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分娩的時刻, 每個女人都會感到無比幸福和驕傲, 但同時又會有些不安。 不要讓那些難以啟齒的問題再困擾著你了。 更多科學、全面的瞭解, 才能讓你更加的胸有成竹。
常見的生產手術
一、剔毛
剔毛與灌腸在國內大部份的產科醫院或是診所, 一般都會施行。 生產時的剔毛通常只會在靠近會陰部(肛門口至陰☆禁☆道口)的地方進行, 而不是把所有的陰☆禁☆毛都剔掉。 剔毛的目的是為了在生產過程中, 若會陰受撕裂傷, 在產後處理會陰部傷口時較容易進行。 這個步驟不是絕對需要, 但是對於產科醫師在處理會陰傷口時,
Advertisiment
二、灌腸
灌腸也只是讓靠近直腸部份的宿便先行排掉, 以免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會沾汙會陰傷口, 增加可能感染的機會。 生產前的灌腸手術與一般外科手術或是腸胃檢查前, 須將整個腸道完全淨空的程度大不相同。 此類的灌腸對於產婦不會有不適的感覺。 這個步驟也不是絕對需要。
三、會陰切開
會陰切開術是使用外科剪刀切開會陰, 用來擴大產道以協助分娩的一種手術。 在下列的三種情況下, 產科醫師通常需要使用剪開會陰術。
1.胎兒出現窘迫跡象, 須要儘快娩出胎兒。
2.產程過長, 需以產鉗或是真空吸引方式來協助生產時。
3.有難產狀況, 如臀位生產或是肩難產(胎兒肩膀卡住出不來)時。
Advertisiment
進行會陰切開時, 一般程式都會先打局部麻醉藥劑後再進行。 切口可以從會陰後端以直線, 或是從會陰中端以斜線方式剪。 待胎兒與胎盤完全分娩出來後, 再以外科縫合的方式修補。 一般來說, 初產婦的會陰部較緊, 如果胎頭同時也較大的情況, 不進行會陰切開術時, 容易使得第2產程(子宮頸全開至胎兒出生)的時間拉長, 有時這樣的狀況對胎兒與母體是一項風險。
但如果是經產婦或是會陰部本來就較為鬆弛的初產婦, 如果遭遇到上述情況的機率也比較小, 因此需要做會陰切開的必要性就會大大降低。
另外, 有研究顯示, 在第2產程期間, 在專業助產士的協助下, 使用適度的子宮下推技巧, 配合會陰按摩,
Advertisiment
胎兒頭圍平均是會陰☆禁☆口的好幾倍, 就算不切開會陰, 生產時大部份的情形還是會導致會陰裂開, 只是裂開的方向沒有一定;會陰切開的目的在有些時候, 是可以“導正”傷口裂開的方向, 避免傷及肛門括約肌或直腸。
產前先做好醫病溝通
但是對於傷口的大小及日後復原的情形, 與相關併發症如:肛門括約肌失調、性☆禁☆交疼痛等等造成的影響, 自然裂開與做會陰切開是否有會有所差別, 在不同的醫學專業研究當中, 所得到的結果其實還未能有一致的結論。
也就是說無法斷定說有做切開術比沒有做的產婦, 將來會陰的癒合的情形會比較好, 或是日後的後遺症就比較少。 也正是因為如此,
Advertisiment
日前已有多位國專家、學者與衛生署官員針對上述問題提出討論, 並且做出建議可供參考。 比較可行的方式, 是在生產前先做好醫病溝通, 讓產婦瞭解其中可能的利弊, 並且選擇要或不要去施行。 如果醫院或醫師在生產前沒有提出, 產婦也可以主動詢問, 醫院或醫師應該都會樂意去配合;有些醫院也會要求事先簽下相關的同意書, 以減少日後的爭議。
生產時尊重專業判斷
不過要強調的是, 每一個產婦的個別情況都不盡相同, 而且有許多產程的變化也無法完全事先預知, 所以產科醫師無法在產前預判是否“必須”或是“沒有必要”實行相關的手術或步驟。
Advertisiment
因此, 在生產過程中, 在?身邊的醫師或是護理人員, 他們專業的判斷還是最重要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