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鵝口瘡4大病因及奶瓣發病症狀

鵝口瘡是怎樣的一種病?奶瓣又是怎樣的疾病?我們該怎麼區別她們呢?鵝口瘡是由一種叫白色念珠菌的黴菌引起的真菌感染, 在新生兒期或小嬰兒期多見。
在新生兒或嬰兒期的寶寶口腔裡有時會見到白色斑塊。 這些斑塊有時在頰黏膜上, 有時在牙齦或唇、舌面上。 如果你用棉簽去擦拭這些白色凝乳狀的斑塊, 一擦即掉者為奶瓣;而白點、白片不易擦掉, 勉強擦掉後甚至底部呈潮紅色, 用不了多久重又是一片白者為鵝口瘡。
要知道白色念珠菌廣泛地存在于我們生存的環境之中, 人類的口腔、消化道、皮膚、陰☆禁☆道、疾病情況下較長時間應用抗生素後的呼吸道內都有可能存在。
Advertisiment


-]-00的發病原因 -]-00的發病原因
(1)胎兒分娩過程中母親產道內的白色念珠菌進入胎兒口腔導致感染。
(2)新生兒使用了被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奶具, 吸吮了被感染而吃奶前又沒有洗淨的母親的乳☆禁☆頭, 甚至醫院嬰兒室內嬰兒之間的交叉感染都可致病。
(3)不注意為嬰兒做口腔清潔, 殘奶在口中存留時間長, 有利於白色念珠菌的生長、繁殖。
(4)由於其他疾病較長時間應用抗生素致使嬰兒口腔內菌群紊亂, 細菌被抗生素抑制或殺滅, 真菌趁機生長, 導致鵝口瘡發生。
一般鵝口瘡除口中不適之外不會有全身症狀, 但未成熟兒或孩子營養狀況不好、抵抗力低時,
Advertisiment
也會波及全身, 導致腹瀉、黴菌性肺炎, 甚至危及生命。
鵝口瘡的治療, 可用2%~5%的碳酸氫鈉(小蘇打)水沖洗口腔, 也可在局部塗抹“制黴菌素”魚肝油, 抑制黴菌的生長。 以往醫生常用1%龍膽紫塗抹口腔, 這樣雖然可抑制黴菌生長, 但紫色染滿了口腔也會妨礙我們觀察病情變化。 近期關於龍膽紫致癌的報導更使我們認識到不應該在新生兒身上使用龍膽紫。
小編點評:鵝口瘡治療不如防治, 平時在護理寶寶的時候, 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清潔。 另外, 母乳餵養的媽媽, 要注意保持乳☆禁☆頭的清潔, 因為乳☆禁☆頭上的細菌能直接過給寶寶。 因此, 預防寶寶鵝口瘡重擔主要還在媽媽身上。
奶瓣是什麼?
奶瓣是指寶寶大便中有白色顆粒或瓣狀物,
Advertisiment
是寶寶消化不良引起的。
正常大便的性狀和餵養方式有關。 吃母乳的嬰兒大便呈金黃色, 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 均勻一致, 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 通常在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 一般為一天排便2—5次, 但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 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2—3個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 因此, 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 只要嬰兒精神及吃奶情況良好, 體重增磅正常, 家長就沒有必要擔憂。 如果嬰兒吃的是配方奶, 那麼大便通常呈淡黃色或土黃色, 比較乾燥、粗糙, 如硬膏樣, 常帶有難聞的糞臭味。 如果奶中糖量較多, 大便可能變軟, 並略帶腐敗樣臭味, 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
Advertisiment
有時大便裡還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奶瓣是什麼
嬰兒階段, 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完善, 消化適應能力較差, 由於飲食餵養不當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例如不定時餵奶造成餵養量過多, 飲食成分搭配不合理, 牛奶濃度太大或者突然改變飲食品種, 對過多地添加輔食不適應, 以及斷奶期食物營養量過高等都會使嬰幼兒消化器官不能適應, 從而造成消化不良, 出現大便異常。 表現是量多, 泡沫多、粥樣、蛋花樣、稀水樣並伴有特殊的酸臭氣味等, 對於這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只要調節好飲食即可糾正。
排便有奶瓣蛋並且呈花樣便(大便稀且酷似雞蛋花樣), 每日5-6次。 這是由於蛋白質, 脂肪消化不良所致。
Advertisiment
此時應減少母乳餵養的時間及喂量。
小編總結:其實, 黴菌生長與濫用抗生素有直接的關係, 在母乳餵養期間, 母子均需慎用抗生素。 平時多注重環境衛生, 用具、奶具、口腔的清潔是減少疾病的前提, 預防鵝口瘡自然也不例外。 鵝口瘡主要看寶寶口腔的病症, 而奶瓣主要看寶寶的大便。 兩者區別很大, 是不同的兩種疾病。
(責任編輯:Jenny)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