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寶寶學說話期最易出現的瓶頸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 對於嬰幼兒來說, 從肢體動作、表情、哭鬧的情緒變化到學會使用語言來表達個人需求, 這是每個孩子必須學會的事情。 專家說2歲是語言發展的臨界點, 在2歲以前, 是寶寶聽的積累和說的關鍵準備階段, 所以應該為寶寶的語言發展做好全面準備哦!那麼, 不同階段寶寶的語言特點分別有哪些?爸爸媽媽如何更好地幫助寶寶學習說話呢? 

1.寶寶不愛說話

預警級別:★★★★★

表現症狀:寶寶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 喜歡獨處, 不和旁人甚至別的小朋友來往, 參加集體活動也不主動,

Advertisiment
大多數事情用手勢來完成或眼神示意。

解析原因:1.不喜歡表達。 寶寶不愛說話很多是由於不喜歡表達, 尤其是內向, 容易害羞或者性格孤僻的寶寶。 當爸爸媽媽不愛說話時, 寶寶得不到語言環境的刺激, 沒有說話的模仿物件, 也就變得不愛說話。 如果爸爸媽媽對寶寶要求過嚴, 也會造成寶寶不愛說話。 或者爸爸媽媽理解太快, 在寶寶還未說話前已經將事情包辦代替, 久而久之, 寶寶雖然能表達, 但也不太愛表達了。 2.語言發展緩慢。 有的寶寶表達能力明顯比實際年齡低, 出現口齒不清、發音不正確、不知道怎樣表達。 這樣的寶寶是因為語言發育慢, 或者發音器官出現異常引起寶寶不愛說話, 如舌頭特別寬、短,

Advertisiment
齶部、牙齒或嘴唇畸形, 這時需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專家建議:多數寶寶在這時候剛剛會說話, 寶寶說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要多給寶寶一些語言刺激, 通過不斷的訓練來啟動寶寶的語言天賦等。  

隨時給寶寶刺激 

多跟寶寶說說話, 隨時隨地和TA交流:這是什麼, 那是什麼、幹什麼用的, 我為什麼這樣做……在帶寶寶四處走認物時, 用具體的行動恰當地表達語言。 盡可能讓寶寶多接觸外界, 結交更多的小夥伴, 在集體中更容易培養說話願望。  

經常鼓勵讚美寶寶 

寶寶在說話時, 大人要認真地應對。 寶寶在這個時期所掌握的語言並不多, 使用起來難免錯誤百出。 當寶寶說話不完全時, 要注意觀看其態度或表情, 認真解讀寶寶的意圖。

Advertisiment
寶寶的情緒容易受大人的態度影響, 所以不能打擊寶寶說話的信心。  

給寶寶朗讀大量的書 

每天可以固定一個時間, 把寶寶抱在懷裡, 一邊和他一起看圖畫書一邊念給他聽。 這些規範化、具有韻律且優美的語言會在寶寶的大腦裡形成印刻, 隨著時間的推移, 不斷滲透, 能説明寶寶逐步建立語言能力。  

2.寶寶說話晚

預警級別:★★★★

表現症狀:說話晚, 語言能力差, 與人和外界交流的能力和積極性較弱。  

解析原因:1.性格因素。 寶寶遲遲不肯開口說話, 因為性格內向不愛說話, 喜歡安靜, 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 寶寶孤僻、內向, 不善與父母交流, 因此開口說話越發困難, 而不會說話成為寶寶與外界交流的屏障, 阻礙了寶寶的成長。

Advertisiment
2.智力發育遲緩。 寶寶聽不清聲音, 自然無法模仿和學習。 所以聽不到, 語言發育就會緩慢。 如果寶寶的聽力並沒有問題, 那要注意寶寶精神智力發育啦。 如果寶寶不喜歡理別人, 甚至和爸爸媽媽情感交流都是極少, 沒有明確的依戀情緒, 也不喜歡和同齡或大一點兒的小朋友玩, 那要留意寶寶有沒有孤獨的傾向。 3.家庭環境問題。 如果家裡除了父母還有祖父母和其他人, 並且使用不同的方言, 寶寶學說話時就會感到無所適從, 造成說話的困難, 因為寶寶不能辨別方言和不同人的語言習慣, 所以說話自然就會晚。  

