生存為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