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新媽咪問題一:自己的奶量夠不夠寶寶吃?我們都知道母乳不像配方奶粉那樣可以精確測量每次孩子吃的量, 新媽咪有此擔憂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雖然的確是有一些新媽咪因各種原因產奶不夠, 但這個比例是極低的。 完全不產奶的新媽咪也是有的, 但更加少見。 有些新媽咪因為受媒體的影響, 對奶量產生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還有的新媽咪喜歡將寶寶的任何反應歸結於自己的奶的問題:比如寶寶吐奶了, 或者大便顏色不是那麼黃, 或寶寶肚子疼, 立刻就會想:啊!肯定是我吃了什麼東西,
Advertisiment
產後新媽咪問題二:如何知道寶寶吃飽沒?寶寶出生後, 就開始張著小嘴嗷嗷待哺了。 可是, 因為看不見寶寶究竟吃了多少奶, 總懷疑自己的奶水不足, 寶寶沒吃飽。 因此, 怎樣通過觀察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 是需要新媽媽儘快掌握的。
1哺乳次數出生後頭1—2個月每天需要吃8—10次,
Advertisiment
4 體重寶寶體重的變化狀況, 往往能表明寶寶是吃飽了還是饑餓。 每星期平均增加體重0—170克, 3個月時則為200克左右。 6個月內的寶寶, 平均每月增加體重600克或至少每週遞增125克。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2母子分開分開間隙太長, 乳☆禁☆房就會失去持續的刺激, 導致奶量下降。 所以最好是將寶寶24小時帶在身邊, 隨時餵奶。 頻繁的餵奶是最好的提高奶量的辦法。
3 每次餵奶時間太短如果每次餵奶的時候寶寶花在一側乳☆禁☆房的時間太短, 他/她吃進去的可能主要就只有含熱量低, 脂肪含量的低的前乳。 通常寶寶需要吃奶20到 45分鐘才能吃夠, 每次餵奶的時候最好兩側都喂, 這樣保證兩側均得到充分的刺激。 當然隨著寶寶的長大, 力氣也大了, 每次吸奶可能時間就會縮短。 4新媽咪生病或者心理壓力太大別的內分泌疾病, 比如甲狀腺的疾病, 也會影響到產奶的量。 感冒了, 或則開始工作有了工作壓力, 很多新媽咪也會奶量下降。
Advertisiment
5添加奶粉或者安慰奶嘴使用過多 添加奶粉, 或者讓寶寶總是吸安慰奶嘴, 都會導致寶寶吸奶的時候不努力, 因為不餓或者吮吸需求已經通過安慰奶嘴得到了滿足, 都會降低對乳☆禁☆頭的刺激, 降低產奶。
如果實在需要添加奶粉, 最好是喂完奶後用吸奶泵吸出來, 保持對乳☆禁☆房的吮吸刺激。
6乳☆禁☆頭痛有時候寶寶的吮吸會導致乳☆禁☆頭疼痛, 甚至破裂, 這樣的疼痛也會導致乳☆禁☆房產量下降, 或者這種不適感也會讓新媽咪們不敢讓孩子吃。 做適當的姿勢調整也許能起一定作用。
7做過乳☆禁☆房手術的手術損傷了乳腺組織或者乳管, 也可能會導致產奶下降。
產後新媽咪問題四:如何增加母乳?民間有不少錯誤的促乳方法, 如果分娩後不正確促乳,反而會使初乳過分濃稠,引起排乳不暢。為此,小馨帶來了六種比較科學的方法,幫助新媽咪增加母乳。 1注意飲食、休息和培養對哺乳的信心產婦要保持精神愉快,對母乳餵養抱有信心,尤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最好採取與嬰兒同步休息法,減少干擾。家庭其他成員應照顧好乳母,精神上多加安慰鼓勵,並主動分擔家務,防止其疲勞。2糾正母乳餵養中的不合理現象最常見的母乳不足的原因是嬰兒的吸吮時間不夠,媽媽應保證足夠的時間來餵養嬰兒。特別是新生兒,每天的哺乳時間可能長達8個小時;出生1~2個月的嬰兒,每天應哺乳8~10次;3個月的嬰兒,24小時內哺乳次數至少有8次。
