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損害寶寶耳朵的七種生活壞習慣

寶寶的的耳朵是比較幼嫩並且很容易受傷的, 但是很多媽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習慣非常容易使寶寶的耳朵受傷害, 看看下面這些舉動, 如果你也對過寶寶做過的話, 那就趕快糾正吧。

日常生活中的耳朵不良習慣

1.經常給孩子掏耳朵

孩子的耳朵裡面有耳屎, 愛乾淨的家長會忍不住給孩子掏。 如果不小心損傷耳膜, 也不能馬上發現, 孩子因為疼痛而哭鬧, 哄哄也就當沒事了, 直到過幾天突然發現孩子的耳朵流血或者流膿, 這時才到醫院就診, 耳朵往往已經感染了細菌。

2.捏緊兩側鼻子用力擤鼻涕

Advertisiment

感冒的時候鼻涕很多, 孩子自己又不會擤, 於是擤鼻涕就成了家長的事。 有的家長給孩子擤鼻涕時, 往往用兩個手指捏住他的兩側鼻翼, 讓他用力將鼻涕擤出。 這種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 而且很危險,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 如果兩側鼻孔都捏住用力擤, 鼻涕就會在壓力的作用下被從鼻後孔擠出, 到達咽鼓管, 引發中耳炎。

3.捂嘴捂鼻子打噴嚏

感冒了會打噴嚏, 過敏性鼻炎的孩子更是噴嚏不斷, 有的家長在孩子打噴嚏時會讓他憋住噴嚏, 有的家長則是捂著孩子的嘴和鼻子, 其實這樣做並不好。 因為人的咽部與中耳鼓室之間有一個咽鼓管, 它維護著中耳與外界的壓力平衡。 打噴嚏如果捂緊嘴和鼻子,

Advertisiment
會使鼻部壓力增高, 細菌、病毒就容易隨氣流由咽鼓管進入壓力低的中耳鼓室, 從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4.抗生素用得太隨意

孩子耳朵發炎時, 醫生會根據病情建議使用抗生素。 但抗生素用多久呢?當然是要用足療程。 可是有的家長不這麼想, 他們的標準是, 孩子的耳朵不疼了, 或是耳朵不流膿了, 說明病已經好了, 不發炎了, 當然就不必再使用抗生素。

家長這種隨意停藥的做法是不對的, 這樣會導致藥量不足, 藥效不夠, 不能完全殺死細菌, 使細菌產生抗藥性, 不僅不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或遲遲不好, 最後可能出現無藥可醫的情況。

所以,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按醫生指示服藥, 平時不濫用,

Advertisiment
一經使用, 分量絕對要夠。 舉個例子, 倘若醫生開了一周的藥量, 並指示一日服用4次, 絕對不能擅自減少成一日服用2次, 而且一定得將一周的劑量服用完畢, 以免殘留下來的細菌反撲, 導致中耳炎復發。

5.捏鼻子灌藥

孩子生病了卻不願意吃藥, 怎麼辦?捏著鼻子灌吧。 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可能都有過被灌藥的經歷, 現在面對自己的孩子, 也用這招吧。 且慢, 捏鼻子時孩子會掙扎哭吵, 這樣可能導致鼻腔分泌物或藥水通過孩子短直的咽鼓管進入中耳, 引發中耳炎。 其實捏著鼻子喝藥除了聞不到苦藥味外, 並不能影響味蕾。 另外, 孩子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較嬌嫩, 捏鼻子喂藥時, 家長的力度如果沒控制好, 還會導致鼻黏膜和血管損傷。

Advertisiment

6.拍打寶寶的臉

和孩子逗著玩時, 拍拍他的臉當然可以, 但注意要避開耳朵。 有時孩子調皮任性, 性急的家長會打孩子的臉, 這樣的行為一定要避免。 打臉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 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打臉時如果打到了耳朵, 孩子的耳膜在大力衝擊下可能受到損傷, 出現穿孔。 如果損傷到耳膜而家長沒有發覺, 穿孔的鼓膜會使中耳與外界相通, 除了對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外, 還會失去保護作用, 外界的細菌、污水、異物都會經穿孔進入中耳, 引起感染、流膿, 情況嚴重又不及時治療的話, 還會引發腦膜炎等其他疾病。

