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智力開發>正文

揭密聰明寶寶的10大特質

揭密聰明寶寶的10項特質

有創意的孩子像貓一樣頑皮, 他們比較快樂。 許多研究發現, 聰明的孩子具有下列特質:

(1)比較獨立、自律, 有時會反抗權威。

(2)常捉弄別人, 表現出小丑般的幽默, 惹人開心。

(3)適應環境的能力比較強。

(4)喜歡冒險、挑戰性的游戲。

(5)對例行公事及令人厭煩的事物, 非常沒有耐心。

(6)擴散思考能力強, 記憶力廣且會注意細節。

(7)喜歡閱讀, 有廣泛的知識背景。

(8)常常需要較多時間思考。

(9)對有興趣的事非常專注。

(10)敏感, 好奇, 有豐富的想像力, 感覺特別靈敏, 如聽到某種聲音就想到某種顏色。

使孩子聰明的7條秘訣

Advertisiment

1、母乳喂養的孩子智商高

英國劍橋大學營養專家對300名7-8歲的兒童做了智商測驗, 發現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智商比吃乳品的孩子多10分。 奧秘在于:母乳中含有多種可促進兒童大腦發育的活性物質, 特別是一種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 與牛奶相比較, 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高出10倍多。

2、不可忽略的早餐

據英國研究人員測定, 不吃早餐的兒童, 營養成分的獲得要比吃早餐的兒童低10%-15%。 不吃早餐, 智力怎能不遭受損失?

3、睡眠也是個重要因素

法國科學家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與睡眠時間長短關系密切。 凡睡眠少于8小時者, 61%的人功課較差, 勉強達到平均分數線者僅占39%, 無一人名列前茅;而每晚睡眠10小時者, 76%中等, 11%成績優良,

Advertisiment
只有13%功課較差。

4、運動能幫助提高智力

美國一位于博士的研究顯示, 凡堅持每天持續20分鐘的跑步、健美操等運動的學生, 其學習成績明顯優于那些疏于運動者。

5、給孩子多吃“補腦食品”

大腦細胞在代謝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來更新, 注意膳食中蛋白質的質和量, 就能提高腦細胞的活力。 營養學家提倡:理想的動、植物蛋白質比例為1:2。 在動物蛋白質中應多食海魚、海蝦類, 在植物蛋白中應選食大豆類。 卵磷脂是構成神經細胞和腦代謝的重要物質, 對增強大腦記憶力大有好處, 父母應讓孩子適量攝入動物腦、骨髓、蛋黃、大豆等。

6、微量元素和智力的關系

科學家在研究微量元素與智力的關系時發現, 成績好的學生體內血鋅含量明顯高于學習較差的學生。

Advertisiment
富含鋅的飲食包括:海產品、動物肝臟、瘦肉、堅果, 父母應適當給孩子多補充。

7、常和父親相處的女孩智商高

這是父親對孩子特殊的教養方式和父親的人格力量影響決定的。 在與孩子玩的過程中, 父親往往比母親更具創造性, 而且動態性更強。 社會學家發現, 和父親聯系緊密的女孩, 自信心、獨立性、社交能力都很強, 而且父親在人際交往中的坦誠、粗獷、對新事物的探索精神和向往實現自我價值等優良品質, 對女孩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特別提示:滿地爬的BB更聰明

在日常生活中, 不少年輕的父母, 不讓孩子在地上練習爬行, 寧可自己抱著, 生怕孩子爬行時弄臟手足或傷及身體。 其實,

Advertisiment
只要細心照看, 讓孩子多練練爬行是大有益處的。

每個孩子呱呱墜地時都只能持仰臥的體位, 從最初“受制于人”到后來獨立行走, 中間必定經過“爬”這一不可缺少的環節, 而且多數孩子喜愛爬, 即使到了已經可以直立走路時, 仍不忘情于爬。

對嬰幼兒來說, 爬是一種極好的全身運動, 因為孩子在爬行的過程中, 頭頸抬起, 胸腹離地, 用肢體支撐身體的重量, 這就鍛煉了胸腰腹背與四肢的肌肉, 并可促進骨骼的生長, 為日后直立行走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此外, 爬行對孩子來說是一項較劇烈的活動, 消耗能量較大。 據測定, 爬行時要比坐著多消耗一倍的能量, 比躺著多消耗兩倍的能量。

爬行對孩子心理的發展與智力潛能的開發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在襁褓中時, 視聽范圍略有擴大, 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 而當孩子在爬行時, 姿態由靜到動, 范圍由點到面, 思維、語言與想象能力也相應地得到了發展與提高。 美國費城某研究所的調查表明, 爬行可促進嬰兒的大腦發育, 開發兒童的智力潛能, 對加強大腦控制眼、手或腳協調的神經發育有極大的益處。 此外, 有的研究人員通過同齡嬰兒的對比觀察發現, 會爬的嬰兒動作靈活、敏捷、情緒愉快、求知欲高、充滿活力, 而爬得少或不會爬的BB, 往往動作也緩慢些, 且易煩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