3避免“乳☆禁☆頭錯覺”產生人工餵養3次後,嬰兒即產生乳☆禁☆頭錯覺。因此,提倡早吸吮及24小時母嬰同室,按需哺乳,儘量避免早期使用各種人工乳☆禁☆頭及奶瓶。4尋找引起母乳不足的其他因素如媽媽和嬰兒是否生病,媽媽的乳☆禁☆頭有無異常,哺乳技巧掌握的熟練程度等;同時避免或盡可能減少給哺乳的媽媽使用止痛藥和鎮靜劑;哺乳期間不宜服用雌激素、孕激素類避孕藥,以防抑制乳汁分泌。5 及時、適量、科學地補養哺乳期間不可偏食。分娩後的第一周內食物宜清淡,應以低蛋白、低脂肪的流質為主。此後可適當增加營養,可根據個人口味、平時習慣,適當多吃一些促進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鯽魚、鰱魚、豬蹄及其湯汁,還可適當多吃些黃豆、絲瓜、黃花菜、核桃仁、芝麻這類的食物。
6注意餵養技巧新媽媽應兩側乳☆禁☆房交替哺乳,以免將來兩側大小相差懸殊,影響美觀。如果母嬰一方因患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時,一定要將乳☆禁☆房內的乳汁擠出、排空。每天排空的次數為6~8次或更多。只有將乳☆禁☆房內的乳汁排空,日後才能繼續正常地分泌乳汁。
如果分娩後不正確促乳,反而會使初乳過分濃稠,引起排乳不暢。為此,小馨帶來了六種比較科學的方法,幫助新媽咪增加母乳。 1注意飲食、休息和培養對哺乳的信心產婦要保持精神愉快,對母乳餵養抱有信心,尤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最好採取與嬰兒同步休息法,減少干擾。家庭其他成員應照顧好乳母,精神上多加安慰鼓勵,並主動分擔家務,防止其疲勞。2糾正母乳餵養中的不合理現象最常見的母乳不足的原因是嬰兒的吸吮時間不夠,媽媽應保證足夠的時間來餵養嬰兒。特別是新生兒,每天的哺乳時間可能長達8個小時;出生1~2個月的嬰兒,每天應哺乳8~10次;3個月的嬰兒,24小時內哺乳次數至少有8次。
3避免“乳☆禁☆頭錯覺”產生人工餵養3次後,嬰兒即產生乳☆禁☆頭錯覺。因此,提倡早吸吮及24小時母嬰同室,按需哺乳,儘量避免早期使用各種人工乳☆禁☆頭及奶瓶。4尋找引起母乳不足的其他因素如媽媽和嬰兒是否生病,媽媽的乳☆禁☆頭有無異常,哺乳技巧掌握的熟練程度等;同時避免或盡可能減少給哺乳的媽媽使用止痛藥和鎮靜劑;哺乳期間不宜服用雌激素、孕激素類避孕藥,以防抑制乳汁分泌。5 及時、適量、科學地補養哺乳期間不可偏食。分娩後的第一周內食物宜清淡,應以低蛋白、低脂肪的流質為主。此後可適當增加營養,可根據個人口味、平時習慣,適當多吃一些促進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鯽魚、鰱魚、豬蹄及其湯汁,還可適當多吃些黃豆、絲瓜、黃花菜、核桃仁、芝麻這類的食物。
6注意餵養技巧新媽媽應兩側乳☆禁☆房交替哺乳,以免將來兩側大小相差懸殊,影響美觀。如果母嬰一方因患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時,一定要將乳☆禁☆房內的乳汁擠出、排空。每天排空的次數為6~8次或更多。只有將乳☆禁☆房內的乳汁排空,日後才能繼續正常地分泌乳汁。