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撥浪鼓也能提高寶寶語言能力

陳蓉購物回家, 婆婆又在放《阿彌陀佛》給朵朵聽!陳蓉心裡鬱悶至極, 朵朵這麼小就天天聽這種恐怖兮兮的音樂, 會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陳蓉嘗試著跟婆婆溝通, 可婆婆堅持放這種音樂, 說是可以清心明欲、增長無上智慧。 正在陳蓉一籌莫展的時候, 表姐李茜來了, 終於有專業人士來主張正義了。 “佛教音樂是開智、增慧、身心健康的好音樂, 可以多聽, 尤其清新、明快、爽朗的佛教音樂。 ”表姐果斷地下了裁斷。 陳蓉聽後不哼聲了, 只在心裡暗想:“為了寶寶的未來, 我忍!

這個階段的寶寶要做語言訓練的話,

Advertisiment
就要從聽覺開始。 各種能發出聲音的材料都可作為訓練工具, 如小鈴、音樂盒、鑰匙串、勺子輕敲碗邊等。 玩時, 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的左邊、右邊、上邊、下邊、前後等處搖鈴, 或者發出其他的響聲, 讓寶寶辨別聲音從何處發出。 儘管你看不到寶寶對此會有明顯的反應, 但對他以後語言能力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

2個月的寶寶聽見媽媽的聲音會做出積極反應, 會嘗試著發出簡單聲音。 他的舌頭和嘴唇還不是很靈活, 發音的時候是氣息往往會隨著張口大小來變化, 所以他往往會發出獨特的“咿咿呀呀”的聲音。

寶寶語言的訓練隨時可以進行, 如:睡覺前傾聽搖籃曲等節奏舒緩、旋律優美的樂曲, 可以刺激寶寶的聽覺器官, 促進大腦機能的發展,

Advertisiment
訓練寶寶的傾聽能力, 等等。 另外, 父母在和寶寶身體接觸時, 要儘量跟寶寶說話, 這種簡單而又始終如一的談話, 對寶寶的語言發展非常重要。

父母可以先叫寶寶的名字, 然後用目光注視他, 並開始用一種歌唱的聲音來發出“a”的聲音, 接著再撫摩他, 沖著他微笑, 稍停一會兒, 再做一遍。 當寶寶哭泣後, 父母發出與他們哭聲相同的聲音;笑的時候也發出與他們節奏相同的聲音, 這都是可以促進寶寶語言發展的遊戲。

☆音樂聲裡鈴鐺響

遊戲目的:

訓練小寶寶的聽覺, 開發寶寶的右腦。

遊戲步驟:

1.將繩子一端系在能響的玩具上, 另一端套在寶寶的小手腕上。

2.拿著寶寶的手臂, 輕輕搖晃, 使鈴鐺發出聲音。

3.引領寶寶自己晃動手腕,

Advertisiment
讓玩具發出聲響。 重複幾次之後, 他便會體會到自己的動作和聲音的聯繫。

遊戲互動:

當寶寶注意到自己手上的搖鈴時會很好奇, 他甚至會想用另一隻手把鈴鐺摘下來。 這個時候大人要注意引導寶寶, 並告訴她鈴鐺響了。 要努力讓寶寶喜歡這個遊戲, 並且讓他學會自己搖鈴玩。

于博士溫馨提示:

遊戲時, 大人一定要在場。 大人離開時, 要將套在寶寶手腳上的繩子取下來, 放到比較遠的地方, 以免造成意外。

媽媽須知:

右腦是音樂腦,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有播放音樂的條件, 父母可以選擇智力音樂按照節奏類型稍做編輯, 根據寶寶不同的生活環節選擇不同的智力音樂做背景, 使寶寶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很好的訓練。

Advertisiment
不過要注意, 用音樂來訓練寶寶的聽覺時, 聲音要放到比人說話的聲音稍大點。

☆條件反射笑笑笑

遊戲目的:

寶寶越早學會逗笑就越聰明, 這個遊戲養成寶寶逗笑的條件反射。

遊戲步驟:

1.大人抱著寶寶, 撓撓他的身體, 摸摸他的臉蛋, 用快樂的聲音、表情和動作去感染寶寶。

2.寶寶的目光漸漸變得柔和而不是開頭那樣緊張, 眼角出現細小的皺紋, 口角微微向上, 出現了快樂的笑容。

遊戲互動:

