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嬰兒的真正需求

饑餓感屬於出生後最初的體驗之一, 儘管是一種不太愉快的體驗。 這時嬰兒自己還不能做些什麼, 他們陷入恐慌, 並開始哭叫。 母親早晚會過來解除他的饑餓。 嬰兒開始學會把他的不快、他的不舒服表達出來, 他會因此得到回應。 這一回應中包含了一系列資訊:母親走過來, 抱起孩子, 把他緊緊摟在懷裡。 這時孩子感受到皮膚的接觸, 也許又聽到了母親的心跳聲, 他會反射性地開始吮吸。 於是饑餓的感覺逐漸減退了。 嬰兒感受到了他所處的這一情景給予他的點點滴滴。 但他還沒有認識到這點點滴滴都是一個整體。

Advertisiment
他還需要較長的時間去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 在不斷的重複中形成了一個由各個年齡階段構成的感覺過程。

每當嬰兒因為不舒服而哭叫時, 他都得到了回應。 從一刻開始, 他就發現, 在不舒服、發出信號(哭叫)和回應之間的一種相互聯繫, 以後他會把這一體系作為工具來使用, 而不是真正地看清楚這種聯繫。

他漸漸明白:我給出信號就會有回饋, 並且是一個積極的回饋。 我哭叫, 就會有人來解除我的饑餓;我再也不需要有什麼恐懼了。

這裡有兩個因素很重要:如果母親任由孩子長時間地哭叫, 然後才給出安撫他的回應, 這在孩子的理解中意味著:我必須大聲地哭, 長時間地哭, 這樣才能得到回應。

Advertisiment
每一個有過哺乳經驗的母親都知道, 當聽到孩子因饑餓而哭出第一聲時, 她的奶水就會自動地流入乳☆禁☆房。 從孩子哭叫到奶水從乳腺流進媽媽的乳☆禁☆房僅幾秒鐘的時間。 如果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已經相當熟悉, 母親甚至大概知道在哪個時間點孩子應該餓了, 而那神奇的先天機制就開始運轉了。 我回想起我的妻子偶爾說起, 奶水流進她乳☆禁☆房了, 還沒等她把這句話說完我, 孩子就發出了他的第一個信號。

誰知道這些並因此在孩子還沒有真正開始哭之前就開始給他餵奶, 並在他因為不舒服而發出的第一個聲音時就抱起他, 誰就讓孩子體驗到了他也可以用微弱的信號來進行交流。 所以要讓孩子理解, 強烈的信號絕非必要。

Advertisiment
如果由著孩子哭叫, 他就會認為那些細小的信號是無效的, 孩子就會養成哭叫的習慣。

給媽媽的建議

母嬰依戀是嬰兒早期的主要依戀關係。 隨著成長, 寶寶對刺激的需求不斷增加, 媽媽的撫慰、呵護逐漸不能滿足他的探究興趣, 此時爸爸的介入對寶寶的成長具有積極作用。 寶寶可以獲得更多新鮮的刺激, 並感知男性在力量、聲音、觸覺方面的不同, 為寶寶特別是男嬰性別角色的確立奠定基礎。

過於依戀媽媽的寶寶, 會缺乏獨立, 勇敢、冒險的品質, 喜歡賴在家人的身邊, 這對他將來入園學習非常不利。 通過與寶寶互動, 爸爸與寶寶建立新的情感聯繫, 使寶寶依戀媽媽的強度減弱, 降低分離焦慮, 有利於發展和諧的父子關係。

Advertisiment

在照顧寶寶時, 爸爸和媽媽可以採取這些方法:

1 媽媽及時滿足寶寶的生理需要, 發展嬰兒安全型依戀。 在寶寶心情好的時候唱歌, 講故事給他聽, 此時寶寶的求知欲比較強, 學習起來興致盎然。 別只注意寶寶的飲食起居, 如果跟寶寶玩一些遊戲, 他會非常高興的。

2 媽媽不要對寶寶捨不得“撒手”, 不讓爸爸插手, 而要分出適當的時間讓寶寶與爸爸互動, 製造父子間的良好氛圍。 除了爸爸外, 像爺爺, 姥爺也可以介入與寶寶的互動。

3爸爸跟寶寶一起玩騎大馬, 將寶寶托在高空等遊戲時, 要注意安全。 遊戲中, 當寶寶有探究欲望時, 爸爸可以在旁邊照顧, 而馬上制止。 如果寶寶認知發展得早, 在他接觸複雜物品時,

Advertisiment
可以慢慢演示給他看, 然後讓他自己操作。

4 男寶寶和女寶寶在興趣、體質方面存在先天的差異。 男寶寶對棍棒一類較大的物體感興趣, 女寶寶則喜歡柔軟、安靜的玩具。 照顧寶寶時, 可以根據寶寶的身體特點安排相應的活動, 比如男寶寶看到拖把總會伸手去夠, 你可以輔助他將拖把提起來, 讓他感受物品的力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