專家建議:寶寶說話早晚存在個體差異, 寶寶說話晚有許多原因, 尤其和父母的語言教育分不開。

Advertisiment

一定要多鼓勵 

多給積極的暗示, 多為他創造說話的機會, 特別是不能對寶寶在語言表達上的一些錯誤或膽怯心理加以嘲笑或埋怨, 也不能總說一些打擊寶寶自信的話。  

要有耐心 

多和寶寶交流, 良好地引導寶寶, 反復和寶寶講眼前的事, 教會寶寶說話, 讓TA體會到開口說話的樂趣。 注意不要強迫寶寶, 同時還要以身作則, 讓寶寶看到與人交往的快樂。  

保護好小耳朵 

寶寶很容易患上一些和耳朵有關的疾病, 特別是那些已經上了寶寶園的寶寶, 很容易成為交叉感染的受害者。 而一旦寶寶的聽力受到影響, 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勢必受到影響。 所以, 平時多留意寶寶的小動作, 隨時捕捉寶寶耳朵方面的不適。  

3.寶寶太愛說話

預警級別:★★★

表現症狀:特別愛說話,總是問個不停、說個不停,但很多話聽上去沒有實際含義。 

解析原因:1.從小的習慣。寶寶多話往往起源於牙牙學語時,那時他們的發音能力和語言能力如果早熟,便常常引起大人的注意和誇獎。而大人們鼓勵得越多,寶寶就越能說會道,一些寶寶會慢慢養成過於 注重口頭交流的習慣,一旦養成多話的習慣,寶寶會在不自覺中喜歡說而不喜歡聽。2.吸引大人注意。很多寶寶自我意識強,除了用行為動作吸引大人的注意,就靠說話來讓我們時刻關注他了。要正確引導,讓寶寶逐漸規範自己的語言表達,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等。 

專家建議:寶寶語言表達進入發展成熟期時,對世界充滿新鮮感,會不斷地說話追問爸爸媽媽。

不能急躁和敷衍 

寶寶話多還有一個潛臺詞就是希望與大人互動、要大人多陪他,大人靜下心來,耐心地和寶寶進行溝通,要注意觀察和傾聽寶寶說話的真實意圖。 

鼓勵寶寶養成多種興趣 

看書、聽音樂、編故事、玩遊戲, 讓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這是寶寶最好的改變方式,一方面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一方面能避免一些無意義地說話。 

不能過多干涉 

寶寶正處於語言爆發期,大人要給寶寶一個正確的示範,用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來應對他的“話多”。如果受到大人的粗暴阻止,不僅會打擊寶寶學習語言的積極性,而且會在寶寶的心中留下陰影,覺得自己是一個多嘴、不受歡迎的人,從而產生自卑等心理。 

4.寶寶發音口齒不清

預警級別:★★★

表現症狀:發音不清晰,口齒不清楚,說什麼話大家都聽不明白。 

解析原因:1.口腔發育因素。寶寶在3歲以前,發音器官未得到充分的發展,聽覺的分化能力也較差,對於區別較小的音,不易辨別出來,同時又不善於協調地使用發音器官,或者不能掌握某些發音方法,致使不能正確發某些音。還有一種情況是舌系帶短,舌頭運動不自如,使有些音發不好。2.寶寶生重病了。寶寶患重病、高燒或其他病因,使高級神經活動受到障礙,使寶寶說話水準明顯下降;有的因頭部受外傷(碰或打傷),使大腦的語言運動區(在大腦左前方)受損,影響了言語活動;有的是因聽力受到損傷(外傷或者藥物的影響,都能破壞寶寶的聽力),使得寶寶聽不准音,也就無法正確模仿。 