7.讓小寶寶平躺著喝奶

新媽媽在給小寶寶餵奶時, 如果不注意姿勢和體位, 也可能會給小寶寶的耳朵帶來意外的傷害。

Advertisiment
比如說讓寶寶平躺著喝奶, 寶寶的身體處於水準位, 很容易引起嗆咳, 此時奶汁便可能通過咽鼓管流入中耳。

小寶寶的咽鼓管長度較短而寬度較大, 更加接近水準位置, 奶水很容易經過咽鼓管進入中耳, 引起急性炎症。

一、寶寶耳朵意外及風險處理

1、不明東西進耳朵了

在寶寶2-5歲的階段, 比較容易發生異物進耳的意外。 因為這個階段的小寶寶比較調皮, 經常會不小心將小物體往自己的耳朵裡塞, 如果是小豌豆、小玻璃彈等都能輕易塞進耳朵。 及時爸爸媽媽及時發現了這些情況, 第一時間是要保持冷靜, 千萬不要自行給寶寶掏耳朵, 試圖把異物取出。

如果有尖銳的東東西幫寶寶掏耳朵, 一不小心就會降異物推得更進一些,損傷鼓膜。父母畢竟不是專業的,非專業的操作存在很大的風險。第一時間該做的是讓寶寶側著身,輕輕抖一抖寶寶進異物的耳朵,看異物能否抖出來,一來能都出來就更好,二來不能抖出來也可以避免異物進入更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馬上帶去醫院讓醫生把異物取出。

另外一種情況是,父母沒有第一時間發現寶寶耳內有異物,待到寶寶自己覺得很不舒服有自行掏耳朵的行為,或是發現媽媽出現無原因的耳朵流水甚至耳道出血的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2、耳朵進水了

現在有不少爸爸媽媽會然自己的小寶寶去學游泳,因為游泳可以強身健體,增強寶寶的抵抗力。但是寶寶游泳時,耳朵的保護工作做好了嗎?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寶寶游泳時不必採取特殊的保護措施,但是如果的耳朵帶有傷口的話,最好就停止游泳活動,或者給寶寶帶上耳塞,防止水裡的細菌進入耳朵,從而引發外耳道炎等疾病。

無論是寶寶游泳時而動進水了,還是媽媽給寶寶洗澡是不慎讓耳朵進水了,爸爸媽媽都可以不要太擔心,首先讓寶寶側頭,耳道口朝下,媽媽用手輕輕的向後、向上的方向揪寶寶的耳郭,這樣有助於讓水儘快流出。也可以使用軟綿棒,輕輕插入寶寶耳朵旋轉,把水吸幹,注意要固定好寶寶的頭不要讓他亂動。

二、寶寶耳朵疾病及治療

1、感冒時耳朵很難受

人的五官都是息息相關的,如果耳朵不能聽東西,嘴巴就不能說話,如果鼻涕多,吸鼻涕的時就能感覺鼻涕往咽部吞。而爸爸媽媽知道嗎?連接鼻咽部和中耳的通道就只咽鼓管,大人們的耳朵位置比較高,鼻子位置相對低,所以咽鼓管是斜的,大約與水平面呈30°角,當患有感冒、發燒等疾病時,病菌不容易感染到耳朵,而引發耳疾。

但是,寶寶與成人不同。寶寶小的時候,他的咽鼓管尚未發育成熟,非常短,而且是平的,當寶寶感冒、發燒時病菌就很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到中耳,從而引發炎症。寶寶的鼻子于耳朵,雖然看是兩個不同的器官,但它們的健康卻息息相關。

所以,當寶寶有上呼吸道感染時,如流鼻涕、咳嗽、發燒,明明白白就要注意一下幾點:

