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你所不知的自由體位分娩

何謂自由體位分娩?

自由體位分娩是自然分娩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自由體位分娩指的是, 在孕婦及胎兒健康狀況良好的前提下, 孕婦可以經由助產士的專業指導, 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產前活動方式及生產姿勢, 如蹲位、站位、跪位、俯臥位、趴位、坐位等姿勢進行分娩, 使分娩方式回歸最自然的情況, 且通過姿勢的轉換, 也能夠影響宮縮、產力、產道、胎位、增加骨盆出口路徑等因素, 讓生產更為順利。 雖然至今仍未有能完整接受自由體位分娩的醫院及醫師, 但至少在待產的時刻, 能夠自由變化姿勢,

Advertisiment
舒緩產婦疼痛感、縮短生產過程, 讓產婦通過改善子宮與胎盤之間的血流供給, 提供胎兒更好的氧氣。

專家表示:自由體位分娩指的是非躺臥外的其他任何體位元的分娩方式。 自由體位分娩的好處很多, 胎兒和媽媽的骨盆可以相互適應, 更容易入盆, 孕媽媽的宮口擴張也會更快。 另外, 自由體位分娩對胎兒的一個不能忽視的好處是, 可以降低缺氧的風險。 因為如果孕媽媽處於躺臥位, 孕晚期增大的胎兒和子宮會壓迫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 導致回心血流減少, 引起孕媽媽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 進而導致胎兒的供氧減少。 而如果採取自由體位分娩, 可以減輕子宮對母體血管的壓迫, 胎兒也能夠獲得較充足的氧氣。

Advertisiment
按照女性生理結構, 要分娩寶寶應處於直立姿勢, 因為若骨盆朝下搭配子宮收縮, 胎兒很容易就能順著生出來, 或是採取蹲式分娩, 可以讓骨盆出口增大, 降低難產概率, 還可以有效降低產後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的概率, 但若是採取平躺姿勢的仰臥式時, 寶寶要轉位下降就相對困難。 所以只要不是平躺的姿勢, 就是好的分娩姿勢, 而產婦在待產過程中, 會有天生本能來分辨自己怎樣最舒服, 且助產士能夠協助改變體位, 讓產婦心理及生理都得到支持。 若待產僅躺在床上, 反而會導致產程變慢必須打催生針, 一連串醫療介入, 甚至可能會使產婦更不舒服。

自由體位分娩案例分享

也有專家做過2次深度的研究, 希望通過不同分娩方式來減少產婦的撕裂傷,

Advertisiment
而剛好2名研究物件都是“經產婦”。 以下就是她的經歷:

個案A 生產原來如此好玩

一開始要協助個案A下床行走, 因為第一胎時都處於全程躺在床上, 所以原本有些許遲疑, 但下床後醫師協助使用生產球變化姿勢, 利用球來進行坐、站、趴、蹲等動作, 來舒緩因陣痛而產生的疼痛, 因為球是軟的且有彈性, 坐上去可以很舒服, 還能轉移只能盯著機器觀察陣痛的注意力, 但卻不因此影響產程, 子宮收縮頻度反而增加, 幫助產婦放鬆會陰部的壓力, 協助胎頭下降旋轉。 等研究結束, 個案A產後更笑著分享經驗回饋:“原來生產可以這麼好玩, 如果生產都這麼舒服, 那我可想生第三胎了!”也希望通過改善產婦的生產經驗,

Advertisiment
讓生產變成有趣又舒服的事, 還能夠促進生育意願。

個案B 跪趴生娃好輕鬆

這一位經產婦, 生第一胎時因胎兒比較大, 使用了產鉗。 第二胎比第一胎還要重些(產後稱量發現重60g), 採用傳統臥位分娩姿勢很可能需再次使用產鉗進行干預。 因為個案B的子宮頸尚未開完全, 但是由於寶寶的胎頭位置還未轉正, 使產婦處於想用力的狀態, 所以採取跪趴姿以減少用力的感覺, 並在子宮頸口開全後持續採取跪趴姿勢, 直到胎頭下降至陰☆禁☆道口才用力, 明顯減少產婦實際用力的時間。 此動作能仔細觀察胎兒是如何旋轉和下降, 胎兒非常快就娩出了。

