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空間智能的培養, 除了經由手眼協調的平面涂鴉之外, 透過搭積木的過程, 也能讓兒童從小學習如何操作大小不同形式的積木, 同時培養其對藝術、科學和數學的初步了解, 以及空間設計、建筑形構的基礎。
仔細觀察許多兒童所創作出的積木模型, 其實正是反映了他們所觀察到的真實生活的實際結構;透過這些兒童親手制作的模型, 更可藉此來了解他們所認知的周遭建筑環境。 兒童對環境的認知來自于他們在創作過程中, 對積木的形狀及空間的掌握, 而另一方面, 也由于空間是兒童最初感官的體認,
Advertisiment
嘗試透過對空間的體驗與理解'兒童們能夠從中發現、認識、接受自我的本質, 加上老師的巧妙引領, 更能深刻的去感受積木這種不同材料的內部結構, 以及積木對外在物質和精神世界之間的連貫性。 而父母親陪同孩子一同游戲積木, 更可讓兒童從玩積木中悟出許多人生的哲理:“人生就像搭積木, 有成功, 也有失敗, 甚至失敗的機率比成功的機率還要高些, 但是人卻不能放棄努力, 才有機會成功。 ”
積木——幼兒的禮物
幼教專家Frederich
Froebel提出“從做中學”這樣一套幼兒園的思想體制, 創造出所謂的“禮物”(gift)模式'其中的主要設計, 便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積木所構成,
Advertisiment
在搭積木的游戲中, 其特性并不像兒童在玩其它的玩具時, 需要有成人的協助與陪伴, 此外無須規則、也不用電池, 具有容易操作的特點, 因而即便是隨性的搭, 都能輕松的給予孩子一個完全不受干擾的“即興創作”空間, 遂能逐漸發展出兒童主動計劃、創造、組織和游戲的能力。 >>>不愛搭積木是她思維能力差嗎?
Advertisiment
搭積木與藝術、數學和科學
美國學者Suzanne Kolodziej
嘗試以積木為題, 設計了一系列連結藝術、數學和科學相關的課程。 在此課程設計之初, 首先她思索到此時的家長應該要先設定自身會優先考慮的究竟是什么呢?目的何在?于是提出2項疑問: >>>想方設法, 讓寶寶玩積木!
1、要依循父母的角度去決定積木的功能呢?
2、還是依照孩子的個別差異, 來提供孩子不同的玩法呢?
在第一次的錯誤實驗中, 盡管她費了許多心思在計劃和介紹這個課程, 以及如何使用積木來達到大小形狀等概念的形成, 卻在示范之后讓學生選擇他們的積木, 并且給他們積木板和膠水, 因而造成兒童們利用不到7分鐘的時間, 快速的完成了他們的成品;馬上明了到其所犯錯誤的她'立即決定收回膠水,
Advertisiment
而家長在此過程所擔任的角色即是在分享他們的發現及觀察, 并提供描述性的意見, 讓幼兒有機會表達自己對自己作品的意見, 然而必須注意的是:絕不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做和必須要做什么。
Advertisiment
學者Leeb-Lundberg認為兒童在搭積木中所運用的藝術知能和對藝術的感受, 其實正如一個數學家視數學為一門創造的藝術, 是非常相近的, 他發現孩童剛開始在搭積木時, 首先會學習到的是線條的排列組合, 接下來的則是如何運用空間的垂直性來建構塔樓, 而當他們學習到了成功的組合直條木和塔樓時, 便可連結到有關數學的長度、重量, 以及科學的平衡、穩定和引力等概念, 同時被運用在其中;此外, 圓柱和橫梁亦是在兒童創作的過程中, 十分常見也是最被普遍使用的, 圓柱垂直的特性可以支撐住橫梁'而橫梁則可支撐住一些較重的結構, 如墻、屋頂或道路。
另一方面,搭積木時,將運用到諸多藝術概念如:平衡、形狀、對稱、重復、比例等,這些美的原理原則,皆可經由創作的過程來激發出藝術的靈感;在搭積木中,美學的鑒賞力亦可運用在大小形狀的安排,來連結與建構出如同數學一般的特質。因為科學亦是一連串探索與發現的過程,必須運用到觀察、對照、分類、假設和解釋等概念,而搭積木則可成為是實際操作與利用這些觀念的媒介物。
用積木形構建筑概念
透過積木的搭棧,兒童參與嘗試各種不同大小形狀和空間組合的運用,因此是一種極適合2~4歲小孩學習視覺空間智能的有效技巧,藉此可以用來導入建筑結構的觀念;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兒童透過推積木的過程,會十分自然地創造出和他們身處環境相符的建筑物,長時間的培養便可形構出為來的小小建筑師。建筑,是一門創造的藝術,也是一種建構的過程和難得的空間體驗,而在操作積木的過程中,兒童將能學習如何讓自己的想法和夢想,具體成形在他們的作品之上。 >>>搭積木:提高寶寶潛能
編輯:芯蕊
如墻、屋頂或道路。另一方面,搭積木時,將運用到諸多藝術概念如:平衡、形狀、對稱、重復、比例等,這些美的原理原則,皆可經由創作的過程來激發出藝術的靈感;在搭積木中,美學的鑒賞力亦可運用在大小形狀的安排,來連結與建構出如同數學一般的特質。因為科學亦是一連串探索與發現的過程,必須運用到觀察、對照、分類、假設和解釋等概念,而搭積木則可成為是實際操作與利用這些觀念的媒介物。
用積木形構建筑概念
透過積木的搭棧,兒童參與嘗試各種不同大小形狀和空間組合的運用,因此是一種極適合2~4歲小孩學習視覺空間智能的有效技巧,藉此可以用來導入建筑結構的觀念;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兒童透過推積木的過程,會十分自然地創造出和他們身處環境相符的建筑物,長時間的培養便可形構出為來的小小建筑師。建筑,是一門創造的藝術,也是一種建構的過程和難得的空間體驗,而在操作積木的過程中,兒童將能學習如何讓自己的想法和夢想,具體成形在他們的作品之上。 >>>搭積木:提高寶寶潛能
編輯: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