(1)當寶寶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是,要儘早治療,防止誘發中耳炎。

(2)細心觀察寶寶有無出現揪耳朵、摸耳朵的動作行為,如果有就及時就醫。

(3)在寶寶患病期間,避免讓寶寶乘坐飛機,因為飛機升降時回事中耳內部驟然變化,使寶寶耳朵更加容易被感染。

(4)如果寶寶有鼻涕,給寶寶擤鼻涕時,讓張口小嘴來擤。如果鼻子於耳朵同時閉合,會是中耳壓力增大,增加感染的幾率。媽媽也可以讓寶寶先擤一邊的鼻涕再擤另一邊。

2、耳朵發炎了

寶寶耳朵發炎的常見病是中耳炎和外耳道炎。中耳炎通常在寶寶1歲之後比較容易得,他們會在半夜裡疼得厲害,寶寶會哭鬧不止,不停地揪耳朵。大一些的寶寶還會說出耳朵裡有水,堵得慌。一旦寶寶兩周內有咳嗽、發燒、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媽媽應該考慮患了中耳炎,要儘快就醫。

三、寶寶耳朵的保健

1、不要自行給寶寶掏耳朵

如果媽媽觀察到寶寶的耳朵有耳屎等分泌物,就會馬上用棉簽或者其他搓尖的棉紙給寶寶掏耳朵,把“髒東西”清理乾淨。這樣做是大錯特錯的,知道嗎?其實只有外耳道的外側二分之一處部分生產耳屎,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寶寶可以通過咀嚼、張嘴等動作把耳屎排除。

此外,3歲以前的寶寶比較容易有耳屎,但是媽媽是不用刻意去清理。因為,耳屎是用來保護耳朵的,它像“哨兵”一樣守衛著外耳道的大門。平時“藏”在外耳道內,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粘附外來物質,如灰塵、小飛蟲等的作用。

加之,如果自行用棉簽掏耳朵,存在把耳屎推入耳內的情況,萬一推入了,就更加難以清理,處理不當甚至會傷害到鼓膜。媽媽們實在是覺得耳屎不乾淨,想幫寶寶清理的話,可以用清水給寶寶洗洗外耳。

2、用洋蔥敷耳能止疼

有很多人知道,在切洋蔥的時候,總會被它的氣味嗆到留眼淚,但卻不知道切洋蔥時散發出來的氣味,可以促進血液的流通,並能迅速止疼,提升抵抗力。而且洋蔥敷耳對於寶寶早期中耳炎治療能起一定的輔助效果。

如果寶寶有中耳炎,媽媽可以先將洋蔥剁碎,用乾淨、細密的紗布抱起來,然後放入微波爐稍微加熱一下,再放在寶寶的二道口上敷。注意洋蔥包和寶寶的耳朵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燙傷了寶寶的耳郭哦。

一不小心就會降異物推得更進一些,損傷鼓膜。父母畢竟不是專業的,非專業的操作存在很大的風險。第一時間該做的是讓寶寶側著身,輕輕抖一抖寶寶進異物的耳朵,看異物能否抖出來,一來能都出來就更好,二來不能抖出來也可以避免異物進入更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馬上帶去醫院讓醫生把異物取出。

另外一種情況是,父母沒有第一時間發現寶寶耳內有異物,待到寶寶自己覺得很不舒服有自行掏耳朵的行為,或是發現媽媽出現無原因的耳朵流水甚至耳道出血的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2、耳朵進水了

現在有不少爸爸媽媽會然自己的小寶寶去學游泳,因為游泳可以強身健體,增強寶寶的抵抗力。但是寶寶游泳時,耳朵的保護工作做好了嗎?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寶寶游泳時不必採取特殊的保護措施,但是如果的耳朵帶有傷口的話,最好就停止游泳活動,或者給寶寶帶上耳塞,防止水裡的細菌進入耳朵,從而引發外耳道炎等疾病。

無論是寶寶游泳時而動進水了,還是媽媽給寶寶洗澡是不慎讓耳朵進水了,爸爸媽媽都可以不要太擔心,首先讓寶寶側頭,耳道口朝下,媽媽用手輕輕的向後、向上的方向揪寶寶的耳郭,這樣有助於讓水儘快流出。也可以使用軟綿棒,輕輕插入寶寶耳朵旋轉,把水吸幹,注意要固定好寶寶的頭不要讓他亂動。

