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讓一歲大的寶寶說話真的是件困難事, 雖然寶寶已經可以很有力量的發出哭聲, 但是要像說話一樣發出各種不同的音, 則需要口腔肌肉與舌頭的配合, 對於只會吸吮的寶寶來說, 這時也只會開合嘴巴罷了!
或許媽媽想說, 從小就開始教, 語言發展較會比較快吧?對於這麼小的寶寶, 大腦還沒有辦法處理外在環境所帶來的訊息, 視覺頂多能分辨顏色, 還無法分辨目標的細微變化;聽覺也還處於尋找聲音來源階段, 無法辨別聲音的內容及涵意。
這樣聽起來, 好像從小教寶寶說話是沒必要的囉?其實不然,
Advertisiment
從感覺統合理論來看, 語言的發展需要視覺與聽覺的整合, 當媽媽跟寶寶講話的時候, 寶寶看到了媽媽的嘴型, 這就是視覺訊息;也聽到了媽媽的聲音, 這是聽覺訊息。
這兩種訊息傳遞到大腦, 經過了整理, 大腦才能清楚知道什麼樣的嘴型可以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這樣的整合、發音的能力, 大約也要在一歲過後才會發展出來!
什麼?要到一歲!
寶寶不是在六、七個月的時候就在“爸爸”、“ 媽媽”、亂叫了嗎?
很多媽媽在寶寶兩、三個月的時候會發現, 寶寶的哭聲有些不同了, 像是肚子餓、尿布濕、想找人玩、不舒服等時候哭泣,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我們會在寶寶四個月大的時候添加副食品, 除了增加寶寶的營養攝取外, 這些副食品的濃稠度與固態食物含量都比母乳或牛奶來得高, 因而寶寶必須有更多的口腔動作來協助副食品的吞咽, 不知不覺中口腔的動作也就跟著訓練到了!
練習到了六、七個月, 就會開始重複發出一些無意義的聲音, 像是“da da”、“ la la”等, 當然也會出現“爸爸”、“ 媽媽”的聲音囉!
小編有話說:這時候要提醒家長, 這時期的孩子處於“玩聲音”的階段, 即使對著外人喊“爸爸”也只是他在練習發音, 絕對不是認錯父親喔!非常歡迎家長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