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 寶寶在情緒激動時, 會對大人說一些過激或強硬的話。 有的大人聽完後會很當真, 並被激怒。 其實, 不能用理解大人話語的方式來理解寶寶的語言。 與行為一樣, 寶寶的語言背後也隱藏著小人兒的“小心思”。 只有摸准了他們的“小心思”, 才能明白他們的真正需求。
案例1:“我討厭你, 媽媽!”有的時候孩子不高興、發脾氣時, 會沖著媽媽大聲嚷嚷, 甚至會說:“我討厭你!”
應對:
遇到這種情況, 媽媽也不必委屈難過, 因為這並不是孩子的心裡話。 媽媽是孩子最親近、最信賴的人, 所以向媽媽發洩內心的壓力是很正常的事,
Advertisiment
“我爸爸是世界上最有本事的爸爸!”“我爸爸比你爸爸有本事!”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之間相互“炫耀”自己的爸爸。
應對:
心理學家認為: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 自我誇耀不僅是一種正常現象, 還是健康心態的表現。 在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 會自然而然地肯定自我。 當他們想要引起他人注意時, 或者是想讓別人瞭解他所做出的成就時, 會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心情。
Advertisiment
在生活中, 父母該如何恰如其分地稱讚自己的孩子?如何引導孩子自我欣賞呢?
1父母的榜樣示範。 孩子是通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行而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舉止的, 所以父母要學會適當地表達自己的信心, 特別是在談論自己的成就和表現時, 更要實事求是, 不要誇大其詞。
2恰如其分地表揚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 要具體指出哪些言行是恰當的, 哪些是不當的, 避免使用“好孩子”、“你真棒!”這類空泛的表揚。 要著重讚賞他取得成就所付出的努力, 淡化結果。 例如:“教練說你這次劃水的節奏掌握得不錯”, 而不是“你遊得真快”,
Advertisiment
3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欣賞。 父母要引導孩子接受真實的自己, 欣賞自己的優點和表現,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和評價, 這樣孩子也就不會為了博得他人的認可而吹牛。
4引導孩子學會移情, 也就是要考慮他人的感受。 一般來說, 四五歲的孩子還不會自覺地去欣賞他人的優點, 更不會對他人說讚揚的話, 但是他們可以從父母那裡學習尊重他人, 這對於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
5當發現孩子有“吹牛”的毛病時, 不要過度反應。 如果因為孩子的吹噓行為大發雷霆, 甚至打罵孩子, 只會使事情更糟。 因為孩子的自信心會變得更加低落, 更依賴“吹牛”引起別人的關注和認可。
Advertisiment
2歲的圓圓坐在沙發上看動畫片, 媽媽在廚房裡說道:“圓圓, 要吃飯了, 先把電視關了, 吃完飯再看, 好嗎?”“我不!”
“圓圓, 你都刷完牙了, 不能再吃餅乾了。 ”“我就要吃!”
應對: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2歲左右正是兒童“第一反抗期”形成的階段。 反抗是兒童自我意識萌芽的自然表現, 也是兒童健康成長的標誌。 所謂自我意識, 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 即把自己和外界區分開, 意識到自己和外界的關係, 特別是自己和別人的關係。 這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心理活動, 兩三歲的兒童還只是處在萌芽階段。
由於身體和動作的發展, 兒童探索周圍世界的範圍在逐漸擴大, 他們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 開始嘗試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