二、寶寶耳朵疾病及治療

1、感冒時耳朵很難受

人的五官都是息息相關的,如果耳朵不能聽東西,嘴巴就不能說話,如果鼻涕多,吸鼻涕的時就能感覺鼻涕往咽部吞。而爸爸媽媽知道嗎?連接鼻咽部和中耳的通道就只咽鼓管,大人們的耳朵位置比較高,鼻子位置相對低,所以咽鼓管是斜的,大約與水平面呈30°角,當患有感冒、發燒等疾病時,病菌不容易感染到耳朵,而引發耳疾。

但是,寶寶與成人不同。寶寶小的時候,他的咽鼓管尚未發育成熟,非常短,而且是平的,當寶寶感冒、發燒時病菌就很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到中耳,從而引發炎症。寶寶的鼻子于耳朵,雖然看是兩個不同的器官,但它們的健康卻息息相關。

所以,當寶寶有上呼吸道感染時,如流鼻涕、咳嗽、發燒,明明白白就要注意一下幾點:

(1)當寶寶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是,要儘早治療,防止誘發中耳炎。

(2)細心觀察寶寶有無出現揪耳朵、摸耳朵的動作行為,如果有就及時就醫。

(3)在寶寶患病期間,避免讓寶寶乘坐飛機,因為飛機升降時回事中耳內部驟然變化,使寶寶耳朵更加容易被感染。

(4)如果寶寶有鼻涕,給寶寶擤鼻涕時,讓張口小嘴來擤。如果鼻子於耳朵同時閉合,會是中耳壓力增大,增加感染的幾率。媽媽也可以讓寶寶先擤一邊的鼻涕再擤另一邊。

2、耳朵發炎了

寶寶耳朵發炎的常見病是中耳炎和外耳道炎。中耳炎通常在寶寶1歲之後比較容易得,他們會在半夜裡疼得厲害,寶寶會哭鬧不止,不停地揪耳朵。大一些的寶寶還會說出耳朵裡有水,堵得慌。一旦寶寶兩周內有咳嗽、發燒、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媽媽應該考慮患了中耳炎,要儘快就醫。

三、寶寶耳朵的保健

1、不要自行給寶寶掏耳朵

如果媽媽觀察到寶寶的耳朵有耳屎等分泌物,就會馬上用棉簽或者其他搓尖的棉紙給寶寶掏耳朵,把“髒東西”清理乾淨。這樣做是大錯特錯的,知道嗎?其實只有外耳道的外側二分之一處部分生產耳屎,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寶寶可以通過咀嚼、張嘴等動作把耳屎排除。

此外,3歲以前的寶寶比較容易有耳屎,但是媽媽是不用刻意去清理。因為,耳屎是用來保護耳朵的,它像“哨兵”一樣守衛著外耳道的大門。平時“藏”在外耳道內,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粘附外來物質,如灰塵、小飛蟲等的作用。

加之,如果自行用棉簽掏耳朵,存在把耳屎推入耳內的情況,萬一推入了,就更加難以清理,處理不當甚至會傷害到鼓膜。媽媽們實在是覺得耳屎不乾淨,想幫寶寶清理的話,可以用清水給寶寶洗洗外耳。

2、用洋蔥敷耳能止疼

有很多人知道,在切洋蔥的時候,總會被它的氣味嗆到留眼淚,但卻不知道切洋蔥時散發出來的氣味,可以促進血液的流通,並能迅速止疼,提升抵抗力。而且洋蔥敷耳對於寶寶早期中耳炎治療能起一定的輔助效果。

如果寶寶有中耳炎,媽媽可以先將洋蔥剁碎,用乾淨、細密的紗布抱起來,然後放入微波爐稍微加熱一下,再放在寶寶的二道口上敷。注意洋蔥包和寶寶的耳朵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燙傷了寶寶的耳郭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