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握幼兒九大敏感期

根據蒙特梭利對嬰幼兒敏感期的觀察與研究, 可以歸納出下列九種:

語言敏感期(0至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 並發出牙牙學語聲時, 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 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 但幼兒能容易的學會母語, 正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 因此, 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時, 應帶孩子至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

秩序敏感期(2至4歲)

孩予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説明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 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 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蒙特梭利在觀察中,

Advertisiment
發現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 甚至大發脾氣。 因而確定“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一種敏戚力。

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 蒙特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 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 ”當孩子從環境裡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 智慧也因而逐步建構。

感官敏感期(0至6歲)

孩予從出生起, 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三歲前, 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裡的事物。 因此蒙特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 比如:聽覺筒、觸覺板等,

Advertisiment
以敏銳孩子的感官, 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中準備多樣的感官教材, 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 感受周遭事物。 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望時。 只要是不具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 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所有的孩子生來都是天才, 但是我們卻在他們生命最初的6年磨滅他們的天資。 ——布克梅尼斯特.富勒

動作敏感期(0至6歲)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 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 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 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 並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 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 蒙特梭利則更強調小肌肉的練習, 亦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 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 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Advertisiment

社會規範敏感期(2.5至6歲)

兩歲半的孩予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 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 這時。 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節, 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 擁有自律的生活

書寫敏感期(3.5至4.5歲)

閱讀敏感期(4.5至5.5歲)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 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 得到了充足的學習, 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 此時, 父母可多選擇讀物。 佈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 即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至9歲)

蒙特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 萌芽於三歲;但到了六~九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 因此, 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田地,

Advertisiment
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 ”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 以本土文化為基礎, 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有力證據

視覺認知的敏感期

在對敏感期做研究時, 哈佛大學的大衛·H·胡貝爾和托爾斯滕·N·威塞爾對一點頗感興趣, 那就是一個一隻眼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的孩子, 為什麼在做了白內障摘除手術後仍然不能複明呢?他們做了一個模擬實驗, 同時把一隻新生小貓和一隻成年貓的一隻眼皮縫上。

實驗結果一目了然:在拆除小貓眼皮上的線之後, 小貓仍然保持失明狀態。 這是因為, 小貓腦內負責處理那只眼睛的視覺資訊的神經元不能和其它的神經元建立聯繫。 或者說, 負責處理失明的這只眼睛視覺資訊的神經元即使和其它的神經元建立了聯繫,

Advertisiment
也只是幫助另一隻正常的眼睛傳遞視覺資訊。 而成年貓則不然, 在拆線之後, 它的視力立刻恢復了正常。

這一實驗結果表明:人在早年的某個特定階段, 腦內的神經元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以便使其和其它的神經元發生聯繫。 否則, 人腦的發育就會受到永久性的影響。

因此, 醫生都為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的嬰兒選擇最佳的手術時機, 一般是在嬰兒出生後的兩個月之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