專家建議:寶寶學習語言都會經歷發音不清的階段,這是因為寶寶的發音器官還不完善,聽覺辨別能力和發音協調能力都比較差。隨著發音器官的成熟,4歲以後,寶寶幾乎都能發准漢語中全部的語音。

注意用正確的發音 

父母吐字要清晰、慢。寶寶學話的主要途徑是靠模仿,如果寶寶周圍的成人說話含混不清,在耳濡目染之下,寶寶的話也就說不清。大人的話語比較複雜,不易被寶寶理解。在教寶寶說話時最好放緩語速,讓寶寶聽清楚每一個字,強調重點,和寶寶儘量說簡單的短句,不要說太長的句子,以免寶寶理解起來有困難。 

適當的口腔訓練 

要用重複練習來發展他發音器官的肌肉組織的細小動作的協調性,發展聽覺器官的敏感性。要注意糾正寶寶不標準的發音,使他形成正確的發音習慣。還可以和寶寶進行一些改善發音不准的遊戲,如給寶寶提供大顆粒食物讓其咀嚼、洗澡時讓寶寶練習吹破肥皂泡等。 

5.寶寶說話語序不對

預警級別:★★★

表現症狀:句子的整理能力比較差,語句不完整,語序顛倒。 

解析原因: 寶寶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由於寶寶思維能力較差,就會出現語言構思不嚴謹、邏輯性差、語言表達不正確等問題。 

專家建議:寶寶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存在語序顛倒、用詞不規範、語句不完整等,這些都是寶寶口語表達中常見的現象。

引導寶寶完整準確地表達 

寶寶會說了,但如何完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是這個階段的主要問題。在引導寶寶說時首先把要說的東西分成幾段,一段一段地說。比如複述一個故事,先記住情節,再一段一段詳細表達。而我們則認真地聽寶寶的每一句話,不斷地鼓勵他說下去。 

一定不能說反話 

寶寶此時所處的語言階段是聽不懂反話的,所以大人在對寶寶說話時一定要特別清晰、直接、簡單,而且語速要適當放慢,讓寶寶感到容易理解。 

注意糾正語序和引導用詞 

比如寶寶說:“寶寶魚愛吃。”意思大人肯定懂,但要糾正:“寶寶愛吃魚。”訓練寶寶說完整的句子,學習說話時應先想好,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順序來講述一件事情,慢慢地寶寶會講較短的一句完整的話了,使寶寶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 

寶寶說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媽媽們絕對不能心急或表現出任何的急躁情緒,否則寶寶一旦覺察,就會影響他對自己的信心,問題反而變得更嚴重啦!聰明的媽媽在寶寶面前不要表現出來特別關注或在意他的說話問題,而是要慢慢地幫助他提高表達能力,培養寶寶的說話情緒。 

表現症狀:特別愛說話,總是問個不停、說個不停,但很多話聽上去沒有實際含義。 

解析原因:1.從小的習慣。寶寶多話往往起源於牙牙學語時,那時他們的發音能力和語言能力如果早熟,便常常引起大人的注意和誇獎。而大人們鼓勵得越多,寶寶就越能說會道,一些寶寶會慢慢養成過於 注重口頭交流的習慣,一旦養成多話的習慣,寶寶會在不自覺中喜歡說而不喜歡聽。2.吸引大人注意。很多寶寶自我意識強,除了用行為動作吸引大人的注意,就靠說話來讓我們時刻關注他了。要正確引導,讓寶寶逐漸規範自己的語言表達,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等。 

專家建議:寶寶語言表達進入發展成熟期時,對世界充滿新鮮感,會不斷地說話追問爸爸媽媽。

不能急躁和敷衍 

寶寶話多還有一個潛臺詞就是希望與大人互動、要大人多陪他,大人靜下心來,耐心地和寶寶進行溝通,要注意觀察和傾聽寶寶說話的真實意圖。 

鼓勵寶寶養成多種興趣 

看書、聽音樂、編故事、玩遊戲, 讓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這是寶寶最好的改變方式,一方面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一方面能避免一些無意義地說話。 

