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入園前, 父母就開始跟著著急, 著急孩子的生活、著急孩子的學習, 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能力和成績能領先其它孩子。 因此, 很多父母都會利用孩子園外的時間給予各種輔導、培訓, 讓小小孩子覺得累。 這種現象被現代教育稱為“搶跑教育”。
面對“搶跑教育”, 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家長把搶跑早學當成培養孩子的捷徑, 在幼稚園搶跑學習語數外等知識已成普遍現象。 但是畢竟外面的補習班教學與正規的學校教學有差距。 3~6歲的兒童正是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 養成的習慣也不易改變。
Advertisiment
孩子年齡越小, 對知識理解的能力差異就會越大, 有些知識等孩子到了6歲才學會十分輕鬆, 非要他們5歲半甚至5歲就學, 會使他們感到特別費勁、特別有壓力, 這是十足的揠苗助長。 家長們經常抱怨花了大量精力教育孩子, 對孩子進行早教, 去各種輔導班, 老師也精心講解各種知識。 但是孩子就是學不進去, 家長們甚至懷疑孩子的智商有問題。 其實並不是孩子的智商不夠,
Advertisiment
有研究表明, 一個15歲的孩子只需一年就能學完小學6年的知識並取得優秀的成績。 家長完全沒必要在學齡前給孩子太多的“知識灌輸”, 會做多少算術題、能識多少個字或者能背多少首唐詩, 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 相反, 啟蒙好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讓他們學會觀察、學會思考, 能大膽地表現自己, 善於與人溝通, 並且能養成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的良好習慣, 這些能力才是基礎中的基礎, 遠比單純地學“知識”重要得多。
6歲前的孩子有邏輯思維, 他們並不懂成人的教育, 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6~12歲, 兒童才開始形成到的是非感,
Advertisiment
畢竟, 在普教系統的小學中, 各科老師在各區教研室的統一培訓下, 教學方法與管理方法都非常科學, 並趨於一致, 有利於孩子系統學習知識。
而對於老師來說, 孩子在幼稚園學習了小學的知識並不能減輕老師授課的壓力, 反而使得老師在授課上增加了困難。
所以, 家長不必過度焦慮, 沒有必要在幼稚園時就給孩子灌輸過多的知識, 揠苗助長, 如此只會適得其反, 磨滅了孩子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