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 飲食的改善首先是量的增加, 自不待言, 而質的改善本應以吃得健康為原則, 惜乎貪圖口福乃人之本性,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飲食的改善與滿足口福掛上了鈞。 脂肪經過加工, 尤其加熱之後, 無論其本身或輔佐之菜肴, 皆呈色、香、味俱全之態。 故欲圖口福者必重用之。
得飽口福固然亦是人生樂事。 但脂肪攝入過多, 則影響健康。 近年對脂肪口誅筆伐者多矣。 列數其罪狀不外有三:一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引發心、腦血管病;二是導致肥胖, 引發高血壓、2型糖尿病;三是與結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的發病相關。
Advertisiment
不過晚近的研究又注意到脂肪與肝臟之病相關。 脂肪肝, 許多人都已耳熟能詳。 不過由於“單純性脂肪肝”, 症狀多較輕微, 若能控制飲食、多加運動, 甚至可以不藥而愈。 故患者多不介意。 實則單純性脂肪肝只是“脂肪性肝病”的前奏而已。 如對其不加重視並力圖糾正, 日久亦可生變。 變為脂肪性肝炎之後, 則肝功能開始受到損傷, 若無有效治療, 則可進一步演變為脂肪性肝纖維化、脂肪性肝硬化, 甚至肝癌。
此說並非聳人聽聞。 有國外學者觀察一組脂肪性肝炎患者, 8年之中20%的患者進展為脂肪性肝硬化, 9%的患者因肝病而逝, 並有1%的患者罹患了肝癌。 而另一學者則以脂肪性肝硬化者為觀察之物件,
Advertisiment
醫學上有“隱原性肝硬化”之病名。 “隱原”者, 隱匿其病原也, 即此類肝硬化之病因既非熟知的傳染性肝炎所致, 亦非飲酒過量引起, 又無其他可併發肝硬化之疾病可查。 不過如今肝臟病專家皆認為所謂“隱原性肝硬化”, 至少半數其實即是脂肪性肝硬化!“至少半數”, 是說人類對疾病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 也許今後還會有新的病因發現。 但“至少半數”也說明了脂肪性肝硬化絕非罕見。
近代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脂肪在肝臟中沉積, 不但不能直接給肝細胞提供能量, 反而妨礙肝細胞對能量的攝取, 以致產生“氧化應激反應”, 導致過度的氧化過程。
Advertisiment
脂肪之罪又加一宗。 不過平心而論:罪, 其實並不在脂肪本身。 脂肪是人體重要營養素之一, 其提供人體活動之能量, 以每克計, 較等量之蛋白質與糖類更高出兩倍有餘。 “肚裡有油水不覺餓”, 是盡人皆知的事實;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 即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能被人體吸收的必備物質;人體皮下的脂肪有保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