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寶寶成長的真相:敏感期

父母們都知道, 寶寶的成長要順應自然規律, 不可“揠苗助長”, 但如果看到周圍同齡寶寶已經先一步學會走路、學會說話, 心中還是不免有些著急, 是自己的育兒方式有錯誤嗎?是自己的遺傳基因不夠好嗎?是平時的營養補充不足嗎?

雖然寶寶的牙齒萌出早晚、身高增長快慢, 或是學會說話、走路的月齡, 在一定範圍內都屬正常, 不用過於緊張, 但父母們也不可因此而掉以輕心放任不管。 因為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 感官、肢體、語言、意識等方面的發育都存在敏感期, 如果父母們能夠提前做好準備, 抓住敏感期發育規律並進行科學的引導和呵護,

Advertisiment
就可以事半功倍, 讓寶寶健康成長。 而如果錯過敏感期, 寶寶可能真的就此落後一步了!

感官敏感期:于嘗試中練就“火眼金睛”

嬰兒的視覺發育將持續2年多才能趨於成熟, 2個月內的嬰兒只能看到15-25釐米內的黑白色, 4-6個月時寶寶會對紅、黃、綠、橙、藍色表現出喜愛, 過了7個月, 他便能注視距離較遠的物體, 3歲時就可以自主閱讀少兒讀物了。

視覺系統的健康與否至關重要, 甚至影響著寶寶的一生, 因此在這3年的時間中, 父母需要格外注意給寶寶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A是保證寶寶視覺系統健康發育最為關鍵的營養元素之一, 也是抵禦近視眼、乾眼症、夜盲症等眼疾的“防火牆”。 而這一階段寶寶對維生素A的需求量非常大,

Advertisiment
單純的日常飲食無法滿足, 需要每日額外補充。

3-4歲是練就過人觀察力的最關鍵時期, 此時的寶寶也許會盯著小孔小洞看半天, 並不停地摳來摳去, 也許會蹲在地上把所有能撿的東西都拿起來翻看一遍……當父母發現他的這些“特殊癖好”時, 可以引導他探索更多奧秘, 這樣寶寶就可以于無形中鍛煉出“火眼金睛”, 對事物體察入微!

肢體敏感期:於互動中練就“鐵骨錚錚”

6-12個月是肢體發育的關鍵時期, 寶寶常表現得喜歡扔東西, 寶媽們要攢足耐心, 陪他一起度過這個階段, 進入肢體動作協調期。 1歲以後, 寶寶開始活潑好動, 父母可以陪他一起做做遊戲, 例如爬爬臺階、扔扔玩具球等, 這不僅有助於親子之間的情感互動,

Advertisiment
更能提升寶寶的肢體協調能力。

在肢體敏感期中, 除了左右大腦的平衡發育, 寶寶在這一階段的身高增長也是最快的, 而這也就要求父母們需要對寶寶的骨骼系統健康發育格外關注。 父母們都有給寶寶補鈣和維生素AD的意識, 補鈣重點不只在於“量”, 更在於“質”, 即吸收率比含鈣量更重要。 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 寶寶對鈣的吸收不足10%, 攝入再多也無濟於事。 雖然日常飲食中含有維生素D, 曬太陽也可以讓寶寶自身合成維生素D, 但對於寶寶的每日需求量來說還是太少, 因此, 維生素D的每日額外補充非常重要。

此外, 維生素A可促進骨細胞的分化, 促進長骨的發育, 保障骨骼系統的健康。 因此, 兒科醫生都會建議寶寶從出生15天開始,

Advertisiment
每天一粒伊可新維生素AD, 並堅持到3歲以上, 目的就在於讓寶寶AD同補, 保障骨骼系統、視覺系統、免疫系統的健康發育。

語言敏感期:于鼓勵中練就“交際達人”

步入群體生活, 走進職場生涯, 最重要的便是人際交往能力, 這種能力是在幼兒的語言敏感期(0-3歲)形成的。 寶寶1歲前對疊音詞和押韻兒歌感興趣, 父母可以每天抽出一段時間念給他聽。 1歲後, 寶寶慢慢學會用簡短的詞語表達意願, 媽媽要為他解釋完整的語句。 1歲半-2歲是寶寶學習名詞的最佳時期, 父母要對寶寶不斷重複遇到的事物名稱。 2歲後寶寶進入語言爆發期, 父母要鼓勵他多說話, 並引導他嘗試簡單的閱讀。

當寶寶開始有同別人交流的欲望時,

Advertisiment
父母的鼓勵尤為重要。 在寶寶2歲半時, 父母就可以教導他日常禮儀, 為他樹立生活規範, 鼓勵他融入群體生活。

意識敏感期:于自我中形成“正確價值觀”

寶寶在嬰幼兒時期形成的自我意識, 決定了他未來會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1歲半-3歲是寶寶自我意識的形成階段, 他們會對屬於自己的事物宣佈主權, 當他們不願意分享時, 父母要幫他們正確區分“我的”和“你的”界限;當他們做錯事時, 父母要指出並説明他們糾正錯誤;在關注寶寶的情緒體驗時, 父母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 保護其自尊心, 對自我形成正確的評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