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嬰兒寶寶最可怕的六種疹子

濕疹最常見的疹子

疹子性狀:初起時為散發或群集的小紅丘疹或紅斑, 疹子數量逐漸增多, 並可見小水皰、黃白色鱗屑及痂皮, 有的患兒會出現滲出、糜爛及繼發感染。 疹子多集中在皮膚、脖子、頸部、胸口、屁股與膝窩等皮膚角質層比較薄弱的部位。 因為瘙癢, 所以會因為抓撓而變厚、結痂。 出疹的部位還可能會脫屑。

發病特點:嬰兒濕疹起病大多在出生後1~3個月, 6個月以後逐漸減輕, 1~2歲以後大多數患兒會逐漸自愈, 少部分患兒會延至幼兒或兒童期。 發病時, 出疹部位會很癢, 患兒常煩躁不安, 夜間哭鬧不止,

Advertisiment
嚴重影響睡眠。 因為缺乏自製力, 出疹部位常常會被撓破。 濕疹的病變在表皮, 所以愈後不留瘢痕。 嬰兒濕疹還具有慢性、反復發作的特點。

麻疹最容易傳染的疹子

疹子性狀:最先出現在頸側部和耳後, 然後全身都會出現紅色的丘疹, 有些部位還會融合為大塊斑疹。 退燒後, 皮膚會出現細微的粉糠狀皮屑, 並留下暗沉斑痕, 過一段時間才會消失。

發病特點:6個月內的嬰兒可受母體抗體的保護, 所以發病年齡集中在6個月以後, 5歲以後的孩子發病率逐漸降低。 發病季節以冬春季為多, 但也不排除其他季節發病的可能。 發作時, 通常會發高燒, 並伴隨流鼻涕、咳嗽等症狀, 發熱第1~2天即會出現疹子, 2~3天在口腔黏膜尚可發現斑點。

Advertisiment
重症麻疹患者比較危險, 所以需要密切注意。

風疹去得最快的疹子

疹子性狀:疹子消失很快, 第二天逐漸消退, 第三天基本就會退完。 淡紅色的丘疹從面、頸部開始, 很快佈滿全身, 四肢較少。

發病特點:6個月至學齡前兒童是易感人群。 被傳染後, 初期有輕微的全身不適、咽痛、流鼻涕、咳嗽、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通常體溫不太高。 發熱當天或第二天身上就會出現疹子。

玫瑰疹最隱秘的疹子

疹子性狀:為全身性的紅色或粉紅色疹子, 直徑約為2~3mm, 壓之褪色, 鬆開時又重新出現。 因為通常不會很癢, 並且疹子很快就會退去, 也不會留下痕跡, 所以不易被發現。

發病特點:這種病多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兒中, 年長兒極少, 也稱為幼兒急診。

Advertisiment
起病很“兇猛”, 小兒突然高燒, 可達39℃以上。 個別患兒發病之初會因高熱發生抽風, 一般僅抽一次, 時間很短, 抽風後仍然一切如常。 退燒之後還會反復, 一般會持續3~4天, 沒有其他的感冒症狀, 反而會伴隨厭食、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疾病的症狀。 退燒後, 會從身體軀幹慢慢向臉部、四肢發出全身性的小疹子。 大概過2~3天, 疹子就會完全消退, 退後不留痕跡, 不褪皮。 對嬰兒健康並沒有什麼影響, 出過一次以後也不會再出。

手足口病最需留意部位的疹子

疹子性狀:主要集中在口腔內、手、足心等部位, 疹子有小米粒或綠豆大小, 為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臨床上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

發病特點:為腸道病毒感染疾病,

Advertisiment
多以發熱起病, 一般為38℃左右。 輕症患兒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反應。 發熱1~2天后開始出現皮疹, 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現。 有的患兒不發熱, 病情較輕。 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會下降、皮疹消退。

重症患者病情進展迅速, 在發病1~5天會出現腦膜炎、腦炎、肺水腫、迴圈障礙等, 表現為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甚至昏迷;肢體抖動, 肌肉陣發性痙攣、眼球運動障礙;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口唇紫紺;咳嗽, 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面色蒼灰;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 血壓升高或下降。 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 可致死亡。

猩紅熱最危險的疹子

Advertisiment

疹子性狀:為均勻分佈的彌漫充血性針尖大小的丘疹, 患兒會變得全身通紅, 像是日曬過度。 疹子壓之褪色, 伴有瘙癢的感覺。 皮疹一般于48小時達到高峰, 然後按出疹先後開始消退, 2~3天內就會退盡。 疹子退後開始出現皮膚脫屑。

發病特點:猩紅熱傳染性很強, 尤其是在秋冬季節, 5~15歲的孩子是高發人群。 發病時, 除了出疹還會造成咽、扁桃腺炎, 並伴隨40℃左右的高燒、嘔吐、腹部疼痛。 患者的舌頭變得很紅, 像楊梅, 這也是猩紅熱的特徵之一。

猩紅熱會引發變態反應及併發症, 可能導致風濕性關節炎、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腎小球腎炎, 對孩子的身體損傷較大。

接吻病最甜蜜的疹子

疹子性狀:發病較快, 幾個小時內, 零散的或成片的小扁平皮疹就會佈滿患兒全身。

發病特點:因為此病主要是通過唾液傳染的,因此也叫接吻病,臨床上稱為單核細胞增多症。發病時,咽炎、發熱和極度的疲勞、脾臟腫大為典型症狀。但6歲以下的幼兒患本病時大多表現為隱性或輕型發病,表現多樣,如全身不適、乏力、頭痛、納差、噁心、稀便、畏寒等。15歲以上的人感染則多呈典型發病,B超顯示脾臟明顯腫大 。

發病特點:因為此病主要是通過唾液傳染的,因此也叫接吻病,臨床上稱為單核細胞增多症。發病時,咽炎、發熱和極度的疲勞、脾臟腫大為典型症狀。但6歲以下的幼兒患本病時大多表現為隱性或輕型發病,表現多樣,如全身不適、乏力、頭痛、納差、噁心、稀便、畏寒等。15歲以上的人感染則多呈典型發病,B超顯示脾臟明顯腫大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