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是膽紅素(大部分未為結合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引起, 其原因複雜, 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部分病理性黃疸克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 產生膽紅素腦病, 故應加強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觀察, 儘快找出原因, 及時治療。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一種現象, 由於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 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 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 易被破壞, 胎兒出生後, 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 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 由於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 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
Advertisiment
診斷: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 皮膚呈淺黃色, 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 尿稍黃但不染尿布, 第4-5天最黃, 2-3周消退, 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 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 持續時間也較久, 大約要滿月才能消退。
應對:生理性黃疸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孩子沒有什麼不適, 一般情況下, 不需治療。
母乳性黃疸:因吃母乳而發生, 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 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 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 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泄, 濃度增加, 出現新生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Advertisiment
診斷:孩子吃母乳, 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 如停止哺乳48小時, 黃疸明顯下降, 若再次哺乳, 黃疸又上升。
應對:出現母乳性黃疸, 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 也無發燒和食欲不好的症狀。 如及時停止喂母奶, 黃疸大約在2-4天內減弱, 6-10天內全部消失。 出現母乳性黃疸也不必驚慌, 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 待黃疸好轉後繼續用母乳餵養。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 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 以母親血型為O、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 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 且造成的黃疸較輕。 據報導, 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 9%。
診斷: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
Advertisiment
治療: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輕微症狀, 只要採用光照療法即可。 嚴重者早期可進行換血治療。
新生兒黃疸 治不如先防
人們常常簡單地把黃疸病看作就是皮膚發黃, 其實這只說對了一半, 皮膚發黃只是外表現象。 正常人體血液裡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質, 叫做膽紅素, 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裡的膽紅素增高, 皮膚、眼白等處就會發黃。
那些原因可引起體內膽紅素升高呢?
第一, 紅細胞破壞太多太快。 體內的膽紅素約80%是由衰老的紅細胞被破壞而形成的。 如果紅細胞破壞太多太快, 膽紅素激增, 就會引起黃疸。 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黃疸就屬於這一類, 新生兒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
Advertisiment
第二, 肝細胞攝取、結合和排泄膽紅素髮生障礙。 由於肝細胞發炎或肝細胞內缺少一種酶, 或這種酶活力低, 就不能很好排泄膽紅素, 如患新生兒肝炎或敗血症等。 出生一周內的新生兒產生生理性黃疸, 就是因肝臟酶活力低下這個原因。
Advertisiment
第三, 由於膽管阻塞, 膽紅素不能排泄到小腸, 使膽汁淤積在肝細胞或膽道內而引起黃疸。 我們稱它為阻塞性黃疸, 如新生兒膽道閉鎖、膽汁粘稠等。
新生兒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 7-10天消退, 為生理性黃疸, 在黃疸期間多喂溫開水或葡萄糖水利尿, 不需特殊治療。 若黃疸提前或推遲出現, 或出現上面所述各種異常情況, 應立即送醫院系統檢查, 以免延誤診治, 危及嬰兒生命。
孕母期間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如孕母有黃疸病史可口服黃疸茵陣沖劑。自確診的服至分娩,服藥時間以兩個月以上為宜。嬰兒出生後,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複現等情況,以便及時破損感染。
危及嬰兒生命。孕母期間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如孕母有黃疸病史可口服黃疸茵陣沖劑。自確診的服至分娩,服藥時間以兩個月以上為宜。嬰兒出生後,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複現等情況,以便及時破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