有些寶寶喜歡大人摸摸胸脯, 另一些寶寶喜歡大人撓撓胳肢窩,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癢癢肉”, 家長們要掌握寶寶癢癢肉的所在。 另一些寶寶喜歡看大人做怪臉, 或看某一種玩具的怪動作, 家長們找到了這種能引起寶寶發笑的方法,

Advertisiment
就能經常讓寶寶開懷大笑。

徐博士溫馨提示:

逗笑一般出現在寶寶出生後14天~21天, 個別寶寶出現得早些或遲一些, 生活在快樂環境下的寶寶會笑得早一些。 愛笑的寶寶招人喜歡, 容易獲得朋友和得到支持, 將來會生活得更加幸福。

媽媽須知:

經常觸摸寶寶有利於寶寶情緒的穩定, 觸摸按摩可以刺激神經末梢的感受器, 引起神經衝動, 經由脊髓傳到腦部, 讓人產生鬆弛舒暢的感受, 所以通過觸摸, 不但可以刺激寶寶的感覺器官, 更能夠調節情緒反應, 達到平衡狀態。

☆寶寶唱歌了

遊戲目的:

提高寶寶“說話”的熱情, 對寶寶的語言、交往等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而且通過學習這種有節奏的聲音, 可以提高寶寶對節奏的敏感度。

遊戲步驟:

1.寶寶精神狀態好的時候,媽媽與寶寶面對面,視線相對。

2.媽媽自編簡單的小曲調,“咿咿——咿咿咿——咿——”,反復唱給小寶寶聽。

3.放慢速度,引導寶寶學著發出“咿咿——咿咿咿——咿——”的聲音。

4.寶寶每發對一個音,就親一下寶寶,給寶寶一個鼓勵。

5.附和著寶寶的曲調與寶寶一起“唱歌”。

遊戲互動:

這個時期的寶寶雖然還不能說話,但是已經能夠發出一些短音,同他“交流”,可以刺激寶寶的說話興趣。另外,媽媽在說話的時候儘量看著寶寶的眼睛,帶著笑容慢慢的說,說的越慢,寶寶也就越容易接受。徐博士溫馨提示:

做這個遊戲的時候,家長髮的音必須是短音,比如“嗒嗒嗒”、“啪啪啪”等,短音的節奏性要強,可以配以相應的動作來表示節奏。

媽媽須知:

千萬不要以為寶寶的語言能力是無師自通的。其實,寶寶每天都在留意大人發出的各種聲音。所以聰明的媽媽要給寶寶豐富的“學習”材料,幫助他更快地開口說話。

☆木魚敲敲敲

遊戲目的:

培養寶寶的節奏感,讓他逐漸認識自己和環境之間的關係。

遊戲步驟:

1.拿出木魚和小錘兒,在寶寶的眼前展示一下,讓寶寶注意發聲的物體。

2.當著寶寶的面,敲一下木魚兒,讓寶寶注意到聲音。

3.停頓一下後,再次敲擊木魚兒,讓寶寶確信聲音是由木魚兒發出的。

4.在寶寶面前連續地敲擊幾下木魚兒,讓寶寶感受聲音和敲擊動作之間的關係。

5.拿起寶寶的小手,幫助他握住小錘兒,敲擊幾下。

遊戲互動:

寶寶現在能夠注意到一些持續不斷的聲音,大人要抓住機會製造一些聲音來培養寶寶的節奏感。而敲擊木魚的聲音是非常適合的,這種聲音既不刺耳,又容易控制節奏。

徐博士溫馨提示:

敲擊木魚兒的聲音不要太密,而且時間不要長,一般連續敲四五下就可以了,注意不要讓寶寶獨自拿小錘,以免碰傷。

媽媽須知:

寶寶剛出生時就對聲音有所反應,良好的聽覺發展能使得他們在日後的生活與工作中表現出色:聽覺敏銳、記憶牢固、語言出眾、音感出眾、智力發達等等。

☆咚咚撥浪鼓兒響

遊戲目的:

在玩撥浪鼓的過程中,通過手腕的運動使撥浪鼓發出聲響,寶寶可以認識到自己對外界事物產生的影響。

遊戲步驟:

1.在寶寶面前拿起撥浪鼓,輕輕搖晃幾下,發出“咚咚”的響聲,吸引寶寶的注意。

2.拿起寶寶的小手,幫助他抓握住撥浪鼓,一邊搖晃一邊念兒歌:“撥浪鼓,咚咚敲”,然後停頓一下,說:“嚇了寶寶一大跳”。

3.再次搖晃撥浪鼓,然後念:“撥浪鼓,咚咚響”,然後停頓一下,說“寶寶自己會敲響兒”。

遊戲互動:

當寶寶看到大人拿起撥浪鼓,他的目光會追隨著大人的動作。然後大人把撥浪鼓放到寶寶手裡,幫助寶寶發出聲音。這個時候大人適當的念起兒歌,寶寶會很高興。隨著節奏的快慢,寶寶的節奏感和聽覺就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徐博士溫馨提示:

小寶寶的耳鼓膜非常脆弱,因此搖撥浪鼓的時候,幅度不要太大,防止發出的聲響太過刺耳。另外,撥浪鼓要放在寶寶視線的前方搖晃。

媽媽須知:

俗話說“十聾九啞”,可見,語言發育過程中,最主要的刺激因素就是聽覺刺激。等到寶寶能聽辨聲音的方向時,他就有了聽覺選擇性。

☆媽媽跟寶寶說話

遊戲目的:

鍛煉寶寶聽覺,讓寶寶能夠早日開口說話。

遊戲步驟:

1.在寶寶哭鬧或清醒時,媽媽一邊撫摸他的頭,一邊用緩慢、柔和的語調和他說話,如:“寶寶乖,不哭了,讓媽媽抱抱寶寶。”“寶寶,我是媽媽,媽媽喜歡你,你是個乖寶寶。”

2.緊緊地摟著他,輕輕搖晃記下。然後,放下他,繼續愛☆禁☆撫他,繼續講安慰的話語。

遊戲互動:

寶寶在哭鬧時,媽媽的安撫音對寶寶的影響很大。這時,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

徐博士溫馨提示:

不斷的給寶寶說話,刺激了寶寶的聽覺,而且安慰的聲音和充滿愛意的詞語可使你的寶寶更容易入睡。

☆媽媽教給小寶寶

遊戲目的:

引導寶寶模仿發出1~2個母音如a、0等。

遊戲步驟:

1.大人面對寶寶,做張口、吐舌的動作發音,誘導寶寶發出單個母音如啊、喔,或啊咕、啊咕等聲音。大人的口形要略為誇張,音要拉長,便於寶寶模仿。

2.當寶寶能發出清楚的聲音時,用答錄機錄下,然後在寶寶清醒時播放,以誘導寶寶更清晰地發出聲音。

遊戲互動:

寶寶還不會模仿大人發出聲音,但是他的聽力已經很好了,所以大人以誇張的嘴形來發出聲音的時候,寶寶已經知道這個音要用什麼嘴形。

徐博士溫馨提示:

寶寶如果因為發不出音而著急,大人可以做個鬼臉逗寶寶笑,然後再繼續遊戲。通過訓練,有的寶寶在2個月的時候就能發出1~2個母音。

媽媽須知:

兩個月左右,寶寶的聽覺發展已經很好了,他會對突然關門的聲音,或東西掉落的聲音相當敏感,如果他正在吃奶,也會停下來,轉而注意聲音來源。

☆開心的談話

遊戲目的:

媽媽經常開心地對寶寶說話,會讓寶寶從小有開朗的性格,同時奠定語言的基礎。

遊戲步驟:

1.當寶寶醒來的時候,與他面對面相視,大約相距30釐米的距離。

2.用溫暖、關愛的目光看著他,並輕輕呼喚他的名字或叫他“寶寶”。

3.用輕快的聲音對寶寶說話,語速儘量放慢,稍微提高音調。

遊戲互動:

媽媽的聲音儘量溫柔、清脆,不斷的跟寶寶說些快樂的事情。寶寶雖然不理解語言,但是媽媽的語調以及說話時間的長短,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寶寶。

徐博士溫馨提示:

媽媽的聲音對寶寶來說是充滿安全感的聲音,這與從懷孕階段就已經開始聆聽媽媽的聲音有關,所以媽媽要多跟寶寶說話。

媽媽須知:

寶寶學說話是從聽開始的。父母應該當個解說員,隨時解說你正在做的事情。注意語速要慢,採用重複語言,進行刺激,這樣寶寶的聽覺就會慢慢的發展起來,為以後的說話打下基礎。

☆聽,玩具的聲音

遊戲目的:

鍛煉寶寶的聽覺能力,為寶寶開口打下基礎。

遊戲步驟:

1.準備好不同大小、不同尺寸 、不同質地的各種填充動物玩具,擺放在寶寶床邊。

2.在他的面前一邊晃動玩具一邊說,“嗨,寶寶”,“你好嗎?”,等等。

3.注意在晃動玩具說話時,你要根據不同的動物玩具變換說話的聲音、語調,以給寶寶傾聽不同聲音的機會。

遊戲互動:

媽媽要不斷的根據玩具變化聲音,如拿著的是小鳥,就用細細的嗓音說,如果拿著小豬,就用悶悶的聲音。寶寶會很高興聽到各種變化的語調。

徐博士溫馨提示:

做這項遊戲要保證周圍環境的安靜,而且做這個遊戲時,要注意拿些小一點兒的玩具,以便你的寶寶可以抓起它們。

媽媽須知:

因為父母用藥或是孩子出生後用藥不當等原因造成先天性耳聾的寶寶不在少數,所以,寶寶出生後要及時做做聽力檢查。一般來說,寶寶出生5天以後就可以查出聽力情況。專家建議,最好帶寶寶在出生一個月左右到醫院做聽力篩查,這樣如果是先天性耳聾就可以及早採取措施。先天性耳聾的孩子在3歲以前做電子耳蝸,聽力基本可以恢復到正常水準。

☆寶寶當當小舞伴

遊戲目的:

刺激寶寶的聽覺和前庭覺,開發寶寶的智力。

遊戲步驟:

1.在安靜的室內播放簡單、快樂、輕鬆的曲子。

2.把寶寶抱在懷裡,看著寶寶的眼睛,詢問:“我可以跟你跳個舞嗎?”

3.在寶寶耳邊哼著歌,用一隻手托著他的頭部,一隻手抱著他的背部,隨著音樂向前、向後晃動寶寶的身體。

4.曲子結束時,向他表示感謝。

遊戲互動:

音樂開始,大人很紳士的請寶寶跳舞。抱著寶寶的時候,動作要與平常不同,讓寶寶明白這不是簡單的抱著。而大人溫柔的動作,會讓寶寶感到舒服。然後在音樂結束,大人對寶寶表示感謝。這種流程會讓寶寶感覺很新奇。不斷重複這個遊戲,無論是在聽覺方面還是平衡身體方面,寶寶都會得到長足的進步。

徐博士溫馨提示:

搖晃身體的時候動作不要太大,因為寶寶這個時候的發展並不完全,如果動作太大,會讓寶寶產生不適影響寶寶的發展。

媽媽須知:

在五大感覺中,本體感是讓寶寶通過不同的位置、姿勢,體會空間變化、體位變化等,增強右腦細胞的活性,使右腦範疇中的大運動協調能力、空間認識能力、平衡能力、注意力得到改善。

遊戲步驟:

1.寶寶精神狀態好的時候,媽媽與寶寶面對面,視線相對。

2.媽媽自編簡單的小曲調,“咿咿——咿咿咿——咿——”,反復唱給小寶寶聽。

3.放慢速度,引導寶寶學著發出“咿咿——咿咿咿——咿——”的聲音。

4.寶寶每發對一個音,就親一下寶寶,給寶寶一個鼓勵。

5.附和著寶寶的曲調與寶寶一起“唱歌”。

遊戲互動:

這個時期的寶寶雖然還不能說話,但是已經能夠發出一些短音,同他“交流”,可以刺激寶寶的說話興趣。另外,媽媽在說話的時候儘量看著寶寶的眼睛,帶著笑容慢慢的說,說的越慢,寶寶也就越容易接受。徐博士溫馨提示:

做這個遊戲的時候,家長髮的音必須是短音,比如“嗒嗒嗒”、“啪啪啪”等,短音的節奏性要強,可以配以相應的動作來表示節奏。

媽媽須知:

千萬不要以為寶寶的語言能力是無師自通的。其實,寶寶每天都在留意大人發出的各種聲音。所以聰明的媽媽要給寶寶豐富的“學習”材料,幫助他更快地開口說話。

☆木魚敲敲敲

遊戲目的:

培養寶寶的節奏感,讓他逐漸認識自己和環境之間的關係。

遊戲步驟:

