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跑教育並不能真正惠及孩子

孩子在入園前, 父母就開始跟著著急, 著急孩子的生活、著急孩子的學習, 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能力和成績能領先其它孩子。 因此, 很多父母都會利用孩子園外的時間給予各種輔導、培訓, 讓小小孩子覺得累。 這種現象被現代教育稱為“搶跑教育”。

面對“搶跑教育”, 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家長把搶跑早學當成培養孩子的捷徑, 在幼稚園搶跑學習語數外等知識已成普遍現象。 但是畢竟外面的補習班教學與正規的學校教學有差距。 3~6歲的兒童正是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 養成的習慣也不易改變。

Advertisiment
社會上品質參差不齊的各種補習輔導機構, 師資力量強弱不一。 有些機構教育方法並不科學, 教給孩子的學習方法也不科學, 如果孩子在幼稚園時, 就形成了錯誤的學習方法, 並且帶入了今後的學習中, 這將會對以後的學習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並且很難糾正。

孩子年齡越小, 對知識理解的能力差異就會越大, 有些知識等孩子到了6歲才學會十分輕鬆, 非要他們5歲半甚至5歲就學, 會使他們感到特別費勁、特別有壓力, 這是十足的揠苗助長。 家長們經常抱怨花了大量精力教育孩子, 對孩子進行早教, 去各種輔導班, 老師也精心講解各種知識。 但是孩子就是學不進去, 家長們甚至懷疑孩子的智商有問題。 其實並不是孩子的智商不夠,

Advertisiment
而是沒到學習的階段, 簡單來說, 就是沒有“開竅”。 這樣的學習是死記硬背的學習。 >>>面對“霸道”寶寶怎麼辦?

有研究表明, 一個15歲的孩子只需一年就能學完小學6年的知識並取得優秀的成績。 家長完全沒必要在學齡前給孩子太多的“知識灌輸”, 會做多少算術題、能識多少個字或者能背多少首唐詩, 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 相反, 啟蒙好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讓他們學會觀察、學會思考, 能大膽地表現自己, 善於與人溝通, 並且能養成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的良好習慣, 這些能力才是基礎中的基礎, 遠比單純地學“知識”重要得多。

6歲前的孩子有邏輯思維, 他們並不懂成人的教育, 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6~12歲, 兒童才開始形成到的是非感,

Advertisiment
能夠辨別好壞。 也就是說, 兒童在進入小學之後, 才開始建立是非觀, 理解教育的含義。 因此父母要利用好兒童的創造期, 讓兒童成為自己的主人, 不要讓孩子沒進小學門時就變成書呆子或見了讀書上課就頭疼。

畢竟, 在普教系統的小學中, 各科老師在各區教研室的統一培訓下, 教學方法與管理方法都非常科學, 並趨於一致, 有利於孩子系統學習知識。

而對於老師來說, 孩子在幼稚園學習了小學的知識並不能減輕老師授課的壓力, 反而使得老師在授課上增加了困難。

所以, 家長不必過度焦慮, 沒有必要在幼稚園時就給孩子灌輸過多的知識, 揠苗助長, 如此只會適得其反, 磨滅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Advertisiment
把學習視作一件痛苦的事情, 產生畏懼逆反心理。 我們看馬拉松比賽, 一開始就發力跑的最快, 沖在最前面的選手並不一定就是最後的冠軍, 往往幾圈過後, 就開始後繼無力, 最終落到了別人後面。 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 起跑過早, 跑的快並不意味著是跑的最遠的。 兒童的學習應當順應孩子的興趣自然發展, 注重潛能的開發, 在小學階段, 家長應該更多關注孩子性格培養與學習能力培養, 為今後長期的學習建立良好的基礎。 跑的最遠的孩子才是笑道最後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