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時兒童保健的中醫方法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因夏秋換季時節氣溫逐漸轉涼空氣乾燥, 小兒形質未充;稚陰稚陽;易寒易熱, 這都決定換季時應格外注意小兒飲食穿衣和服藥等方面。 下文從講衛生防腹瀉, 慢添衣適溫涼, 多飲水潤秋燥, 膳食譜慎進補, 辨症狀驅蟲患等方面講解了一下。

講衛生防腹瀉 寶貝秋季有時突然拉肚時, 疾病質以屬“寒”者為多, 因為寶貝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容易著涼, 如果碰巧吃不衛生食物, 尤其是沾有“輪狀病毒”食物後, 往往就會腹瀉;普通應用抗生素就能控制腹瀉時卻往往無效, 因為抗生素只能殺滅病菌,
Advertisiment
而不能消滅病毒。 所以秋季要特別注意食品清潔, 尤其是瓜果要確實洗淨再給寶貝吃次不要吃得太多。 典型小兒秋季“寒”腹瀉特點是:起病較急常伴有咳嗽發熱等風寒感冒症狀, 或有嘔吐瀉如水樣便, 臭氣不明顯時, 應該給寶貝消化道以休息, 可以禁食8-12小時, 禁食期間喂適量淡鹽水, 隨後再慢慢恢復飲食。 慢添衣適溫涼 老話說的“春捂秋凍”, 即使對小寶貝的健康成長也是有一定意義的。 雖然寶貝沒有大人耐寒, 但始終處於運動狀態, 身體在隨時產生著熱量。 可以給寶貝穿得稍微少一些, 不僅便於活動, 還可以增強體質, 使寶貝少患感冒。 添衣應該掌握一種循序漸進的原則, 使其逐步適應天氣的變化。 多飲水潤秋燥 入秋以後,
Advertisiment
空氣濕度降低, 人們明顯感覺到鼻腔和皮膚的乾燥, 中醫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燥”。 秋燥是六種主要氣候致病因素之一。 秋季的空氣濕度雖然並沒有冬季低, 但因為氣溫相對偏高, 人體的代謝相對旺盛, 出汗多一些, 所以更容易出現肌體缺水引起的一系列症狀。 寶貝身體容易所燥邪侵襲而傷肺, 出現口乾咽燥咳嗽少痰流鼻血等各種秋燥症狀。 此時應該適當地增加喂水量和喂水次數, 或將梨、柑橘、荸薺、藕、葡萄等水果榨汁, 代替水經常喂給寶貝喝, 通常寶貝願意喝, 並且有滋陰潤燥的效果。 膳食譜慎進補 寶貝在秋季食欲旺盛, 此時食物來源最豐富, 是調節寶貝營養狀況的關鍵時期。 要注意膳食平衡和各種營養素的攝入,
Advertisiment
應該保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鈣磷等的攝入, 比如多吃一些穀類蛋類瓜果類食物和補充一些蔬菜水果。 同時可以選擇具有中藥效果的食物, 如益腎潤燥的芝麻核桃, 健脾養胃的栗子桂圓肉, 滋陰潤肺的百合銀耳等, 這些食料很適合用來煮粥。 辨症狀驅蟲患 夏末秋初季節, 寶貝最容易染上蛔蟲, 此時是驅蟲的最佳時機。 吃打蟲藥腸蟲清或者中藥使君子等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打蟲藥, 因為錯誤的打蟲方法可能使蛔蟲在寶貝腹內亂竄, 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家長要在換季時時刻注意孩子的衣物增減及飲食調配, 使孩子度過一個健康的夏末秋初。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