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用催促的態度,
會讓孩子產生反感。
此時他不喜歡父母干涉他的生活,
凡事喜歡按照自己的計畫進行。
(2)孩子白天在學校的時間較長,
大腦已經疲勞。
根據對黑猩猩的實驗,
黑猩猩學習一小時便會很不耐煩,
人類的小孩也是如此。
所以孩子回家後,
不要立刻逼他做功課,
讓他先玩一會兒,
這樣可恢復體力,
從而提高效率。
(3)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做計畫,
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
制定時間表,
告訴孩子必須踏實地實踐,
建立責任感。
(4)瞭解孩子的個性。
孩子有他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
必須適度地尊重他。
偶爾不妨讓他在失敗中積累經驗,
Advertisiment
(5)為孩子買參考書, 請家教補習, 不見得就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及正確的學習動機, 才能讓他產生學習欲望, 發揮本身具有的潛能。
(6)除了學校的功課, 父母可從旁觀察孩子的喜好, 培養他對事物的興趣, 使他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 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良好個性, 還會增強他的讀書意願。
(7)父母在忙碌的工作之餘, 對有限的親子時間更要善加把握。 孩子的作業, 父母絕不可代做。 孩子很容易在同樣的地方出錯, 所以在他做功課時, 家長可從旁指導, 告訴他正確的方法, 態度必須親切、耐心, 切忌急躁、不耐煩。
(8)未滿學齡提前入學的學生, 常因學習心理準備不夠,
Advertisiment
(9)讓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按時作息, 準時上學, 按時完成家庭作業, 有充分的睡眠、運動、營養, 糾正他的不良習慣。 健康狀況良好自然會擁有較高的學習能力。
(10)孩子有多方面的經驗, 會增加學習意念。 他對世界知道得愈多, 就愈想多知道一些相關的知識。 知識並不是全都來自書本, 在家庭中, 講故事、猜謎語、講笑話、閒聊, 都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語言能力, 同時也是培養感情、親子溝通的良好管道。
拉西曼曾說:"不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而企圖教授學生的教師,
Advertisiment
希望孩子的學習能力高, 做父母的也必須對求知、學習有較高的興趣, 以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耳儒目染中孩子會模仿效法。 不愛讀書的父母, 是很難培育出愛讀書的小孩。 全家人都養成在固定時間讀書、做功課的習慣, 就會培養出孩子讀書的興趣, 以及自動自發學習的精神。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 但是愛要適時、適量。 "權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動的學習行為,
Advertisiment
心理學家多湖輝說, 每當我成績不好, 母親就告訴我:"你的實力不只如此, 還有很多未發揮的潛能, 加油吧!"通過母親的鼓勵, 他竟成為全班第一名。
發明大王愛迪生和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前英國首相邱吉爾, 幼年時在學校均被視為低能兒、白癡, 後來是由母親或家人帶回家教育, 善加引導發揮其潛能, 才有所成就的。 美國創意思考中心主任李察?博爾也說:"孩子缺乏思考力, 父母應負七成的責任。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背負重責大任, 同時也別小看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