不能過多干涉 

寶寶正處於語言爆發期,大人要給寶寶一個正確的示範,用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來應對他的“話多”。如果受到大人的粗暴阻止,不僅會打擊寶寶學習語言的積極性,而且會在寶寶的心中留下陰影,覺得自己是一個多嘴、不受歡迎的人,從而產生自卑等心理。 

4.寶寶發音口齒不清

預警級別:★★★

表現症狀:發音不清晰,口齒不清楚,說什麼話大家都聽不明白。 

解析原因:1.口腔發育因素。寶寶在3歲以前,發音器官未得到充分的發展,聽覺的分化能力也較差,對於區別較小的音,不易辨別出來,同時又不善於協調地使用發音器官,或者不能掌握某些發音方法,致使不能正確發某些音。還有一種情況是舌系帶短,舌頭運動不自如,使有些音發不好。2.寶寶生重病了。寶寶患重病、高燒或其他病因,使高級神經活動受到障礙,使寶寶說話水準明顯下降;有的因頭部受外傷(碰或打傷),使大腦的語言運動區(在大腦左前方)受損,影響了言語活動;有的是因聽力受到損傷(外傷或者藥物的影響,都能破壞寶寶的聽力),使得寶寶聽不准音,也就無法正確模仿。 

專家建議:寶寶學習語言都會經歷發音不清的階段,這是因為寶寶的發音器官還不完善,聽覺辨別能力和發音協調能力都比較差。隨著發音器官的成熟,4歲以後,寶寶幾乎都能發准漢語中全部的語音。

注意用正確的發音 

父母吐字要清晰、慢。寶寶學話的主要途徑是靠模仿,如果寶寶周圍的成人說話含混不清,在耳濡目染之下,寶寶的話也就說不清。大人的話語比較複雜,不易被寶寶理解。在教寶寶說話時最好放緩語速,讓寶寶聽清楚每一個字,強調重點,和寶寶儘量說簡單的短句,不要說太長的句子,以免寶寶理解起來有困難。 

適當的口腔訓練 

要用重複練習來發展他發音器官的肌肉組織的細小動作的協調性,發展聽覺器官的敏感性。要注意糾正寶寶不標準的發音,使他形成正確的發音習慣。還可以和寶寶進行一些改善發音不准的遊戲,如給寶寶提供大顆粒食物讓其咀嚼、洗澡時讓寶寶練習吹破肥皂泡等。 

5.寶寶說話語序不對

預警級別:★★★

表現症狀:句子的整理能力比較差,語句不完整,語序顛倒。 

解析原因: 寶寶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由於寶寶思維能力較差,就會出現語言構思不嚴謹、邏輯性差、語言表達不正確等問題。 

專家建議:寶寶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存在語序顛倒、用詞不規範、語句不完整等,這些都是寶寶口語表達中常見的現象。

引導寶寶完整準確地表達 

寶寶會說了,但如何完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是這個階段的主要問題。在引導寶寶說時首先把要說的東西分成幾段,一段一段地說。比如複述一個故事,先記住情節,再一段一段詳細表達。而我們則認真地聽寶寶的每一句話,不斷地鼓勵他說下去。 

一定不能說反話 

寶寶此時所處的語言階段是聽不懂反話的,所以大人在對寶寶說話時一定要特別清晰、直接、簡單,而且語速要適當放慢,讓寶寶感到容易理解。 

注意糾正語序和引導用詞 

比如寶寶說:“寶寶魚愛吃。”意思大人肯定懂,但要糾正:“寶寶愛吃魚。”訓練寶寶說完整的句子,學習說話時應先想好,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順序來講述一件事情,慢慢地寶寶會講較短的一句完整的話了,使寶寶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 

寶寶說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媽媽們絕對不能心急或表現出任何的急躁情緒,否則寶寶一旦覺察,就會影響他對自己的信心,問題反而變得更嚴重啦!聰明的媽媽在寶寶面前不要表現出來特別關注或在意他的說話問題,而是要慢慢地幫助他提高表達能力,培養寶寶的說話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