1.拿出木魚和小錘兒,在寶寶的眼前展示一下,讓寶寶注意發聲的物體。

2.當著寶寶的面,敲一下木魚兒,讓寶寶注意到聲音。

3.停頓一下後,再次敲擊木魚兒,讓寶寶確信聲音是由木魚兒發出的。

4.在寶寶面前連續地敲擊幾下木魚兒,讓寶寶感受聲音和敲擊動作之間的關係。

5.拿起寶寶的小手,幫助他握住小錘兒,敲擊幾下。

遊戲互動:

寶寶現在能夠注意到一些持續不斷的聲音,大人要抓住機會製造一些聲音來培養寶寶的節奏感。而敲擊木魚的聲音是非常適合的,這種聲音既不刺耳,又容易控制節奏。

徐博士溫馨提示:

敲擊木魚兒的聲音不要太密,而且時間不要長,一般連續敲四五下就可以了,注意不要讓寶寶獨自拿小錘,以免碰傷。

媽媽須知:

寶寶剛出生時就對聲音有所反應,良好的聽覺發展能使得他們在日後的生活與工作中表現出色:聽覺敏銳、記憶牢固、語言出眾、音感出眾、智力發達等等。

☆咚咚撥浪鼓兒響

遊戲目的:

在玩撥浪鼓的過程中,通過手腕的運動使撥浪鼓發出聲響,寶寶可以認識到自己對外界事物產生的影響。

遊戲步驟:

1.在寶寶面前拿起撥浪鼓,輕輕搖晃幾下,發出“咚咚”的響聲,吸引寶寶的注意。

2.拿起寶寶的小手,幫助他抓握住撥浪鼓,一邊搖晃一邊念兒歌:“撥浪鼓,咚咚敲”,然後停頓一下,說:“嚇了寶寶一大跳”。

3.再次搖晃撥浪鼓,然後念:“撥浪鼓,咚咚響”,然後停頓一下,說“寶寶自己會敲響兒”。

遊戲互動:

當寶寶看到大人拿起撥浪鼓,他的目光會追隨著大人的動作。然後大人把撥浪鼓放到寶寶手裡,幫助寶寶發出聲音。這個時候大人適當的念起兒歌,寶寶會很高興。隨著節奏的快慢,寶寶的節奏感和聽覺就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徐博士溫馨提示:

小寶寶的耳鼓膜非常脆弱,因此搖撥浪鼓的時候,幅度不要太大,防止發出的聲響太過刺耳。另外,撥浪鼓要放在寶寶視線的前方搖晃。

媽媽須知:

俗話說“十聾九啞”,可見,語言發育過程中,最主要的刺激因素就是聽覺刺激。等到寶寶能聽辨聲音的方向時,他就有了聽覺選擇性。

☆媽媽跟寶寶說話

遊戲目的:

鍛煉寶寶聽覺,讓寶寶能夠早日開口說話。

遊戲步驟:

1.在寶寶哭鬧或清醒時,媽媽一邊撫摸他的頭,一邊用緩慢、柔和的語調和他說話,如:“寶寶乖,不哭了,讓媽媽抱抱寶寶。”“寶寶,我是媽媽,媽媽喜歡你,你是個乖寶寶。”

2.緊緊地摟著他,輕輕搖晃記下。然後,放下他,繼續愛☆禁☆撫他,繼續講安慰的話語。

遊戲互動:

寶寶在哭鬧時,媽媽的安撫音對寶寶的影響很大。這時,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

徐博士溫馨提示:

不斷的給寶寶說話,刺激了寶寶的聽覺,而且安慰的聲音和充滿愛意的詞語可使你的寶寶更容易入睡。

☆媽媽教給小寶寶

遊戲目的:

引導寶寶模仿發出1~2個母音如a、0等。

遊戲步驟:

1.大人面對寶寶,做張口、吐舌的動作發音,誘導寶寶發出單個母音如啊、喔,或啊咕、啊咕等聲音。大人的口形要略為誇張,音要拉長,便於寶寶模仿。

2.當寶寶能發出清楚的聲音時,用答錄機錄下,然後在寶寶清醒時播放,以誘導寶寶更清晰地發出聲音。

遊戲互動:

寶寶還不會模仿大人發出聲音,但是他的聽力已經很好了,所以大人以誇張的嘴形來發出聲音的時候,寶寶已經知道這個音要用什麼嘴形。

徐博士溫馨提示:

寶寶如果因為發不出音而著急,大人可以做個鬼臉逗寶寶笑,然後再繼續遊戲。通過訓練,有的寶寶在2個月的時候就能發出1~2個母音。

媽媽須知:

兩個月左右,寶寶的聽覺發展已經很好了,他會對突然關門的聲音,或東西掉落的聲音相當敏感,如果他正在吃奶,也會停下來,轉而注意聲音來源。

☆開心的談話

遊戲目的:

媽媽經常開心地對寶寶說話,會讓寶寶從小有開朗的性格,同時奠定語言的基礎。

遊戲步驟:

1.當寶寶醒來的時候,與他面對面相視,大約相距30釐米的距離。

2.用溫暖、關愛的目光看著他,並輕輕呼喚他的名字或叫他“寶寶”。

3.用輕快的聲音對寶寶說話,語速儘量放慢,稍微提高音調。

遊戲互動:

媽媽的聲音儘量溫柔、清脆,不斷的跟寶寶說些快樂的事情。寶寶雖然不理解語言,但是媽媽的語調以及說話時間的長短,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寶寶。

徐博士溫馨提示:

媽媽的聲音對寶寶來說是充滿安全感的聲音,這與從懷孕階段就已經開始聆聽媽媽的聲音有關,所以媽媽要多跟寶寶說話。

媽媽須知:

寶寶學說話是從聽開始的。父母應該當個解說員,隨時解說你正在做的事情。注意語速要慢,採用重複語言,進行刺激,這樣寶寶的聽覺就會慢慢的發展起來,為以後的說話打下基礎。

☆聽,玩具的聲音

遊戲目的:

鍛煉寶寶的聽覺能力,為寶寶開口打下基礎。

遊戲步驟:

1.準備好不同大小、不同尺寸 、不同質地的各種填充動物玩具,擺放在寶寶床邊。

2.在他的面前一邊晃動玩具一邊說,“嗨,寶寶”,“你好嗎?”,等等。

3.注意在晃動玩具說話時,你要根據不同的動物玩具變換說話的聲音、語調,以給寶寶傾聽不同聲音的機會。

遊戲互動:

媽媽要不斷的根據玩具變化聲音,如拿著的是小鳥,就用細細的嗓音說,如果拿著小豬,就用悶悶的聲音。寶寶會很高興聽到各種變化的語調。

徐博士溫馨提示:

做這項遊戲要保證周圍環境的安靜,而且做這個遊戲時,要注意拿些小一點兒的玩具,以便你的寶寶可以抓起它們。

媽媽須知:

因為父母用藥或是孩子出生後用藥不當等原因造成先天性耳聾的寶寶不在少數,所以,寶寶出生後要及時做做聽力檢查。一般來說,寶寶出生5天以後就可以查出聽力情況。專家建議,最好帶寶寶在出生一個月左右到醫院做聽力篩查,這樣如果是先天性耳聾就可以及早採取措施。先天性耳聾的孩子在3歲以前做電子耳蝸,聽力基本可以恢復到正常水準。

☆寶寶當當小舞伴

遊戲目的:

刺激寶寶的聽覺和前庭覺,開發寶寶的智力。

遊戲步驟:

1.在安靜的室內播放簡單、快樂、輕鬆的曲子。

2.把寶寶抱在懷裡,看著寶寶的眼睛,詢問:“我可以跟你跳個舞嗎?”

3.在寶寶耳邊哼著歌,用一隻手托著他的頭部,一隻手抱著他的背部,隨著音樂向前、向後晃動寶寶的身體。

4.曲子結束時,向他表示感謝。

遊戲互動:

音樂開始,大人很紳士的請寶寶跳舞。抱著寶寶的時候,動作要與平常不同,讓寶寶明白這不是簡單的抱著。而大人溫柔的動作,會讓寶寶感到舒服。然後在音樂結束,大人對寶寶表示感謝。這種流程會讓寶寶感覺很新奇。不斷重複這個遊戲,無論是在聽覺方面還是平衡身體方面,寶寶都會得到長足的進步。

徐博士溫馨提示:

搖晃身體的時候動作不要太大,因為寶寶這個時候的發展並不完全,如果動作太大,會讓寶寶產生不適影響寶寶的發展。

媽媽須知:

在五大感覺中,本體感是讓寶寶通過不同的位置、姿勢,體會空間變化、體位變化等,增強右腦細胞的活性,使右腦範疇中的大運動協調能力、空間認識能力、平衡能力、注意力得到改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