自由體位分娩的優缺點

胎頭的後腦勺位置, 正常情況來講必須要位於產婦的前骨盆(O-A)、左斜(L-O-A)或右斜(R-O-A)位置,

Advertisiment
這都是十分常見的正常陰☆禁☆道生產胎位。 若是胎頭與骨盆不對稱, 就會嘗試讓產婦側臥、雙腳打開的蹲姿或改做其他能使骨盆擴張的姿勢, 尤其跪趴姿是解決胎頭與骨盆不對稱的最好姿勢。 但通常一開始助產士不會給予規則姿勢變化, 因為助產士希望產婦可以利用身體本能探索出最舒服的姿勢, 而變換各種姿勢有利於縮短產程, 並矯正胎位。

與傳統的分娩相比, 自由體位分娩的工作強度和難度都要大。 產婦採用自由體位, 接生的助產士就得採用被迫體位。 如果產婦採用跪位分娩, 醫護人員就得蹲著或者跪著接生。 自由體位分娩也不利於醫療人員內診, 且若不平躺於床上, 也無法將胎兒監視器綁在孕婦肚子上,來監測和連續記錄子宮收縮頻率與強度,以及胎兒心跳的變化,且自由體位分娩也不適用於有任何危險狀況的產婦,如有血壓高、心臟病等併發症的產婦。早期破水或胎頭沒固定,就不鼓勵下床改變姿勢待產;胎兒胎頭高或臀位,也不宜採用自由體位分娩。

可嘗試的自由體位分娩姿勢

准爸媽們可練習變換各種姿勢,只要發覺產程沒有進展,就可30分到1小時換個姿勢試試看,主要採取上半身直立式或跪趴式的姿勢,要怎麼變化都可以,夫妻間也可互相合。建議孕婦待產時可以嘗試以下姿勢。

TIPS分娩需把握“333原則”

建議孕媽咪們若在正常狀況下不要急著趕赴醫院待產,可等到疼痛難以忍受時再去,除非是已經破水、大出血、曾有急產的狀況,不然可以秉持“333原則”——每3分鐘規則痛一次,一次持續30秒,且規則性疼痛至少30分鐘以上,再準備到醫院去。因為許多醫院不准產婦下床行走,這將使產程變慢,所以不用太早入院,產前適當活動,也可避免增加心理負擔。

也無法將胎兒監視器綁在孕婦肚子上,來監測和連續記錄子宮收縮頻率與強度,以及胎兒心跳的變化,且自由體位分娩也不適用於有任何危險狀況的產婦,如有血壓高、心臟病等併發症的產婦。早期破水或胎頭沒固定,就不鼓勵下床改變姿勢待產;胎兒胎頭高或臀位,也不宜採用自由體位分娩。

可嘗試的自由體位分娩姿勢

准爸媽們可練習變換各種姿勢,只要發覺產程沒有進展,就可30分到1小時換個姿勢試試看,主要採取上半身直立式或跪趴式的姿勢,要怎麼變化都可以,夫妻間也可互相合。建議孕婦待產時可以嘗試以下姿勢。

TIPS分娩需把握“333原則”

建議孕媽咪們若在正常狀況下不要急著趕赴醫院待產,可等到疼痛難以忍受時再去,除非是已經破水、大出血、曾有急產的狀況,不然可以秉持“333原則”——每3分鐘規則痛一次,一次持續30秒,且規則性疼痛至少30分鐘以上,再準備到醫院去。因為許多醫院不准產婦下床行走,這將使產程變慢,所以不用太早入院,產前適當活動,也可避免增加心理負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